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一记就是30多年 一个农民和他30多年的账本
2019年01月09日 11:31:51 来源: 绍兴网-绍兴日报 见习记者 於泽锋

孙伟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柯桥区齐贤街道农民孙伟良是个有心之人,执著之人。似乎天生就有从事文献资料工作的潜质,这从他30多年如一日坚持记日常流水账即可见一斑。从成年参加工作起,就开始记账,大到建房装修,小到柴米油盐,都一一记录在册,有整整80余本,再加上零散的捆成一扎的小笔记本。这些记录反映了他30多年来的生活面貌。

  如今,孙伟良的账本成了时代变迁、社会记忆的难得见证。去年,他的账本被编入《绍兴市志(1979~2010)》,成为反映绍兴农民在改革开放时代浪潮下生活变迁的珍贵资料。

孙伟良的记账本。

  随手一记,就是30多年

  在孙伟良家里,装满书的书柜最上面一排,便放着他的记账本。他抽出最靠里的一本,封面的左上角贴着《羊石山房备忘录》的标签。标签有些泛黄,但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标注的记录年月。30多年来,账本的数目越来越多,多达80余本,每一页,都是孙伟良对于生活的点滴记录。

  孙伟良记账这件事,最早要从1984年说起。

  16岁初中毕业,孙伟良去上海建筑工地打工,便开始记录每天的工作和生活琐事。当时没有好的笔记本,记录比较零散。但是记账的习惯,孙伟良一直保留着。“有人觉得我做这件事情这么久,很不容易,其实在我自己看来,这种记录很自然,无需刻意。”孙伟良说。

  他把这些称之为他的私家“起居注”。在他工作的桌案上,放着一本2019年第一季度的账本,最新记载的是其当天的一些收支事项:菠菜、西兰花、花生米、苹果……还记录了重量和价格。以代灌煤气谋生的他,还会详细记录每天的煤气运送情况,送了几瓶,都送到了哪几户人家。

  每天华灯初上,孙伟良回到家里,打开账本,刷刷几笔,写下一天的收支情况。有时候支出颇多,他也不觉肉疼,透着那么一丝阔气。“现在日子不比以前,宽裕多了,该买就买。”孙伟良爽快地说道。齐贤有两个农贸市场,什么菜多少钱,他了然于胸。“现在菜价比以前贵点,那也正常,人们收入在增加嘛。”他笑道。

  令孙伟良颇为得意的是,他的这项“工程”,没有几个人做得出来。

  的确,时光流逝,30多年真实的生活记录,无法臆造。生活中看似平常的点滴,都成为我们还原时代风貌的重要佐证。孙伟良的账单,也因此被编入《绍兴市志(1979~2010)》,成为反映绍兴农民在改革开放时代浪潮下生活变迁的珍贵资料,一册册厚厚的备忘录发挥了属于它们的价值。

  为了配合市志的编撰工作,孙伟良开始有意识地对账单进行整理,这项工作,他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整理完成后的数据,清晰地讲述着孙伟良家庭10余年来的生活情况。

  比如在1999年至2010年这十余年间,孙伟良的家庭支出中,食品消费一直占着大头,似乎暗合了“民以食为天”的道理。支出占比第二位的是文教娱乐。这与其爱好文史研究有着莫大的关系,因为每年的购书支出不是一笔小数目。除此之外,每年订阅各种报刊的费用也要花好几千元。孙伟良戏称这笔支出,是一个农民的“文化自觉”。此外还可以看到,1999年到2010年,孙伟良家庭的收入有所波动,其家庭年收入在2003、2004两年达到峰值,分别为73307元和70894元。这与当时柯桥企业数量增加、外来人口增多有着很大的关系。如今,随着外来人口的减少和管道煤气的普及,其家庭年收入一直维持在4~6万元之间。

孙伟良的账本被收录在《绍兴市志(1979~2010)》。

  生活小事,印证时代变迁

  账单收入的变化和孙伟良工作的变化有着重要的联系。1984年6月到1987年初,孙伟良在上海建筑工地打零工,月收入勉强能够维持生计。1987年4月,孙伟良进入绍兴县(现柯桥区,下同)齐贤纺织机械厂工作,工资有了明显的增长。

  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孙伟良最为开心。接过工资袋,立马打开数钱,然后再喜滋滋地揣进兜里。现在孙伟良还保存着那些工资袋,牛皮纸做的黄色袋子上,有些还留有不少油污。孙伟良解释说:“一听到发工资,来不及洗手便去领了,这些油污便是这样沾上的。”而今看来,这些油污,又何尝不是当时心情喜悦的见证。

  从1987年进厂到1992年,孙伟良的工资一直维持在每月60多元的水平;1992年5月后,工资有所增长,有时月工资甚至超过了200元。让孙伟良感到欣喜的是,这之后,工资收入不断增长,年终还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奖金。不过不安于现状的孙伟良,还是在1995年选择了跳槽,到国企绍兴县煤气公司柯桥供应站工作,工资也突破性地增长到每月800多元。

  1997年,县煤气公司转制,没有了国企的待遇,孙伟良面临选择:继续回厂里上班,还是风里来雨里去地替人灌煤气。孙伟良选择了后者。“自由惯了,当然,当时灌煤气的收入也比在厂里上班要高。”孙伟良说。

  在孙伟良的记忆中,有几笔支出一直让他印象深刻。“1997年,我家造房子,造价含装修共3万多元,在建造的过程中安装了抽水马桶;年底,农村固定电话初装费降至3500元,我就安装了一台;2000年元旦,是农村买彩电的小高潮,我特地花了1160元在绍兴市区买了一台21英寸的海信牌彩电,女儿要看动画片,又购置了一台VCD;2001年因灌煤气的业务需要,我购买了近千元的诺基亚手机,取代了原先的传呼机。同年又购买了油烟机、空调,随后的两年,又购置了热水器和电脑……”孙伟良笑着说,“总而言之,日子越过越好。”在孙伟良眼里,这些支出在农村都算是时髦的消费,他也成了农村发展过程中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有太多像孙伟良一样的家庭,在家电的变革中,在住房的翻新中,迈出了走向小康的步伐……

  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孙伟良还办成了一件大喜事,女儿出嫁了。女儿独立赚钱后,账单中少了女儿的支出,家庭的支出有所减少,但对于孙伟良而言,总有那么一点不舍。

  “后续我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史研究上,这方面的支出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了,现在生活好了,安排家人旅游,也在我的计划之内。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孙伟良说。


标签: 记录;支出;账本;记账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sxnews/201901/W02019010951730060537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