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一只来自南宋的“藏宝罐” 它身上藏着怎样的故事?
2018年03月12日 09:39:15 来源: 温州网 记者:陈培培 张啸龙 实习生 胡思怡

南宋兽面纹银碗

南宋磁州窑白釉黑彩花卉纹荷叶形盖瓷罐

南宋六面喇叭形鎏金银簪

南宋如意云纹鎏金银钗

南宋银丝五折状鎏金银钗

南宋双箍面鎏金银钏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的磁县,古时被称作磁州,是著名的中国磁州窑文化的发祥地。而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30多年前,永嘉县出土了一件南宋磁州窑白釉黑彩花卉纹荷叶形盖瓷罐,当人们打开罐盖时,发现其中竟还藏着60余件银器。

  是谁将这只产自北方的磁州窑瓷罐带到了这里?又为何将如此之多的银器藏于罐中?

  本期《温州宝藏》栏目,我们与您一起来寻找与它有关的前世今生故事。

  前世传说

  永嘉出了一只“藏宝罐”

  这件由永嘉县文物馆收藏的南宋磁州窑白釉黑彩花卉纹荷叶形盖瓷罐,如今正在被温州博物馆借展中,展出在该馆的历史厅内。

  初见这只瓷罐,就觉得它非常特别,黑白对比,强烈鲜明,图案十分醒目。可以说,它的风格与之前曾看到过的瓯窑、龙泉窑瓷器截然不同。

  据该馆研究员伍显军介绍,这只瓷罐通高30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17厘米,荷叶形盖,釉色呈泛黄的卵白色。盖面饰黑彩三朵花草纹;罐身以粗细均匀的双线弦纹区分为肩、腹、下腹三段,颈部绘珠点纹,肩部绘六瓣花草纹,腹部两大海棠花形开光内绘摇曳花枝纹,外填花草纹;纹饰疏密有致,线条明快有力,色彩对比强烈。

  1983年3月,当时的永嘉县四川区下嵊公社(现永嘉巽宅镇一带)的一处山下,有人在平整土地时,在距地表约1米深处发现了窖藏的这只瓷罐,并打开罐盖后,从其中发现了60余件银器,其中较为较完整的有51件。

  伍显军介绍说,由于从此罐里还发现了1枚北宋英宗时期治平元宝铜钱和1枚南宋理宗时期端平通宝铜钱,因此结合银器,专家判定瓷罐的最晚年代是南宋端平年间(公元1234~1236年)。

  罐里银器多为女性饰物

  伍显军介绍说,从这只瓷罐中发现的银器,除1件兽面纹银碗外,都是装饰品,表面鎏金,大部分属发饰品。1984年第5期《文物》杂志《浙江永嘉发现宋代窖藏银器》一文具体罗列了从这只瓷罐中发现银器的种类,它们分别是银钗28件、银簪16件、双箍面银钏2件、刻有铭文的银钗杆8件、麒麟形与蝴蝶形、花形银饰5件。但如今,由于命名的分歧,实际上银钗和银簪的数量可能有变化。

  其中,银簪的形制多样,有镂空戏珠龙纹搔头式、镂空如意云纹椭圆叶形、花卉纹扁方形、双层蜀葵形花头式、镂空喇叭花筒式、菊花纹管锥状、镂空双花头桥梁式、并头双花筒三叉式、贝形花头桥梁式、并头双花筒桥梁式等多种。银钗有双股花筒形、五折花头桥梁式两种。而从这只瓷罐发现的这件兽面纹银碗,外壁以翻铸和压印工艺,饰两组对称的仿商周时期的凸兽面纹图案,兽面的双面颊浅刺细珠纹,制作工艺水平较高。

  伍显军说,不管是这些银簪、银钗,还是这件兽面纹银碗,都反映出宋代银器制作方面已达到了高水平。

  但遗憾的是,从此瓷罐中发现的银器如今收藏在永嘉县文物馆,目前没有在对外展出,我们只能透过一些照片资料来欣赏它们的精美之处。

  今生故事

  银器铭文相当于“商标”

  据资料显示,商标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当时工匠将其签字或“标记”印制在其艺术品或实用产品上。

  伍显军介绍说,从这只瓷罐中发现的许多银器上都标注有铭文,采用刻划和点戳两种技法刻铭。铭文内容有“京溪供铺记”“京溪供铺功夫”“蔡景温铺”“冯将仕工夫”“任七秀才造”“陈宣教”“余宣钱”“施八郎” “马千一□”“林瑞□”“城南周□□”“余定毅”“北山仕”“安定”等,至少可以看出有三个店铺和十余个工匠的名字。这些铭文其实就是它们各自的“商标”。这实际就反映出宋代手工业制品商品意识增强的特征,打上金银店铺、工匠名号或标注金银成色等的戳记,以保证产品质量和防伪及好销售。

  伍显军表示,与“京销铤银”铭文表明银铤是京城临安店铺销铸的一样,“京溪供铺记”铭文表明该银器是当时都城开封或临安的店铺制作,而“任七秀才造”表明打造该银器的工匠是一名秀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因此,这批银器应来自当时的都城开封或临安,最有可能是开封。并且,他猜测佩戴这些发饰品的妇女是地位尊贵之人。

  或是跟官员“出逃”而来

  宋代是我国古代瓷器全面发展的时期,不仅品种齐全,而且名窑遍及全国南北各省,出现汝、官、哥、定、钧等五大官窑和越窑、长沙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龙泉窑、建窑、登封窑、定窑、景德镇窑等十大民窑,形成青、白、黑、彩釉瓷争相竞辉的局面。

  据伍显军介绍,磁州窑是宋金时期北方最大的民间窑场,磁州窑瓷器的纹饰题材丰富,世俗所见、花鸟鱼虫、龙凤鹿马、市侩景物、童叟仕宦、诗歌词赋、儿歌词曲等无所不绘。而这只瓷罐从它的造型和纹饰上看都是典型的南宋磁州窑风格。

  那么,它是如何从北方来到千里之外的永嘉呢?

  伍显军表示,这就要联想宋朝的社会政治环境。当时,赵氏王朝积极推行“重文轻武”政策,弃武从文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正是这种文弱的政治,使宋朝不能统一版图,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地方政权长期并存。北宋主要与辽、西夏对峙,南宋主要与金、蒙古对峙。在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永嘉县在北方做官的官员在南宋末返回了家乡,并且,最有可能是乘船走水路而来。在紧急时候,官员或其家属把这些代表财富的银器都放在了瓷罐内,窖藏掩埋了起来。

  伍显军表示,温州地区出土北方瓷窑瓷器数量极少,一次性发现如此多数量精美的银器,至今,也是属于仅有,它们对研究永嘉县“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和宋代银器发饰品及其制作工艺具有重要价值。

标签: 纹银;银器;瓷罐;花卉纹;州窑;磁州;磁州窑;铭文;永嘉县;白釉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31234928835443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