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一切为了高质量发展——看温州“腾笼换鸟”的创新路径
2016年12月07日 04:09:27 来源: 浙江在线 达才金

  面对新常态挑战,1至10月,温州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实现三个“高于”,即高于去年底1.8个百分点,高于上半年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位次比上半年前移2位;其中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4%、10.2%和9.5%。

  “腾笼换鸟”的持续推进之下,温州工业经济呈现提质增效发展的良好态势。而今,随着“四无”整治的大力开展,产业转移的加快,小微园等创新平台的打造,温州的产业重整提升将进一步加速。

  力度空前

  打好“四无”整治攻坚战

  日前,一场集中整治“四无”生产经营单位促进小微企业成长提升专项行动在温州全市轰轰烈烈开展。温州市全线出击,强力执法,力度空前,已形成雷霆之势,战绩显著。据温州市经信委有关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全市对累计排查发现的132776个“四无”生产经营单位,实施整治50863个,其中限期整改22149个,停产整改3105个,关停取缔25609个。

  “四无”单位,指的是无证无照、无安全保障、无合法场所、无环保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是温州“低小散”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是“腾笼换鸟”工作要腾退的重要对象。不解决“四无”问题,温州产业难以脱胎换骨,社会发展难以为继。为此,温州在10月上旬开展了以整治“四无”生产经营单位为主要内容之一的“大拆大整”行动。

  为掌握详实数据,做到有的放矢,温州市以整治标准为依据,以网格为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通过开发建立“四无”生产经营单位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按统一格式,“一户一档”建立台账,逐个锁定整治对象。瓯海区充分借助当地“四色”分类管理平台,对“四无”整治对象进行分析、对比、筛选、核实,确定排查清单,防止虚报、漏报、瞒报。永嘉县实行网格化排查与组团式排查相结合方式,充分发挥基层站所、乡镇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网格员积极性,做到“走村不漏户”。

  其间,温州市坚持边排查、边整治,坚持“零容忍”、顶格执法,依法采取断水、断电、查封等综合措施,该关停取缔的坚决依法关停取缔,该整改的也要先关停再整改。各地、各部门从注册登记、用电、用房等环节着手,完善政策措施,严把市场准入关。瓯海落实房东的主体责任,要求房东不得将场所出租给问题企业使用;浙南产业集聚区规定一律禁止民宅使用三相电。

  创新机制

  推进工业企业搬迁改造

  面对发展新要求,如何以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城市发展升级,以大温州视野,实施工业企业整体或生产基地从一个县(市、区、产业集聚区)搬迁至另一个县(市、区、产业集聚区),从而达成城市空间科学合理布局,成了温州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4月,温州市下发《关于建立工业企业市域内跨行政区域转移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和《关于推进市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的实施意见》,提出按照“搬迁一批、转型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滚动实施三年搬迁改造计划,力争通过6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限制发展区范围工业企业搬迁,并确立了创新的工作机制。

  ——转移流程机制。为建立快捷高效的工业企业转移渠道,明确了企业转移的申请和推荐、意向反馈、方案协商、项目实施等工作流程。

  ——税收分成机制。工业企业整体搬迁或生产基地搬迁的,在企业搬迁改造投产起3年内,“转出地”和“转入地”双方按5:5比例对企业(转移部分)税收地方留成部分进行分成;3年后,税收全部归“转入地”。

  ——资源调配机制。加强用地指标统筹,对“转入地”范围内涉及的有关用地指标予以倾斜,“转入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不足需购买时,“转出地”应优先以优惠价格予以支持。同时,合理调整环境指标,搬迁企业在原址所占用的初始排污权、用能权等环境指标经主管部门核准后,原指标应随企业转到“转入地”。

  ——服务引导机制。各产业主平台要根据规划实施情况,每年定期发布平台的土地出让计划、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入园条件等内容。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服务企业做好转移工作,降低企业商务成本,帮助企业及时办理相关变更手续,不得对企业转移工作设置任何障碍。

  随后,《温州市市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温州市市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2016年实施方案》出台实施。根据计划和方案,至2018年底,温州市力争完成限制发展区范围内3000家左右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腾出土地3700亩以上,腾出厂房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以上;51个工业区块启动企业搬迁,19个工业区块完成企业搬迁,9个工业区块完成改造建设。

  为准确全面掌握企业信息,温州市建立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会同鹿城、龙湾、瓯海区对近期需要搬迁安置的工业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温州经信部门牵头将搬迁企业和承接平台信息与各地政府进行了相互交流,并开展专场对接活动。

  瑞安、平阳、苍南等地还面向搬迁企业推出招商引资政策和企业扶持政策。瑞安以免租金形式将厂房出租给引进的凯迪仕集团;苍南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和技改补贴政策;平阳根据搬迁企业生产工艺和流水线,按需定制厂房,并为企业提供融资、办证、招工等一系列服务。

  截至10月底,温州已在工业限制发展区内启动搬迁改造工业区块27个,完成工业企业搬迁改造1186家,其中搬迁安置企业314家,“退二进三”企业68家,关停淘汰企业804家。腾出工业用地1764.49亩,完成年度任务的126%。腾出厂房面积129.12万平方米,完成年度任务的129.1%。

  搭建平台

  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腾笼换鸟”,实现产业提升,整合优化发展平台至关重要。今年4月,《温州市产业平台整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正式出台。重点是建设“3+12+N”核心平台,形成以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经开区)为龙头,以12个省级产业园区为支撑,以一批特色小镇、小微园为补充的“3+12+N”平台空间布局。各产业平台定位清晰,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鲜明,形成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互补格局。

  浙南科技城北起步区一期,作为温州体量最大的旧厂房拆迁项目,温州仅用了68天,就完成了48家企业征收协议签订,签约率达92.3%,征收土地面积449.6亩,温州传统工业园区连片搬迁由此开启。

  “只有设身处地为企业考虑,才能赢得理解和支持。” 科技城管委会经发局一负责人有感而发,企业提出征收获益纳税不清时,我们请来税务人员上门;外迁无路时,工作组动用各种资源为企业寻找安置厂房,一系列的帮扶机制,促成不少企业实现“要我征”到“我要征”的根本性转变。

  北起步区被盘活的土地,将作为科技城发展的两大“核心区”中的北核心,打造规划面积约6.15平方公里的科技服务核心和智慧滨江区块,集聚高端生产服务和科技创新公共平台,配套品质一流的生活、商业和文体设施。

  与此同时,温州市积极推进小微园建设,使之成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抓手、培育发展中小企业的平台支撑。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规划建设的104个小微园中,64个已经竣工,竣工面积达1062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1440余家。

  2017年,温州市还将实施新一轮小微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规划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30个以上,新增供地7000亩以上,建成生产及配套用房1000万平方米,新增入驻企业3000家左右。同时,提出“园中园”模式,结合工业园区、工业特色小镇融合布局,统一规划集中供应电水热气,以及交通、物流、研发、生活等园区配套功能,打造小微园2.0版。

  随着配套功能逐渐加强,这些小微园承接能力明显提升,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成为温州众多小微企业发展的乐园和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进的“前哨站”。今年8月,国内知名的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来到温州,与瓯海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浙南地区‘互联网+’型创业创新综合示范区”暨猪八戒浙南总部园区。

标签: 工业企业;温州;腾笼换鸟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