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名木古树数不胜数鲜为人知!永嘉有个隐世小村
2017年10月06日 10:21:47 来源: 温州网

  绿树、溪水、村居、古道,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中国画,简简单单,又如此的和谐。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相处,生活节奏慢,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距离县城100公里,隐匿在山谷的小村庄便是——陈坑村。近日,我省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单公布,陈坑村榜上有名。

  1、在大山的怀抱里

  翻过山岗,穿过隧道,眼前一片开阔,只见山下一个古村挨着一条小溪沿溪而建。站在此处,尽可俯瞰村落,屋舍俨然、古树森森、溪流潺潺之景,当静静打量这个山中古村,发现山居生活平平静静,没有一点浮躁,让人忘却两个多小时旅途颠簸的疲倦。

  走进村子,迈过石桥,村头便有一株苦槠,已有八百岁了,冠盖如伞,遮天蔽日,枝桠跨过大路向溪边延展,树干总得有6人合抱吧?斑驳的树荫倒映在桥上,溪水发出“哗哗”的悦耳声,不时响起的鸟鸣,在山谷回响,令人心旷神怡之极。

  两排老房子像是被烟熏了一样,立在小溪两岸,历经数百年雨水,它们显得更加黑白分明,比起以往到过的翻修后的那些古镇,陈坑看起来更加真实和沧桑,山光水色间,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水墨画卷。

  村里的老人热情为我们引路。老人很健谈,一路上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陈坑的人文地理。

  据金氏宗谱考证,陈坑村至少有300多年的历史。金氏祖从金华迁往溪下,从溪下来到陈坑,经过三百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至今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有800多人口的村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陈坑村人纷纷外出打工或搬迁下山,这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在城市化的今天,正无可挽回地走向颓败。

  古村实际上是一溪两街的格局,溪上轻巧架着小石桥,洁净的溪流映射天光云影。溪水不深,刚满脚背的样子,有的地方只是裸露的溪床——一块块平整的石块,村民谓之“石河”,约莫有两公里的样子。

  水无声无息地流淌,文静安详。不时有村妇在溪边洗菜淘米,但流水不腐,溪水丝毫不留下污染的痕迹,保持其异常的洁净。有老农田里“开鱼”回来,在溪中换水,硬要捉几条给我们尝尝鲜。

  两旁民居顺着溪流轻松排列,多是木结构的百年老屋,约二十余座。家中一般没有什么人,这温柔的时光里,就连猫咪都慵懒地窝在竹椅上,微眯着双眼,打起了瞌睡……安静的院落与溪流一静一动。

  路上晒着一席谷子,不远处的青山上时而有小鸟飞来落到晒垫上觅食。见有人路过,便忽地一下落在屋檐上做短暂停留。突然好羡慕这里的生灵,那么无忧无虑……

  2、在古树的荫蔽下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如果说一条汩汩不息的溪流,滋养了陈坑村淳朴的村民,那一棵棵枝叶崴蕤的参天古树,便是陈坑村的精神,见证了古村的岁月变迁。

  陈坑村海拔500多米,名木古树资源丰富、物种繁多,它们具有“古老、奇特、稀有、珍贵”的特点。

  水口两侧的山峦上散落着众多古树,以樟树、红枫、红豆杉、毛栗居多,其中,仅在陈坑村周围,平均树龄达六百年以上的古树,就在13株。

  陈坑村村民们有保护古树的良好传统,门前屋后的古树虽历经岁月的风霜雨雪,但依然郁郁苍翠、参天挺拔,成为该村标志性景致。据介绍,祖祖辈辈陈坑人,严守祖训,对古树爱护有加。

  “古树能挡风避雨,好遮阴乘凉……”面对记者,村民们纷纷由衷赞道,把古树视为神圣之树。最奇的还是村中的一株香榧,足有4人合抱。几十年前,树干的下部有个可容纳一个成人的树洞,村民们把破碗筷放到洞里,第二天就会消失,35岁的金桂龙说起这件从老人口中听到的故事,仍然啧啧称奇。只是后来,村民为了保护古树,便砌了一圈石栏,用泥土掩埋了树洞。

  香榧,国家一级保护,树龄613年。

  也有的双木连理,仿佛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夫妻;有的披红挂彩,树下摆着神像,被村神一样敬奉着;更多的是彬彬有礼地站着,彼此间保持着相应的距离。阳光透过树叶,仿佛带我又回到了幼时久违的家园,树下有草,草上有蝶,其姿窈窕而翩翩。枫叶,松籽,苦槠,榧子,栗子,在在皆是,应接不暇。

  一棵棵郁郁葱葱的古树伫立在村口巷边,几百年的历史就在枝桠间随风轻摇,它们用层层绿荫,默默守护着这个古韵绵长的村落。

  3、在美好的愿景里

  民房的门大多开着,偶尔可以看见有一两人在里面闲着或忙着,檐下一个老妪,对于我们这些匆匆过客也不甚留意。一切都是原生态的,包括淳朴的风情。院子里随处可见古物,随便走入一户农家,石磨、老灶台、雕刻着人物的老橱柜、洗脸台……无处不透露着古老的韵味。81岁的麻春花说,这间房子是上辈留给他们的,里面一些物件的年纪比她的年纪还大。

  家家门前都堆着干柴,码得整整齐齐,这是烧猪食用的。说起猪,陈坑村家家户户都养猪,一般都是两头,一头过年自己家里吃,另一头卖掉。得益于城里人为了寻找当年舌尖上“猪肉”的味道,量少价高的本地猪,悄悄火了。

  温州人直接把猪源锁定在了农村,从十月份开始,就陆续有人预定年猪,按照他的话说,“本地猪,农村的才更正宗,比普通市场里的猪肉肯定要香一些。”早几个月先定下来,让农民帮忙养到过年,杀完之后直接装袋,家里留些,其它全部送人。

  而一头三四百斤的大肥猪,农民家过年是吃不了的,除了拜年肉,剩余的猪肉刷盐之后,做成腊肉、咸肉,吃上几个月,对于深山里购物不便的村民来说,也是别样的农家味道。在孩子们的眼里,盼过年首先盼的就是杀年猪。只要有年猪在嚎叫,年的气息立刻就在村子里弥漫开来,在家家户户之间钻来窜去。

  “从我小时候到现在,村里的自然环境基本没多大变化,还是原来的样子。”提起几十年前的陈坑村,老人们兴致盎然。村子交通闭塞,由于四面环山,平地少,村里的粮食作物面积很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上盛产箬叶,村民们因地制宜,做起箬叶生意。也有村民种起了姜黄,第一年种了20亩,先试试水。虽然条件艰苦,但村民们自给自足,生活十分清净。

  在探访中知道,界坑到溪下的公路即将动工,届时,从县城到陈坑只需一个小时,陈坑已在筹划未来美景。村前小溪依旧流水潺潺,似乎在诉说着一个美好愿景。

标签: 溪流;村落;古村;香榧;猪肉;村子;永嘉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