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公共文化设施如何管好?台州四模式爆发民间创造力
2017年05月24日 09:18:10 来源: 台州日报 陈洪晨

  5月13日上午,文化志愿者王灵丽在市图书馆为孩子们讲读绘本《好饿的小蛇》。

  2016年11月5日,小镇论坛《我的村庄我的梦》在路桥金大田村文化礼堂广场举行。

  温岭横峰街道举办“我要上村晚”迎新春文艺联欢晚会。 本文配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自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我市探索政府购买企业管理运营、扶持培优民间文化团体、推动社会力量建设文化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等做法,取得一定成效。

  近日,记者走访了各县(市、区),了解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管理的四种成功模式。

  政府委托,社团运营

  4月17日下午,生命教育志愿讲师吴浙西来到玉环坎门一中,为该校初一学生开展青春期异性交往专题讲座。吴浙西先用小游戏调动同学参与的积极性,活跃气氛,然后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发表不同意见。

  这是“青春变奏曲·生命教育百场公益讲座进校园”项目的其中一场活动。该项目是玉环市楚门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其中一项,由天宜社工服务社负责具体活动的开展。截至目前,百场讲座已完成86场,直接受益人数达一万人以上。

  通过政府公开采购,将部分重大文化活动、品牌文化项目整体委托给社会团体,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一种新形式。街道(乡镇)文化站的主要职能,转移到确定目标、编制计划、实施指导、强化监督等方面,从“办文化”变为“管文化”。

  如玉环市楚门镇,将镇属文化站整体委托天宜社工服务社运营管理,服务范围涵盖了文艺培训、文化展览、社团培育、志愿者发展、居民服务、社区重建及群众需求调查研究等。四年来,仅在文化站内就开展大型文化活动20余次,举办免费培训、展览等60多期(次),服务10万余人次,每年深入农村开展“你点我送”的“文化超市”培训80多场(次),培育群众文艺团队26支,发展文化志愿者800多人。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项目和质量都有了提升,有力推进了乡镇整体公共文化建设。

  社会参与,志愿服务

  5月13日上午,王灵丽在市图书馆亲子活动室里,为来自14个家庭的30位听众讲读绘本《好饿的小蛇》 :“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圆圆的苹果,‘啊呜’真好吃;第二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根黄色的香蕉,‘啊呜’真好吃……第六天,好饿的小蛇扭来扭去散步的时候,发现了一棵结满红苹果的树,你猜猜好饿的小蛇会怎么样呢?”故事讲完后,王灵丽教现场的孩子们用彩泥做小蛇。

  这是“童萌汇”小书坊的一期活动。“童萌汇”小书坊是市图书馆举办亲子共读活动的公益组织,主要以阅读绘本、游戏互动等形式,为3岁至7岁的儿童服务。这一组织汇聚了一批热心公益阅读推广的志愿者,有讲读经验,善于与孩子沟通。王灵丽便是其中之一。

  市图书馆还有“真人图书”志愿者、小小义务管理员、大专院校义工等,成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纽带。

  除了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三馆培养了一大批义务培训、义务讲解、义务服务的文化志愿者,各县(市、区)的文化志愿者也越来越凸显出重要作用。

  近年来,黄岩、路桥、临海、温岭等县(市、区)在基层文化工作中,逐渐由政府包办向社会参与、志愿服务转型,以政府引导或奖励的形式扶持培优民间文化团体,吸引民间资本、公益团队等社会力量进入文化服务领域。实践证明,这一模式让群众成为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高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水平。

  产业融合,协同共赢

  除了激发社会文化群体的创造力,我市还探索推动社会力量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支持镇域内村(社区)丰富公共文化服务。

  温岭市横峰街道文化站破除政府独立办文化的格局,以PPP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优化项目管理,走出了一条“社会筹资建设施、企业盈利助文化”的发展新路子。

  该文化站站长林江华介绍,横峰街道以“政府拨一点、社会捐一点、自身融资一点”的方式,共筹集银行贷款840万元、社会资本1080万元、政府拨款14万元,征地约8亩,建成了集文化培训、书画展览、艺术表演、休闲健身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站。经三期改造扩建,目前,该站总面积达8000平方米。其中,新建影剧院1100多平方米,练歌厅和游艺厅共200多平方米,溜冰场720平方米,台球厅220平方米,图书馆215平方米。文化站固定资产超亿元,成为全省首个乡镇级的“亿元站”。

  文化站建成后,该街道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数量远超同类乡镇水平,先后组织开展音乐舞蹈、书法美术、戏曲文学、体育健身等各类文体及培训活动180余期,培训5000余人,免费播放电影600余场,开展各类文艺演出450余场,惠及群众10万余人。

  同时,该街道引进高端人才和高雅艺术提升公共文化质量。2013年至2016年,文化站共引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皮郁华等高级外来人才6名,俄罗斯青年文艺团、朝鲜文艺表演团及浙江小百花等一批“名牌”院团相继参与该文化站活动130余场次。

  项目对接,多元发展

  在社会力量的补充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面越来越广,项目品质也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我市探索多种产业对接,实现多元发展,形成文化产业反哺农村集体经济的局面。

  在路桥区新桥镇金大田村,有一个美丽的生态公园。

  村委会主任康正美告诉记者,该村对原有的20多亩杂草丛生的边角地和老宅基地进行整合,建成生态公园。除了为村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该村还以这一公共文化设施为平台,通过优厚的扶持条件,吸引文化艺术创作者入驻开设工作室,形成集扶雅书院、陶艺坊、砂画工作室、微电影工作室等于一体的文创基地。

  “田埂青年”是最早入驻的文创企业之一。负责人汪程龙带领一批大学生,以生态公园为基地,组织了花田集市、庙会、童趣分享会、露天电影院、手工作坊等富有新意的文化活动。除了满足村民休闲、娱乐、健身等需求,还吸引了周边县(市、区)许多游客,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有效激发了基层文化阵地的活力。

标签: 公共文化;文化站;图书馆;公共文化设施;文化志愿者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5243441859710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