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一购物,咋会接二连三接到各种理财机构打来的电话?从未考虑卖房,为什么不停地被房产中介电话骚扰?车子保险临近,就被各家推销电话轮番轰炸……
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的一系列骚扰电话、网络诈骗等行为,不仅让人不胜其烦,更是威胁到个人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日前,公安部已部署开展打击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龙湾公安分局昨透露,他们去年打掉一个典型的特大非法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团伙。个人信息是如何泄漏的?该怎样给个人信息加把“防盗锁”?且看警方以案说法。
典型案例
2016年6月初,龙湾警方发现暂住在龙湾海滨一出租房的湖北孝感人尹某和田某涉嫌通过QQ在网上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当月7日,警方将两人抓获。
经审讯查证,尹某和田某自2015年开始,利用网络大肆贩卖公民个人信息15.3亿条,非法获利200多万元。
“我买入时打包一万条七八百元,转卖1000至1500元。”尹某交代,这些信息包括车主、医生、股民、考生、企业法人等资料和各类邮箱账户、QQ账户、支付宝账号密码等。
鉴于案情重大,龙湾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先后抓获尹某、田某的“下家”40多人。
目前,涉嫌非法贩卖个人信息的32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检察机关移送起诉,案件还在继续侦查中。
如何泄露
个人信息如何泄露?经犯罪嫌疑人交代,警方查明,主要途径有如下几种。
企业“内鬼”倒卖信息
移动互联与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的机构积极搜集公民个人信息,并形成自身日益庞大的数据库,典型代表如电商网站、快递公司、房地产中介等。由于内部管理制度不严谨,企业“内鬼”频频出现,一些员工受利益引诱,铤而走险倒卖客户个人信息。
木马病毒窃取信息
在所有作案手段中,手机木马短信已成为不法分子惯用的诈骗方式。他们通过伪基站向周围的手机用户发送木马短信,用户只要一点击短信链接,各种网银账号、密码、短信验证码都将被木马盗取,并转发到犯罪分子手中。
恶意二维码藏病毒
恶意二维码也是不法分子的手段之一。用户扫描恶意二维码,相当于点击了一个带有木马病毒的短信链接,手机将被植入木马病毒。
利用网站漏洞盗取信息
因网络漏洞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的新闻屡见报端。数据显示,2015年360旗下“补天”平台(中国最大的漏洞播报平台)收录了1410个可能造成网站上个人信息泄露的漏洞,涉及网站1282个,可能泄露的个人信息量高达55.3亿条。
免费WiFi暗藏“黑手”
免费WiFi成了隐私泄露的重灾区。数据显示,腾讯手机管家用户每天有超过2亿次WiFi连接,其中每天约有60万次连接了风险WiFi。一旦连接诈骗WiFi,你的网银和支付账号、密码等各类信息,可能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不法分子盗取了。
怎么防范
保护个人信息需要注意些什么?警方发布8大提醒事项:
1个人的电子邮箱、网络支付及银行卡等密码要有差异;
2掌握公民个人信息的网站或单位要对用户信息加密并采取分级查看的权限设置;
3增强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将个人信息提供给无关人员;
4慎重参加网上、网下调查活动;
5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6投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7在网上交易需要到正规的交易平台网站,同时要注意鉴别网址真伪;
8苹果用户要加强苹果ID和关联电子邮箱账户密码的保护,慎防账户密码数据泄露。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