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黄岩半洋张村:一座文化礼堂,改变一个村庄
2017年01月22日 10:02:05 来源: 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记者 陈洪晨

  冯菊芬在半洋张村文化礼堂办公。

  一字排开的粉刷、粉搭、粉擦、扫箕,紧挨着升、面杖、饭蒸、蒸笼,接着是手子头、手子窟、糕桶、度哒,还有一组结构完整的石磨,一切你能想象到,抑或从未听说过的传统糕点制作工具,在这里都能找到。四周墙面上贴着乌饭麻糍、番薯庆糕、洋糕、米豆腐、红薯糕、洋糕鼓、红糖麻糍等传统糕点的图片,阅读其制作工艺介绍,仿佛能闻到刚出笼的糕点的香气……

  这座外观简陋、内容丰富的民俗馆,位于黄岩西城街道半洋张村文化礼堂。

  该村文化礼堂利用村部旧楼改建,共三层,面积700余平方米,2015年10月正式启用。除了有厚德堂、村史廊、民俗廊、活动室、梦想大舞台、和民讲堂、图书室、彩虹乐园、妇女之家等功能区以外,最令村民们骄傲的就是位于二层的传统糕点记忆馆。

  在半洋张村,老一辈村民几乎都会做糕点,四时八节有不同的糕点吃,3月吃乌饭麻糍,5月吃洋糕,重阳节吃重阳糕,接着要做番薯庆糕……该村做糕点的习俗从清朝延续至今,做糕在上个世纪曾是村民们发家致富的手艺。他们挑着糕点担子,到黄岩市区、院桥、路桥等地走街串巷叫卖。如今,村民生活条件好了,不再以卖糕点为生,但仍有多户人家传承着这门手艺,部分村民家中,还保存着筛笼、木桶等器具。

  2015年,该村筹建文化礼堂,由村妇女主任冯菊芬担任改建和设计工作。“文化礼堂要有本村特色,能引发村民的文化共鸣才算好。”冯菊芬说,她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唤醒不再繁荣的糕点文化。

  冯菊芬梳理了本村做糕点的习俗和历史,走访了许多户做糕点的村民,收集了糕点制作各个流程所需的工具,唯独石磨,迟迟找不到,“磨粉这一步骤,已被机器取代了。”

  冯菊芬在朋友圈发布寻找石磨的信息,一位村民说,远房亲戚家的仓库里还有一组闲置的石磨。冯菊芬立即上门求购。这座石磨保存完好,木轴还能灵活运转,她如获至宝,将石磨擦得干干净净,运至文化礼堂。

  传统糕点记忆馆开放后,来参观的村民络绎不绝,有的带着孩子,有的带着外地的亲友。村民们边参观各种器具,边说着村里制作传统糕点的故事。“用这样一种共同的记忆,把平时各自奔波的村民们,重新聚在一起。”冯菊芬说。

  冯菊芬还将20多名制作和售卖糕点的村民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传统糕点制作团队。每逢重大节日或村里举办文体活动时,团队现场做糕点,分发给村民和游客吃。

  文艺带来的改变

  2015年10月2日,半洋张村举行了文化礼堂落成文艺晚会,这是多年来村民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这样盛大的演出。台上这群能歌善舞的演员都是本村人,更让观众感到意外。

  在文化礼堂建设期间,冯菊芬将村中的文体爱好者组成舞蹈队、腰鼓队、合唱队、儿童艺术团、乒乓球队、象棋队等。其中舞蹈队共有30人,年龄最长的60多岁,最幼的12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迅速排练了儿童舞《印度舞》、爵士舞《美丽女人》、伞舞《江南梦》、手绢舞《中国美》等节目。

  2016年2月,几支团队现身乡村春节联欢晚会,表演了群口竹板、舞蹈、歌曲等节目;同年5月,该村举办了儿童诗歌朗诵会;暑期,该村组织了“春泥计划”“传承民俗文化,丰富第二课堂”等活动;同年8月,“书香西城”颁奖晚会在文化礼堂举办,大合唱、手语舞蹈、诗歌亲子诵、讲故事等节目精彩纷呈;同年9月,重阳节敬老暨戏迷联盟活动举办,黄梅戏、越剧、双簧小品、音乐快板、舞蹈,让村里的票友过了把瘾;同年11月,“卡拉OK大家唱”活动上,男女老少争相登台……

  自从有了文化礼堂,半洋张村每个月都举办不同类型的文体活动。冯菊芬说,原先做妇女工作,搞文艺活动没有经验,“分管文化礼堂以后,就在电视、报纸、网络上多关注这方面的新闻,别的村有好的活动,可以学习借鉴,就这样一点点摸索,有时吃饭、走路都在想节目。”

  她觉得,除了自己培养了新的业余爱好,村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在暑期举办亲子活动,重阳节举办敬老活动,对家庭和谐有促进作用。我觉得孩子们和父母变得更亲了,关爱老人、孝敬长辈的观念也带进了更多家庭,还有邻里关系等,都有改善。”

  更让她欣喜的是,有了舞台,村民就有了上台的机会。有个孩子在一次晚会后告诉冯菊芬,自己有了当主持人的梦想,“大人们也不例外,以前除了工作就是打麻将消磨时间,现在许多人都有一两样兴趣爱好,业余时间下下棋,跳跳舞,村风村貌都和以前不同了。”

  冯菊芬回忆,文化礼堂筹建之初,村里有人反对,因为该村正在整村拆迁,村部旧楼在四五年内也要拆,“他们觉得现在装修、翻新是浪费集体的钱,一拆就全没了。后来村书记和村主任拍板,文化礼堂要建,但能节约的尽量节约。”

  2015年6月至9月,冯菊芬每天在工地现场,敲定设计方案,买装修材料等。此次改建共花费22.5万元。“现在看来,这笔钱花得是值得的,这个场地在几年内能发挥很大作用。在这里办过活动有经验了,以后有新的场地,村民基础也会更好。”冯菊芬说。

  在2015年和2016年两年间,该村文化礼堂因活动丰富,发挥的作用突出,先后得到黄岩区、西城街道、台州市、黄岩区妇联、黄岩区文明办等单位发放的建设补助或先进奖励,基本覆盖了该村花费的装修费用和活动经费。

  冯菊芬拿出自己的笔记本,每一次活动的准备,每一件服装、道具的采购,每一笔支出,她都作了清晰的记录。“现在有好几个人加入了管理团队,不再是我一个人了。”冯菊芬说,“接下来,我想搞个文化礼堂理事会,让成员组织更完善,管理更进一步。”

标签: 文化礼堂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