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八百彝族同胞温岭喜过火把节 今年已经第三届
2018年08月07日 15:17:57 来源: 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通讯员 江文辉 记者 赵虹

  台州晚报8月7日讯(通讯员 江文辉 记者 赵虹)对于彝族同胞来说,最重要的节日,是每年农历六月廿四的火把节。

  就在前天,8月5日,农历六月廿四,台州第三届彝族火把节在温岭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热闹举行。红红的篝火燃起来,快乐的舞蹈跳起来,八百彝族同胞在第二故乡开开心心过节。

  火把节已经连续举办三届

  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彝族地区。其场面壮观盛大、参与人数众多,富有浓郁民族特征,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火把节已经连续举办三届。本届火把节是由今年6月份刚成立的松门镇彝族之家举办,通过微信群等发布火把节信息后,许多彝族群众带着家里的老人、孩子过来参加,累计参与人数达800多人,还吸引了数百名当地群众过来一起庆祝。

  这次火把节在温岭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素质拓展区举办,现场开展了百米障碍赛、拔河、摔跤等比赛。其中摔跤比赛是火把节的一大亮点,只见小伙子们双手从两侧抓住对方腰带,通过抱腰、抱单腿、过背、穿腿、夹臂翻等动作,将对方摔倒双肩着地为胜。

  晚上的篝火晚会,更加精彩。夜幕降临后,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烧烤区点燃起了火把,彝族的姑娘们身穿节日盛装,跳起了国家级非遗项目达体舞。大家拉起手,在火把前围成一圈,一起欢庆节日。

  之后,彝族的小伙子们登上舞台,用音乐渲染火把节的气氛。这场盛会,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多。

  影响力越来越大,彝族老乡欢聚一堂

  三届火把节,绕不开一个人,彝族小伙子阿扭什古。

  阿扭什古目前服务于松门镇当地一家音乐俱乐部,是一名器乐老师。他说小时候在自己的村寨,每年都会跟着爸爸妈妈去参加火把节,“这个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特别热闹隆重。”

  阿扭什古说自从到温岭工作后,平时很少回去,最多在春节放假时回去几天。因为对家乡的火把节的思念愈加强烈,2016年,他牵头举办了首届火把节,当时只有几十人参加。去年,影响力大了起来,有两三百人参加。今年有了政府的支持,爱心人士也给了经济上资助和物质上的奖品,参加的人特别多。

  据了解,目前在松门一带务工的彝族同胞有500多人,他们主要在当地的船厂、冷冻厂的船台或是车间工作。除了温岭当地,台州其他地方,甚至台州之外的彝族同胞,也闻讯赶来。

  火把节凝聚了彝族儿女的心,当晚最远赶来的,可能要数在绍兴打工的阿扭衣姑子了。他不是第一次参加火把节,之前两届,他都赶来与大家相聚。

  篝火映红了他的脸,阿扭衣姑子开心地说:“我们在外打工,很想念家乡。能参加火把节,跟那么多同胞,还有当地百姓聚在一起,感觉特别开心。”

  目前就读于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尔古伍达,说自己的心情特别激动,“不只是我们松门这边彝族的,还有箬横、温岭各地的,反正很多老乡都来了。政府杀牛、杀羊、杀猪,这么隆重的帮我们过火把节,我真的特别激动。刚才在台上演讲的时候,真的是控制不住自己,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他不好意思地特意跟记者强调,“我平时很健谈,很能说话的!”

  头一次参加彝族人的火把节,给松门小伙子吕有谷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受到了彝族人民的民族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看到彝族和汉族手拉手跳舞、唱歌,有点激动,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民族大团结’。”


标签: 彝族;火把节;温岭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