9
上世纪70年代的柯桥轻纺市场。
花了8年时间,沈炳法终于完成了7米长卷《绍兴阙游图》。在泥金纸金黄大气的卷面上,越地灵秀的山脉,密布的水网跃然纸上;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商贾往来,游船如织,士农工商生活场景生机勃勃,活灵活现。
现年49岁的沈炳法,在谈及画作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画了8年,我现在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这个在柯桥轻纺城做生意起家的男人,在不惑之年,躲进小楼,安静作画,这该有怎样的决心和毅力?我们在欣赏画作之余,也不妨听听他画作背后的故事。
学画的念头,竟从买到一幅赝品开始
在沈炳法的小圈子里,大家对他的印象是一个生意人,一个早些年在柯桥轻纺城打拼有所成就的老板。如果说亲朋好友知道沈炳法画画的事,多半会大跌眼镜。“我作画的事情如果说出去,估计别人会笑话我,都这个年纪了,竟然开始画画了,又不是小学生。在他们看来,我作画的行为是幼稚的。”即便是面对自己的家人,沈炳法作画时都是偷偷摸摸的。“我在我女儿的房间里作画,每次她进来,我都匆匆忙忙地把纸笔收起来,她虽然知道我在画画,但是我画的是什么,她并不清楚。”
所以,沈炳法作画的事情,几乎是严格保密的。漫长的8年,很多亲朋好友都不知道沈炳法画画的事,反而在平时相交甚少的圈子里,沈炳法偶尔会提及这件事。
对于沈炳法而言,对外公布自己作画的秘密,需要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绍兴阙游图》完成的时候,有“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而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沈炳法整整坚持了8年,近乎寂静的8年。
在去年三四月份,沈炳法觉得自己画得差不多了,才把作品拿给他的好友,一位柯桥中学的老师看。“当时他很惊讶,觉得画得太好了。”在他的推荐下,沈炳法又认识了柯桥区美术馆馆长成志勇。“当时我问他,我的画有没有价值,他坚定地说,‘有,绝对有。’他还说,如果要展览的话,可以立马帮我安排。那个时候,作品还没有定稿,他们的肯定,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2017年11月5日,沈炳法终于完成了作品,他把作品放在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潜心8年完成的《绍兴阙游图》终于公之于众。这之后,成志勇又为沈炳法引荐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李云雷,在李云雷看来,沈炳法这种宫廷画法在当前确实难得一见,连称佩服。
要说沈炳法和绘画结缘,还要追溯到2009年。那是机缘巧合的一天,他在柯桥区一家酒店的门口,看到有人在卖画,他心血来潮,买了一幅古画,也是一幅长卷。极为戏剧性的是,他当真迹买来的古画,事后经鉴定,是一幅做旧的赝品。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是一件无比懊恼的事情,或许会气恼地把赝品扔到一边,看都不会多看一眼。
然而沈炳法却不一样,他认认真真地把画裱起来,一遍遍地欣赏,时间久了,竟然动了作画的念头。而在作画之前,沈炳法对于绘画是零基础,慢慢地,沈炳法摸出了一点门道,画图也画得工整起来。
采访的间隙,沈炳法拿出了他早期的作品,同样是在泥金纸上。画作看起来规规矩矩,虽无差错,却少了几分灵动。山,远没有《绍兴阙游图》上俊秀,整体画面也没有《绍兴阙游图》那般精细。但对于初涉绘画这个领域的沈炳法而言,能画成这般,确实是下了功夫的。
“我那个时候想,古人能够画出《清明上河图》,我能不能够借助现代工具,超越古人,画一个越地风貌图,即便不能超越,至少也要画得比古人精细。”沈炳法笑着说,而他口里所说的现代工具,便是铅笔、钢笔、圆规和尺子。
