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对三座廊桥的追问:如今,冲跨的廊桥修到哪一步了
2016年12月18日 07:50:34 来源: 钱江晚报 记者 王湛 通讯员 陈瑜思

  泰顺,坐落在浙南边陲,有着“桥梁博物馆”的美誉。如今,散落在泰顺的桥梁有900多座。其中,明清廊桥有30多座。

  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打破了往日平静。

  2016年9月15日,受第14号台风莫兰蒂的影响,泰顺廊桥——三魁薛宅桥、筱村文重桥与文兴桥先后被洪水冲垮。(本报9月25日曾报道《一座廊桥被毁之后》)

  9月21日上午,泰顺廊桥灾后修复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如今,3个月过去了,提到廊桥,泰顺人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这三座桥什么时候能修起来?”

  每天都有人到桥台

  站上一会儿

  廊桥被冲垮后,每天都有好些人走到桥台的位置,默默看着桥基,站上好一会儿。

  一直在现场忙碌勘测的泰顺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季海波便问他们来这做什么。

  “小时候天天在这里,廊桥就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没啥感觉。但是,它突然不在了,就像自己的亲人不在了一样。”对他们而言,横跨溪水两岸的廊桥,如影相随,宛若亲人。

  除当地人外,还有人专程从杭州、上海驱车赶来,途中六七个小时,也赶到桥基现场,感怀不已。

  泰顺人都记得,小时候,在农历七月时分,要举行桥祭,大伙儿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桥上,依次进行祭祀,有摆上一整只猪的,也有简单奉供茶、酒,添几盘菜肴的,上几炷香,磕头作揖祷告祈福。廊桥,承载着他们太多的儿时记忆和青春留恋。

  没了廊桥,要去对岸,就需要绕好大一圈,彼此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远了。人们都翘首期盼着廊桥重生的那一天,但是,“泰顺廊桥的守护者们”也给不出具体日子。

  为了尽可能缩短工期,三座廊桥同时开始修复工作,泰顺木拱桥营造技艺的传承人:郑昌贵负责“归位整理”1000多个木构件组成的薛宅桥,曾家快负责“归位整理”1200多个木构件组成的文兴桥,赖永斌则负责“归位整理”800多个木构件组成的文重桥。

  灾后第十天,近八成的木构件都找到了。不过,光是清理与归位廊桥木构件花了近两个月时间。

  每一块木构件,都必须经过传承人之手,他们拿斧头轻轻敲一敲桥木,听一听声音便知其优劣。就如同,老中医望闻问切,揪出病根。

  轻轻一击,木头发出干脆清晰的声音,“咚咚咚”如锣鼓声一般,说明这就是好料,可以继续使用。如果,听到的声音“砰砰砰”,松软且低沉,则这块木头内部结构散了。

  几百年来,每一代传承人都用这种最原始也最直接的方式,去剖析每一块木头,鲜有出错。

  一些木构件被水泡过看起来破败得厉害。在现场指导的省市文物专家和传承人乍一看,觉得不能再用了。这时候,不能仅凭传承人斧头一敲,还需要借助应力波测试仪与阻抗仪,对木构件进行无损测试,让数据来说话。

  前者就像彩超,对木头进行剖面扫描,将木头截面直接呈现在我们眼前。如果呈黑色,则木头不能用;若呈黄色、蓝色等颜色,这块木头仍可使用。

  后者类似于心电图,出来的波纹也像心电图一样。纹路起伏比较密集,木头质量较好;如果几乎呈一条直线,略有起跳,则说明木头该置换了。

  经过洪水的侵袭,不少木构件略有受损,则需要传统技艺与高科技相结合,动个小手术。传承人判断木料伤势,通过应力波测试仪和阻抗仪,精准找出伤口,进行修全补固。

  常常有人跑到车间

  敦促修复团队赶工

  常有人跑到木构件整理车间,想看看进展如何,无形中敦促着修复工作团队抓紧一切时间。

  一边还“咚咚咚”检验着每块木头,另一边桥基勘探工作已经热火朝开地干起来了。

  每一个桥台打两个勘探的孔,打到岩石后,再往下深10米。每个孔位的距离在1.5米到2米左右,进行实际调整。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掌握桥墩地质情况。

  一个桥墩,钻两个探孔,需要7天,一座桥则需要半个月。

  “一般,新建桥梁甚至都不用勘探。但是修复桥梁,我们要做到修旧如旧,每一点都要很扎实。”季海波告诉记者,“只有精确勘探,才能为设计施工提供精确的数据。”

  “修旧如旧”是对文物修复最基本的要求,但同时也是最高的要求。文物修复不是简单的复位,每一个节点,都要精益求精,木构件、石构件都要在原始位置体现出来。

  所有木构件一一平铺在地上,如同积木一般,需要省市文物专家和传承人去仔细甄别,找到它们的原始位置。

  一百多年来,木头与木头之间,通过榫卯穿插别压,让廊桥跨立两岸。长久地挤压、拼接,它们不仅记得自己站的位置,还记下别的木构件的位置。传承人可以根据每块木头上留下的印痕大小,了解它们之间的榫卯关系。

  不过,有的时候,它们之间的差距太细微了。传承人只好一次又一次将木构件在牛头梁、三节苗之间抬来抬去,不停地去寻找它的位置,反复,反复,再反复,为的是精确归位,精确设计。

  这场大修对于传承人来说不仅是考验,更是机会——他们可以直接向一百六十多年前的师傅学习。一块块木构件像是在讲述当年的匠人如何修建廊桥,指导传承人分析榫卯之间的关系。

  “从来没有人会把一座木拱廊桥拆掉去学,这次被迫自然落架以后,也让我们传承人得以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技艺更加完善,更加系统。”季海波说。

  如今,精确设计的修复施工方案正待出炉,即将开始重现桥墩、搭建桥身环节。平时新建一座木拱桥的桥墩,大致需要70到80天。但是文物桥墩修复需要更多时间,桥基桥台补强加固后,才能往上搭木构架。新建一座桥一般要8个月,而修复一座桥再怎么准备充足,肯定需要更长的时间。

标签: 廊桥;修复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