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慈祥可敬养育恩重,勤俭忙碌辛劳一生”,前后不过4分钟,在他的笔下,一副挽联跃然纸上(如图)。这位书写者是我市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朱岭付。24年来,他书写大大小小挽联约16万副,写坏了上千支毛笔。
挽联对仗工整倒是其次
能概括逝者一生最重要
走进市殡仪馆接待中心室,屋里摆放着两张特制的大长桌。朱岭付的书桌上有一方墨盆,有9支大大小小的毛笔。“书写和创作挽联、挽条是我的本职工作。”今年50多岁的朱岭付是丽水人,在温州工作了几十年。1993年,市殡仪馆领导觉得他的文化底子还不错且是军人出身,责任心强,就让他专门为逝者创作、书写挽联挽条。于是朱岭付开始练习书法,并四处搜集民间流传的挽联,细细揣摩和学习,最终摸到了门道。
“我觉得创作挽联对仗工整是其次,能高度概括每位逝者一生是首要目标,遣词用句要做到哀而不伤,给生者以慰藉。”朱岭付介绍,逝者的职业、年龄各不相同,挽联字句自然要随之变化,这好比是量体裁衣,除了合身外,还要注重对象的气质。
2005年2月,在温务工的河南籍李学生为抢救孩子被火车撞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那时,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李学生的英勇事迹。朱岭付为李学生的义举所感动,创作了一副挽联:“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壮举惊天地;瓯越大地讴歌勇士精神慰英灵”,并悬挂于举行李学生追悼仪式的5号厅。《华西都市报》等省内外媒体,在报道中都引用了这副挽联。
最忙一天站着书写200副挽联
有时也被请到社区客串写春联
基本上每个工作日,朱岭付大多要书写挽联30副左右。繁忙时,他从上午6时至晚上11时,几乎都在奋笔疾书,要书写200来副,小挽联挂在花圈上,大挽联贴在告别厅墙壁上。他告诉记者,24年来,他书写大大小小挽联共有16万多副,写坏了上千支毛笔。
“别看书写时我模样轻松,时间长了其实挺累的”朱岭付说,他习惯站着右手运笔书写,一天写下来,常常觉得腿脚酸痛。不过写字这事儿,能让逝者家属满意,累一点值得!记者日前在市殡仪馆采访时,一逝者家属郑先生说,朱岭付服务周到,挽联书法自成一体。市殡仪馆有关负责人介绍,朱岭付是殡仪馆里书写挽联工龄最长的一位,他热心工作,有时还帮单位写些明信片、报告材料等,一手漂亮的钢笔字,令人赞叹。几年前,殡仪馆印刷了一本挽联集,内有100来副挽联,其中有朱岭付创作的,还有他搜集来的,现在这本挽联集的内容,可供逝者家属参考或选择。可以说。朱令付为温州殡葬文化的提升出了一份力。
看中朱岭付的一手好字,前年春节,他所在的鹿城区南汇街道某社区负责人邀其为居民写春联。“近年来,人们的观念有所改变,忌讳也少多了。”朱岭付说。
看多了生死离别,朱岭付心态达观,更加热爱生活。业余时间,他喜欢抱抱孙子,看看书籍,或者去远游,享受着人生的安宁和大自然的美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