梦想是美好的,但真要实现却是相当困难的。“我当时脑子里都是宏伟的构思,但是真正落笔之后,所有的宏大的场景都像是枯萎了一般。”沈炳法说。
迎难而上还是知难而退,这是一个选择。沈炳法有太多的理由放弃,比如舒适的生活,零基础的美术功底等等,但沈炳法却选择了迎难而上,而这份坚持,一直持续了8年。
现场观摩《绍兴阙游图》。
事业的沉寂,转化成了对创作的痴迷
被问到最终是如何完成这幅作品的,沈炳法谈到了四个层面:一是端正的态度;二是严谨的构思;三是顽强的毅力;四是成熟的技巧。
“在萌生这个想法后,我知道,这会很难,我也设想过很多难点,在我脑海里,觉得自己能克服这些难点后,我才开始作画。当然,后续碰到的难点比我原先设想的要多得多。”沈炳法说,为了尽可能地在画中还原绍兴的风貌,他去了绍兴的很多地方。在平时的生活中,沈炳法也有一个习惯,喜欢收集各景点的门票,门票中呈现的景物,成了沈炳法素材的重要来源。
沈炳法早期作画的场所,是在柯桥区柯北一处工业园区厂房的办公室里,环境很简陋,后期在家里,也主要是在女儿的房间里。
“我作画的那段时间,也是我事业上的停滞期。在家人眼里,我可能像一个闲人,他们无法理解我的生活状态。”事业和生活上的沉寂转化成了沈炳法创作上的执着和疯狂。“很长一段时间,画画占据了我生活很重要的部分。比如我白天想画一个亭子,晚上睡觉的时候,满脑子都是亭子,画树的时候,闭上眼睛,全部都是树。在夏天,我构思不出画面的时候,身上的汗就很快下来了,感觉都要虚脱了。”
沈炳法刚开始作画的时候,女儿读初中,儿子读小学。每天下午,沈炳法都会早早地来到学校门口,车停好之后,一个人坐在车里,写写画画。《绍兴阙游图》上的一篇近300字的题跋,就是沈炳法在车里写就的,至今,他还保留着当时的手稿。
对沈炳法而言,《绍兴阙游图》融入了他太多的情愫,其中重要的一点,便是其对柯桥这方水土的感恩之情。“我17岁的时候,便从稽东镇龙东村老家来到柯桥轻纺城卖布,那个时候,市场相当简陋,只有横、竖两条街,还都是青石板路,布商都把布放在钢丝床上卖,有货船沿水路进来,洽谈生意。这么多年,我看到了轻纺城一点一滴的变化,如今轻纺城的发展,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沈炳法作为早期的布商,见证了轻纺城由小到大的过程,这期间创业的艰辛,都凝结成了他对柯桥深厚的感情。
“我看过《平凡的世界》,我画画的时候,便想到了孙少平,孙少平在挖煤的时候,关心的是世界,是更多的人,他的这种博大的爱也感染了我,我觉得,当下的生活是时代赋予的,更应该感恩这个时代。这种情感,在我画画的过程中,越来越强烈,我觉得一定要把画画完美了。”沈炳法说。
在谈到技巧的时候,沈炳法讲到:“我边学边画,以前我画山画得不像,画一个亭子都要好几天,整个进度很慢。慢慢的,等到你脑子里全部都是画面的时候,再落笔,会像很多。同时,在画的过程中,脑子里会有很多画面冒出来。我这个画,展现的是绍兴上世纪70年代的图景,少时的记忆,都融入到了画作中,作画的过程,也是我回忆的过程。随着技术的提升,我画画的速度也有所加快,这幅画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在2017年完成的。”
蕺山王家塔。
少时的记忆,长卷展现了旧时绍兴风貌
在沈炳法的手下,长卷缓缓铺开,绍兴古城的风貌便展现在眼前。长卷起始的地方,山水相映,桃红柳绿,一派怡然的田园风光;在尾端的地方,是绍兴东湖的一方秀水,漫长的古纤道上,一个人驻足其上,湖泊浩渺,人更显渺小,人处其间,宁静而寂寥。
“为什么要在古纤道上,画上一个踽踽独行的人,这便是我自己的写照。”沈炳法说,“漫长的作画过程,是孤独的,也是带着自身思考的,此刻回望,太多的情感已经无法一一表达。”沈炳法沉吟道,正如陶渊明在《饮酒》中写道:“此中有深意,欲辩已忘言。”
