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如画的坐应村
【核心阅读】近年来,路桥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域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科学规划美如画的蓝图,致力建设净如洗的环境,精心打造村如景的风貌,充分激发业如歌的氛围,努力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截至目前,全区美丽乡村工作成效显著,已建成美丽乡村精品路线2条、省级美丽示范镇2个、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12个。
美丽乡村怎么建?美丽乡村美在哪?到路桥的乡野地头走一走,再到几个乡村景点转一转,你就能找到答案。
在金大田村的耕读堂读上一本好书,感受田园书香生活;到墙下陶,村里随处可以找到一口口历史悠久的水井,让你回味起旧日的时光;在剑门港,你可到海边走走看看,品尝当地最负盛名的小网海鲜……乡乡有美景,沿路有风景,行走在路桥,你定会发现,美丽乡村已不仅仅局限于村容村貌的改观,一个个活力四射的乡村有机体,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将“全域美丽、城乡一体、乡风文明、生活美好”的立体美演绎得淋漓尽致。
坐应村生态洗衣房
夯实基础,推进村庄环境美
3月10日一大早,蓬街镇五联村的村民陆续来到该村的“生态洗衣房”清洗衣服。村民在洗衣时,用水桶打上清澈的河水,清洗后的污水顺着脚下的多孔箅子统一进入“三级管网”,从而实现了洗衣的生态环保。目前,路桥区已经建成了85个“生态洗衣房”,让河边洗衣成为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乡村美不美,首先看“颜值”。保持干净整洁的村貌,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首要标准。路桥区大力开展以治水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盖。去年,该区完成了2014-2016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综合验收213个。生活污水处理池一端连着村民的厨房、厕所,另一端连着屋外的污水处理池,所有污水纳入同一根管子,长期困扰乡村的污水问题得以有效破解。
环境革命的难点,一是治水,二是清理垃圾。为了打好“垃圾攻坚战”,路桥区开启“垃圾革命”,持续开展“清洁家园、和谐乡村”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一步提高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每天早上,横街镇份水村村民张爱国会将前一天留下的垃圾倒入离家门口仅15米的绿色垃圾桶里,之后,垃圾运送车将准时把垃圾“打包带走”。这是份水村村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路桥垃圾整治的缩影。
目前,该区普遍建立“村民卫生公约”,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全区农村7个镇(街道)已配置垃圾清扫、清运一线人员1207人,环卫管理人员67人。
同时,以村庄“四边三化”为基础,以彻底清除积存垃圾、集中处置生活垃圾、整治杂物乱堆乱放、整治乱搭建乱张挂、集中整治农村污染五方面工作内容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去年,完成7个镇(街道)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工作226个任务村,4个市级垃圾分类“三化”处理示范村和10个区级示范村。
农房是村庄不可或缺的因素,落实农房规范化建设同样至关重要。走进新桥镇凤阳章村安置小区,记者看到了一排排清一色的三层小楼,灰瓦白墙、错落有致,让人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这样的建筑风格在路桥并不少见。近年来,路桥全面推行农房限高等规范农房建设,打造传承特色风貌、留得住乡愁记忆的“浙派民居”路桥样板。
美丽乡村建设所及之处,房屋风格更为统一;村庄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沥青路延伸到了胡同小巷,村庄绿化到了边角空地,供水管网铺进了厨房,卫生厕所改到了庭院;村庄环境卫生整洁、干净;村庄道路平整、通畅。在路桥,“建设美丽乡村,留住美丽乡愁”已蔚然成风。
金大田村油菜花
因地制宜,打造田园生态美
只要天气允许,就到村头的广场晒晒太阳,唠唠家常,这成了坐应村73岁村民鲍大爷闲暇生活的“必修课”。
“美丽乡村建设,让村里变得越来越像公园了,我们生活在这里很幸福。”他自豪告诉记者,“城里人一到我们村就羡慕这里风景好,空气好。”
坐应村位于桐屿街道,过去整个村庄都破破烂烂,借着“五水共治”的契机,该村疏通河道、整治环境、修建民居……如今,漫步在村里,岸绿、水清、景美,仰首间,一幅幅清新淡雅的画面映入眼帘。
在路桥的绿水青山之间,像坐应村一样生态秀美的村庄比比皆是。近年来,路桥区以兼具田园景致和现代化功能为目标,立足各个村庄的自然禀赋和人文底蕴,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美丽个性,共同塑造着路桥山、水、园、田、路、村融为一体的田园式城乡形态。
阳春三月,新桥镇金大田村农耕广场内的油菜花如期盛开,吸引游客驻足观赏。金大田村是“田中有园,园中有田”的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也是路桥区“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金大田村公园涵盖了美学化的乡村景观、生态化的郊野田园、艺术化的农耕文化、休闲化的娱乐功能,充分体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科学模式。”新桥镇组织委员马民富表示,在农村建公园不能照搬照抄城市做法,既要有城市公园的功能,又要有乡村的田园特色。“两者如何兼顾?我们的理念是‘用地不占地,建园不费田,果蔬代绿化,田园当公园’,基本上保留了公园原本的种养殖功能。”
