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一曲越音一个文创园一条大走廊…… 绍兴古城文化蝶变
2018年06月28日 07:37:40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汪子芳 通讯员 尉辉煜 虞樑

  绍兴迪荡新城夜景。绍宣摄

  浙江在线6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汪子芳 通讯员 尉辉煜 虞樑)绍兴是部漂在水上的历史书。

  从大禹治水开始,绍兴的山和水就酝酿着文化传奇,文脉里流淌着诗与书的基因。

  青史刻进石板路,烟云缀满乌篷船,是所有人对绍兴的印象素描。这自然是“鉴湖越台名士乡”的文化底蕴,但绍兴会就此满足吗?

  这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从来不吝创新突破的勇气,从来不缺远眺前瞻的目光。

  钱塘江文化是绍兴文创产业转型升级的绝佳跳板,拥抱大湾区,发展大绍兴,念好“两业经”唱响“双城计”,正是推动古城、新城联动的源动力,更可借着浙东唐诗之路和浙东运河之路发展“一区两廊”。

  曹娥江汇入钱塘江,山水汇聚的绍兴从来都是一方热土。跨越间,从外看是城市化的飞速进程;从内部体验上,却是蝶变的文化方式,关乎你我,关乎未来。

  一曲越音:

  向先贤求灵感,打造特色文化高地

  “吾心光明,亦复何言?”6月18日晚上,在绍兴大剧院,一段越曲将时光拉回六百多年前的明朝。

  这是新编越剧《王阳明》的演出现场,台上的王阳明素衣白绢,随口几句吟唱,已然将观众从纷杂的当下引入一个求索思考的空间。

  “从龙场悟道、平定宁王之乱到成就心学的历程,也是王阳明从一个凡人走向高人,逐步成为圣人的过程。”越剧《王阳明》的领衔主演“二度梅”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吴凤花介绍,《王阳明》以越剧的形式展示了王阳明跌宕起伏的一生。

  “阳明心学是近来的文化焦点,绍兴排演这场戏更有特殊意义,我们是在向绍兴的先贤汲取灵感。”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团长陈锦高告诉记者。

  从《越王勾践》、《鉴水吟》再到《王阳明》,这些绍兴历史题材剧作的背后,都是绍兴源源不竭的文化力量。

  作为越剧起源地,绍兴注重越剧的传承与发展,做好戏曲文章,实施越剧振兴计划,做强越剧艺术公司,打响越剧演艺品牌,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组织明星版越剧出国巡演,并在法国、美国等多个欧美国家交流演出,让经典传统文化名扬国际。

  一个文创园:

  传统产业蝶变,展现文化绍兴2.0

  行至越城区阳明北路,远远就能看见一个高达50多米的大烟囱,这里曾是一家有着二十多年历史的绍钦印染厂。如今这里摇身一变,原先的工业遗址转型为文化产业园区,曾经的印染锅炉房演变为纺织行业的“花谱博物馆”。

  从1996年生产第一块面料开始,绍钦印染厂就保留了每一批次面料的印染数据和花纹。原先的印染厂销售总监、如今的文创园办公室主任汪春燕介绍,“一旦有需求,就可以根据原始数据和配方还原任何一块布料。”

  2016年9月,经绍兴市政府正式批复,这里成为绍兴第一个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文化创意园。

  经过一段艰难的破冰之旅,借助绍钦织造印染厂多年的积淀,原先2000多平方米的锅炉房经过改造,打造出一个纺织印染的大数据库——花谱博物馆,里面分门别类陈列着16万余种纺织印染花型。

  “这里可以被称为‘设计师的图书馆’。”汪春燕介绍,经过蛹蝶之变,尚1051文创园区正着力打造一个众创空间,与高校和有关科创机构合作,吸引师生集聚人才,同时力邀服装设计师、品牌工作室在这里进行再创造,由文创园对接服装厂,打造一个生产一体化的服装印染全产业链。

  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像尚1051这样的文创园,正在将工业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结合,利用原有的工业遗址转型发展,逐渐成为文化绍兴的新形态。

  这是一个样本,亦是一个缩影。绍兴的棋局,起于一个个这样的支点,最终会将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文化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打造成绍兴大区域的文创平台。

  一个动漫公司:

  立足绍兴文脉,深耕本土IP

  左边是制作动漫的文创企业,右边是服装生产厂房,在绍兴市斗门镇的一个工业园区内,最传统的纺织服装行业和最讲求文化创意的动漫企业戏剧般地交织在一起。

  年过不惑的丁立春是两家企业的负责人,他所在的浙江特立宙电脑动画有限公司以动画片《少年师爷》闻名。

  《少年师爷》塑造了一名机智勇敢、心怀大志的少年,有着绍兴人的智慧聪颖。动画片以水乡绍兴为背景,通过水墨画风格展现小桥流水、白墙黑瓦、乌篷船等,极具江南水乡风韵。

  而今,特立宙正在酝酿自己的新作《稽山阳明》,丁立清介绍,动画片打算通过少年师爷将王阳明的心学儿童化,让它作为智慧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特立宙的《少年师爷》是绍兴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缩影,自2010年以来,电视剧《女儿红》、电影《西小河的夏天》、越剧电影《唐婉与陆游》等相继开拍或者上映,极具绍兴文化特色的影视创作风生水起,佳作频传。

  目前,绍兴市政府推出新锐一百计划,积极支持一些影视基地及人才培育计划,在绍兴培养一批优秀的年轻作家和编剧,创新地讲好家乡的故事,通过年轻人的创意壮大文创产业。

  一条大走廊:

  用文创点燃文化,激活城市资源

  山水绍兴,历史文化遗产、名人故居、名胜古迹数不胜数,有时候踩动一块青石板,可能就踏动了一段历史。

  “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太多的文化资源,用现代的语境讲好绍兴故事,必须从传统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汲取能量。”绍兴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何俊杰介绍,今年以来,绍兴推出了文创大走廊这一概念性规划,借助历史文化的优势,围绕山和水来架构概念性的文化大走廊,用文创来点燃文化,用文创来激活城市资源,用文化来形成新的产业基础。

  “文创大走廊是个平台,绍兴就是要做文化复兴的样板,这是我们的使命所在,也是时代担当。”总面积约300平方公里的文创大走廊将是绍兴城市创新发展及地位提升的重要纽带。按照文创大走廊概念性规划,绍兴将合理利用沿线文化资源,科学打造文创集聚平台,尤其要积极融入省里重点打造的“之江文化产业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6月中旬,绍兴还举办了阳明心学高峰论坛,绍兴也被确立为阳明论坛的永久会址,论坛组委会许嘉璐先生认为,这将是阳明思想传播和弘扬的一大转折点。在保护、开发与传承阳明文化的过程中,绍兴也力图让先贤的遗产发挥心灵支撑与精神故乡的作用,促进绍兴在国学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占领高地。

  诗书传承、名士济济、文化氤氲的绍兴正在融合相关产业,突出“特色”文化符号,实行综合开发利用,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重点擦亮“戏曲、国学、书法、文学、名人、遗产”等六块传统文化金字招牌。

  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正在利用文化这张金名片,推进文创大走廊建设,将绍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变为发展的核心动能,推动产业格局演变。

标签: 绍兴;越剧;王阳明;先贤;文化;传统产业;走廊;印染厂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6282910442173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