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新昌“亿元村”实现生态转型 悠悠南山入画来
2018年08月09日 06:10:39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施佳琦 沈晶晶 县委报道组 俞临新

1.jpg

游客在南山村观看老人编草鞋。

  浙江在线8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佳琦 沈晶晶 县委报道组 俞临新)盛夏,新昌县儒岙镇天姥山麓刚入夜,南山村白日的暑气还未消散。闷热的气氛里,“铛!”一声锣响,紧接着一阵急促的鼓点,74岁的村民王启光穿着蟒袍,踏着方步迈上戏台。“来人!”一句念白,引得台下村民、游客一阵叫好,村庄的夜被“点燃”了。

  戏台位于村里大礼堂内,历经风风雨雨,已经用了近百年。台上唱的,是源于南山村、已有百年历史的“南山乱弹”。台前台后近20名演员、声乐师均是村民,糅合当地方言与绍剧、越剧的唱腔,将历史故事、家长里短生动演绎。

  虽听不太懂,但在夏夜的星空下,看着男女老少喜悦的面孔,我们免不了有些沉醉。南山村的过去、现在、未来,也伴随着时而悠扬婉转、时而高亢有力的曲调,在我们面前缓缓铺开。

  南山村的历史,远比村民能记忆的时间悠久得多。这个平均海拔430米、距离新昌县城20多公里的村庄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浙东唐诗之路”和徐霞客古道的重要节点。

  地处奇山秀水之中,过去南山村的发展却与生态、文化搭不上边。村党支部书记王良君告诉我们,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有村民办起生产胶囊的家庭作坊,村里曾聚集了大大小小30余家胶囊工厂,产值少的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南山村因此成了新昌县远近闻名的“亿元村”。

  “大量工厂、作坊存在,使得村里乱堆乱放现象严重,燃烧明胶的气味终年笼罩在村里,人居环境实在说不上好。”王良君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化生产的压力与日俱增,胶囊产业被新昌县列入整治重点。至2012年底,南山村的胶囊企业逐步关停、合并,并全部搬迁到儒岙镇工业园区。

  村民感叹:“变化来得跟‘地震’一样!”工厂搬了,生计没了,村子沉寂得令人无所适从。曾经热热闹闹的“亿元村”,面临艰难的转型。

  适合南山村的路子在哪里?什么产业才是可持续的?村里还有可利用的资源吗?就在村干部和村民迷茫之际,2014年,新昌的摄影爱好者梁柏林来到南山村。他准备租用村里的闲置校舍,打造摄影文化基地,挖掘、整合区域民俗文化和天姥山自然资源,为摄影、影视、文学、美术等方面的爱好者提供创作题材。

  梁柏林告诉我们,10多年前,他协助当地政府在南山村举办了一场摄影大赛。当时,村民不仅自发帮忙维持秩序,还义务当起摄影模特,为来往游客表演武术,制作特色小吃、手工艺品,“他们淳朴而热情的笑容,与优美的自然景色、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一起,成了镜头中最生动的画面。”

  他给自己的基地取名为“悠见南山”,循着传统建筑风格,搭建起亭台楼阁,木结构的长廊在池塘上蜿蜒,连接起前厅和后屋,开阔的院子里修了一个与大礼堂内相似的戏台。自2015年8月开放至今,“悠见南山”为村里带来两万余名游客,先后迎来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团队。

  人群往来间,南山村的变化日新月异。这两年,全村开展“五水共治”“三治一提升”等环境整治工作,建起停车场、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村庄颜值得以提升。同时,村里保护性修缮了10余个明清时期的老台门,挖掘了30余种传统工艺,使编草鞋、磨豆浆、榨油、纺线、捣麻糍等成为摄影爱好者争相捕捉的场景。王启光、潘德英等戏曲爱好者也牵头重组戏班,沉寂30余年的“南山乱弹”重现舞台,让南山村的夜从此不再寂寞。

  夜色已深,戏曲终场,人群散去。村委会主任王兴麟等在大礼堂门口,为我们拎来了两篮自家农场里采摘的蓝莓,也带来了两个好消息。他于2014年流转200余亩土地开办的农场,今年迎来丰收,接下来准备套种中药材,发展立体农业,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村民增收。与此同时,村里还继续挖掘村庄民俗文化项目,联合儒岙镇、县文广新局定期开展培训,将编草鞋、织彩带、磨豆浆等传统工艺打造成产业链,让村民既能通过表演获得收益,生产的工艺品、食品通过包装设计也能作为旅游产品出售,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沿着南山村的青石板路缓缓而行,我们看见一路美丽的风景,也期待着这里有更好的未来。

  记者手记

  有人来,有未来

  走在南山村青瓦泥墙的弄堂中,两边挂着各地摄影爱好者留下的“南山映像”,其中一幅照片吸引了我们:古老的祠堂面前,一对身着大红色传统礼服的新人正举办热闹的仪式,身后是村里近年来恢复的民乐队。那一刻,新与旧,历史与现实,全在画中人的笑颜中。

  王兴麟告诉我们,这是不久前两个年轻人回村结婚,特地请了本地乐队,举办传统仪式。我们相视一笑,这似乎就是探索南山发展之路的最好见证。这个古村落,不仅保留了传统建筑、留住了历史,更延续了活态的人文传统,激发了人的活力。

  无论何处乡村本土,“原住民”的功能、作用都不可忽视,主体地位都不可缺失。他们沿袭着村庄文脉,生产耕作、节气迎送、民俗信仰都是村庄文化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更创造着村庄的当下和未来,把人带回家,村庄才有了生机与活力,有了内核与灵魂。

  “每个人都在变化,这是南山村最‘不平凡’的时候。”村民们的笑容让王兴麟相信,南山村今天变化的方向,是正确的。

标签: 南山村;村民;村庄;新昌县;儒岙镇;戏台;游客;暑气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80928807038967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