路桥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价值,是生态之美。不过,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再到“处处美”,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找对路子。
创建美丽乡村,路桥的天然资源不算丰厚,该怎么建才好?创建之初,大家都抱着这样的疑问。
“路桥虽然没有周边县市好山好水的自然资源,但有着江南小镇所特有的文化魅力,比如我们的扶雅文化、叶适文化。”在路桥区农办副主任王剑看来,美丽乡村要想真正“美”起来,就要在文化内涵、品位上下功夫。
留住村庄原汁原味的美丽,提升村民的获得感、自豪感、幸福感,这就是路桥美丽乡村建设的方向。为此,该区以“拉高标杆、争先进位”为总要求,将大力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作为倡导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为了让美丽乡村加速蜕变,路桥区出台了《美丽村庄创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建成一批彰显特色的精品村、精品区块。累计投入“三农”资金达58.3亿元,完成了95%行政村的村庄整治,完成225个村5.1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成2个美丽乡村示范镇、2条精品路线、12个精品村、52个重点村,61个田园式生态公园,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通过对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落结构等方面的梳理和各类相关规划的充分衔接,路桥的美丽乡村已经由精致的“盆景”连片形成了精彩的“风景”,也成了市民假日出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岘头林村农家乐
孙家村箱包展示厅
产业培育,成就乡民生活美
村庄环境优美,群众生活宜居,只是路桥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步。如何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以产业促发展增加村集体财富积累,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这才是最终的落脚点。
鉴于此,路桥区强化产业发展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持续的投入建设,一批风格独特、设施完备的旅游景点陆续向游客开放,更让乡村焕发了崭新的活力。
位于螺洋街道的岘头林村,河水潺潺,绿树成荫。河岸旁的二嫂农家乐内,热闹非凡,烧烤、聚餐、唱歌、表演,游客玩得不亦乐乎。“每到周末,游客就络绎不绝,忙起来的时候,一天要接待七八百人。” 说起自家生意,二嫂农家乐的老板陈美如脸上乐开了花。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上别出心裁的后期打造,目前岘头林村已经形成了仙草庄园、古桥映日、荷塘月色、开心农场等十多个景点,把美丽乡村转变为美丽经济。
在峰江街道孙家村,箱包产业是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过去,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搭建棚子用于生产箱包,不仅影响村容村貌,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该村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拆建,去年,该村完成了15亩征地及53户60间房屋拆迁。“拆只是第一步,后续我们还要考虑如何建。”孙家村党支部书记孙晓春说,目前该村已经引进园林景观设计学校、箱包皮具购物街等投资项目,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着力打造“幸福孙家、皮具之村”。
“向生态要效益,让叶子变票子”,路桥区坚持美丽乡村与产业融合的理念,以发展美丽经济为突破口,完成了华丽蜕变。
去年5月27日,在美丽乡村推介会上,孙家村生态产业园项目、螺洋街道岘头林村亲子游玩休闲度假基地、峰江街道施家村花木城(二期)项目与客商达成了合作意向,总签约资金达6.8亿元。
今年以来,路桥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升级,促使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一幅涵盖产业发展型、生态田园型、休闲旅游型、文化体验型的“两轴四区”生态蓝图日益清晰:西起东风岘头林,东至黄琅五岛,打造农业主题的乡村田园风貌。
北起峰江花木城,南至新桥前平桥的花木小镇,营造乡村人文之旅的南北轴。
依托鉴洋湖国家级城市湿地,以挖掘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为文脉,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启动“城市桃园田园综合体”。
以小稠、民主、梁家、凉溪四村连片飞龙湖美丽乡村建设区块,打造枇杷小镇。以峰江花木城及其东延新桥田际村为起点,整合目前VIVI农庄、孙家、金大田为中心,打造“林源花海田园综合体”。
以蓬街於家桥村为起点,连结山下李、尚家村,形成东部美丽乡村新区块。
联合吉利汽车小镇、游艇小镇两条东部主脉,以及75省道推进带来的交通新格局,着力打造滨海渔家文化之旅,谋划建设“海耕特色田园综合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