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绍兴差异化引才唱响“杭甬双城计”
2018年10月22日 08:14:23 来源: 杭州日报 见习记者 邱丹晨

  绍兴市积极参加高校人才招聘会

  不拘一格聚英才,千帆齐竞破云霄。

  前不久,一辆招才引智的“列车”从上海出发,在9月至11月这段时间里,这列车开赴全国各地30多个城市的200多所知名高校,满载从全国各地招揽回的人才,而这列车的终点站,正是“鉴湖越台名士乡”——绍兴。

  目前,“活力绍兴·智引全球”2018招才引智高校行·秋季专列已经接近尾声,这也几乎是绍兴多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出引才活动。

  而大规模引才行动的背后,绍兴正渴望形成人才“强磁场”,以新型的人才生态着力念好新旧动能转换的“两业经”,唱好左右逢源的“双城计”,打造创业创新的“活力城”。

  “组合拳”出击

  上演“抢人大战”

  人才,可以说是撑起了一座城市的骨架,影响着一座城市前进的每一个步伐。

  当下,绍兴正积极融入浙江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处在发展风口的绍兴,迫切地需要集合海内外绍兴人的智慧、成果、资源和影响。

  去年底,绍兴市委市政府出台《高水平建设人才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吹响了绍兴在新时代下的人才事业集结号。近两年,绍兴市陆续出台人才新政“20条”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重大人才政策,打出了一整套揽才的“组合拳”,积极抢占人才领域制高点。人才新政出台以来,绍兴全市共兑现人才政策资金5.37亿元。

  与此同时,绍兴大力推进人才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服务人才专项例会、人才服务专员等制度等,加强与引进人才的联系服务,常态化解决人才创业创新遇到的困难问题。

  “抢人大战,从本质上来说,还是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对接,政府部门在其中起到的是桥梁作用,这也就要求政府部门必须要对人才和企业双方的需求‘一门清’。”绍兴人社局政治处主任王奋表示,“秋季专列”引才活动之前,由绍兴人社局牵头,自6月份开始的集中两周多时间,集中走访了4500余家规上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创新型企业,征集需求人才近9000名。

  通过政府构建起联系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快速路,对于绍兴来说,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民营资本提质增效,传统产业升级加速,新兴产业势头迅猛,用绍兴市委书记马卫光的话说就是,“当前的绍兴,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更能成就人才。”

  筑巢引凤

  破题产业发展

  产业兴则城市兴,绍兴有着扎实的制造业基础,珍珠、纺织、印染等都是绍兴引以为傲的产业,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业大市,如何突出重围,破题产业转型升级阵痛期显得十分关键。

  2017年,绍兴提出“两业经”,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提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

  “集聚、整合是绍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要路径。”马卫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从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优化生态链四个方面进一步增强传统产业生命力。”去年该市传统产业产值、利润等数据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上半年,绍兴传统产业完成产值1771.77亿元,增长12.8%;利润84.77亿元,同比增长28%。

  今年年初,绍兴市政府印发《绍兴市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2020年)》,从政府层面定下了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方向、计划和目标——加快培育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医药等四大新兴产业,打造“万亩千亿”级产业新平台。

  以纺织企业为代表的传统工业产业不断突破传统发展模式,迎来“新生”的同时,新兴产业正成长为绍兴新的经济增长极。根据绍兴市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绍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持续提升,四大新兴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8%、11.8%、10.6%和29%。

  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是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必然,而厚植新兴产业发展沃土,没有“人”不行。

  两年前,绍兴明确提出将科技创新作为必须补齐的第一短板;去年,绍兴正式谋划推进绍兴科创大走廊规划和建设。根据安排,“十三五”期间,绍兴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科创大走廊建设,并适时推出激发科研人员活力、引进集聚创新人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引凤筑巢,必定唯才是举。“秋季专列”上发布了一份绍兴人才供需指数显示:绍兴对人才的总体需求旺盛,其中,信息经济、绿色化工材料、金属制造业三个产业对人才需求较大,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绍兴的新兴产业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招才引智

  唱好左右逢源“双城记”

  绍兴是一座漂在水上的人文古城,也是一座以开放之姿拥抱大湾区,乘势而上的发展之城。“杭绍甬一体化!融入大湾区!”位于杭州和宁波两大副省级城市之间,乘坐高铁18分钟到杭州,90分钟就能到上海,深谙自身优势的绍兴也顺时应势地提出“融杭连沪接甬”的策略。

  尽管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也曾有人提出质疑,承载了绍兴满满辐射期待的杭州和宁波非但没能起到带动作用,反而利用其强大的吸引力大量吸附绍兴企业人才和资源,产生所谓的“虹吸效应”。

  然而,另一份来自“秋季专列”的数据显示,在这次绍兴秋季专列中,来自杭州、上海、宁波、北京等地的外来求职者数量占前四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否也证明绍兴正在逐渐摆脱“虹吸”标签,对于人才,尤其是周边中心城市的人才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强?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区域和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分析,全国各城市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创新的巨大压力,而因为文化、地缘、发展战略因素的相似性,长三角城市群间的竞争尤为激烈,人才成了最稀缺的资源。只是招商引资已经不够,更重要的是招才引智,因此在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中,谁能使出浑身解数,提出更大和更优惠的人才政策,并且作为政府尽可能地做好服务工作,谁就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

  陈建军认为,绍兴需要在城市群的发展中与周边的大城市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化和互补性。“人才的去向主要由产业发展平台决定。”陈建军说,“人才就好像产业,可以分门别类,杭州主要吸引互联网、数字经济人才,金融和国际贸易人才多去上海,绍兴也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形成人才资源上的差异化发展,并非一味竞争而是寻求互补,找准优势后做大、做强,在今后更为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中不至于落于下风。”

标签: 绍兴;人才;高校;人才招聘会;产业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