垟庄的垃圾分类做得很彻底,这是村里专门收集玻璃瓶的垃圾桶。
7月15日晚11点,仙居县横溪镇垟庄村的村监会主任吴忠龙在村民微信群里发了条消息:加上当天村民吴朝伟捐的200元钱,4月份以来,村民为了垟庄美丽乡村建设的自愿捐款、捐物总额已达65456元!
除了捐款捐物,在村“两委”的带动下,垟庄村的村民们还积极投工投劳,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和村后白冠山景区的开发建设。垟庄这个昔日破落的小山村,正在一天天变着模样。户户出力、人人参与的“垟庄经验”,成了仙居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一个响当当的样板。
知耻后勇,“垃圾村”求改变
垟庄曾经是个“垃圾村”,这一外号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环境卫生差,村民房前屋后垃圾遍地,多年未清理,猪栏鸡舍及露天粪坑等随处可见;二是村“两委”班子不团结,没人做事,也做不成事。
这两个原因,加上村庄位于横溪、埠头两镇交界处的山脚下,垟庄陷入了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垟庄由4个村子撤并而成,有310户1120人。去年4月份换届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首次会议时,村民们都拥到了村办公楼。“大家都希望垟庄能有变化,都想看看我们有什么打算。”村委会主任娄建军说,“我们当时就约定,一定要搞好团结,做些实事,否则对不起村民的信任和期望。”
第一件事,就是人居环境整治,改变村容村貌。村里党员干部带头,村民思想不通的,就耐心做工作。上炉自然村有位村民在黄岩做小吃,家里有两间危旧房不愿拆。娄建军开车到黄岩,把他接回家做思想工作,最后取得了其支持,又将其送回黄岩。
村里没钱,娄建军和其他几位村干部公开承诺,自己在村里做事,不计误工费。家里在海南的超市,他交给了妻子打理,自己所有精力都投到了村里。
两个月后,村里清理了垃圾4000多立方,拆除危旧房和猪栏等6000多平方米,打通了13条“断头路”。拆后的土地上,建起了小公园、小花圃;村主要道路边上的废墟,整理后种上了各种杜鹃花,围起了竹篱笆;村口和村中主要道口,点缀了景观小品。
搞环境整治需要钱,村干部们就出面借钱垫资。他们的所作所为和村庄的变化,让村民们感动,许多原先对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抱有狐疑态度的村民,变成了支持。村妇联发动成立了“绿衣天使”志愿者服务队,村老年协会和村里的学生,也都成了志愿队伍,投身人居环境整治等。
“村子搞得清清爽爽,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坐在家门口纳凉的91岁阿婆张彩花,向记者介绍垟庄的变化时,对村干部们的工作夸赞不已。
人人参与,誓让垟庄变模样
在抓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去年8月份,垟庄开始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村里收掉了原先的大垃圾桶,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家家户户都发了分类垃圾筒。每天由清运员上门统一收集,可腐烂的垃圾集中运到邻近的上陈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站处理。
记者在垟庄村转了一圈,发现这里的垃圾分类搞得很彻底。除了生活垃圾分类,村里还设有专门用于回收酒瓶、玻璃等垃圾的大酒瓶状垃圾筒。在村里的3家小店门口,则都设置了回收电池、灯泡等物品的垃圾桶。村民将灯泡、电池、农药瓶等废品按规定投放的,可以在小店换盐,由小店登记,再定期向村里结算。
与此同时,村里经常组织党员干部上门,指导村民给垃圾分类。村民垃圾分类做得好的,村里给予洗衣粉、食盐等奖励,三次被检查到没有认真分类的,则予以公布。
垟庄村在白冠山脚下,属于村里所有的俞店山上,遍布野生杜鹃花,每到春天美不胜收。今年3月底,一位村民带着自己的摄影爱好者朋友上山游玩,后者感叹不已,回去后精心制作了微信推文。这一推文发布后,很快网友惊艳于垟庄的满山杜鹃之美。
除了杜鹃花,白冠山上还有漂亮的瀑布等旅游资源,4月18日,垟庄村“两委”商议后决定,组织村民开发白冠山。村民们积极响应,自愿无偿地参与建游步道等工作。大家还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村里向县农机推广总站争取了用于运送物资的山地轨道车等。
村里建的微信群里,村民们对景区开发献计献策。在家的村民,男的上山做工,女的负责烧饭送水。在外的村民看到后,纷纷捐款捐物,支持白冠山景区开发,从几十元到几百元几千元,捐款总额噌噌上涨。
垟庄村自加压力谋求改变,镇里因势利导,协助该村解决规划等有关问题。目前,垟庄已列入2A景区创建范围,村里的生态公厕、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等正在建设中。6月16日仙居杨梅节期间,垟庄村迎来首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山水金华”户外运动协会的30名驴友走进白冠山,一览其迷人风采。
“相信垟庄的明天会越来越好。”娄建军对记者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