“我在画中,不仅通过景物的变化,呈现了绍兴的四季,同时西至杨汛桥,东至绍兴东湖,按照地理位置,画出了柯桥至绍兴的一些样貌,这其间,我择选了绍兴和柯桥几个著名的景点,比如柯岩风景区、龙华寺、香炉峰、羊山公园、书圣故里、迎恩门、兰亭、东湖等,还有一些绍兴的标志性建筑,比如绍兴城市广场上的大善寺、大善塔,绍兴的震元堂、兰香馆,府山的古城墙等;为了展现绍兴的市集风貌,我又画了水城巷的米市,城北桥的泊船码头,早期的造酒场和柯桥轻纺城卖布市场。”沈炳法细致地讲解道。
“《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汴梁的图景,我画的是绍兴上世纪70年代的风貌,无论是码头集市,亭台楼宇都是早年间的图景,如今很多建筑物已经消失了,我都是凭着记忆去画的。小时候,去一趟绍兴并不容易,但是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在我的记忆里依然清晰。《清明上河图》中人物众多,各色神态不一而足,繁荣的市集景象为后人研究北宋历史提供了很多资料,在画《绍兴阙游图》的过程中,我也有所参照,画了很多人物,反映上世纪70年代绍兴繁荣的市集景象,之所以画这些,主要是想把那时的风貌还原出来,给80后、90后的年轻人看。”沈炳法说。
“我脑海中萌生的这些念头,也增强了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我看来,这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自娱自乐的一个简单兴趣。我比任何人都期待作品完成的那一刻,这样,我就可以对我8年的付出有所交代,可以呈现在人面前,让人有所启发和感慨。”
“现在欣赏自己的画作,也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每一个设计,我都要思考许久。码头的船只,有画舫、有客船、有运稻草的、运酒坛的、也有空船,吃水深浅不一,高低各不相同。画中渔民捕鱼,扒螺蛳,戳河蚌,这些都是我年少时看到过的场景;这里几处,小孩子三三两两聚作一团玩耍,都是农村里较为常见的。我在画中还画了贤士名流曲水流觞的场景,用来更好地表现兰亭;画中柯桥风景区的社戏表演,体现了绍兴的风俗特色。当然,如果你细心的话,还能找出画中很多有意思的画面。”谈起画作,沈炳法言语之中充满喜悦。
“《绍兴阙游图》完成了,我感觉自己也放空了,其实我后续还打算以西湖为中心画一些杭州的场景。但所谓一鼓作气,我不知道以后是否有毅力去完成这一目标。”沈炳法说。
记者手记
为人生着色
沈炳法花了8年时间,完成了《绍兴阙游图》,成就了自己。在采访过程中,了解了他作画的不易,也能够感觉到其成功的喜悦。
沈炳法讲到,能够安心地创作《绍兴阙游图》,也是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如果整日为生计奔波,即便是有想法,也很难实现。尽管如此,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沈炳法始终如一地坚持做一件事情,是很多人无法做到的。
然而,能够撑起《绍兴阙游图》,除了有稳定的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沈炳法的情怀、担当和使命,是许多年积累下的观察和思考,这些最后是能够呈现在画卷上的。那一刻,沈炳法是富足的。他把所有无形的事物都转化成了有形,实现了自身的超越。
沈炳法的经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有梦想的人生,起步晚一点没什么。沈炳法之所以能够完成作品,和他经商的经历不无关系。经商的过程中,磨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树立了信念——设定目标不轻易放弃。基于这两点,在他创作之初,即便没有基础,他也有能力去克服遇到的困难。所以,生活中积累的优秀品格,在很多时候,都能够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