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市政协委员聚焦“招工难” 大会已收到10多件相关意见建议
2018年03月28日 10:50:17 来源: 温州网 朱斌 朱婳婧

  温州网讯 “留不住人才的地方,是没有希望的。”今年温州两会期间,企业“招工难”“人才招聘难”等话题,备受市政协委员关注。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各小组讨论会上,不少市政协委员围绕“招工难”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不少建议。

  记者从市政协提案委了解到,截至昨天大会收到的以提案形式提交的意见建议,涉及“招工难”问题的就有10多件。

  企业一线

  企业吐槽:生活成本高,赚得不比老家多,基础性人才不愿来

  郑闻,泰力实业有限公司分管人事的副总经理,负责企业招工多年。他说,自己早已习惯每年开春后碰到的“招工难”问题,但没想到今年的招工形势这么严峻。

  “普工招不到啊。”郑闻坦言,如今不少劳动力输出大省出台政策,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务工。考虑温州的生活成本和子女就学等现实问题,不少务工人员认为在温务工的实际收入和在老家就业差不了多少,所以选择回乡就业。

  郑闻反映的情况并非个例。温州南方游乐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一位人事经理也反映,公司现在紧缺高级焊工,可焊缝工艺能经得起超声波检测的焊工着实难招,因此在招聘时特别标明高薪聘请这一类的基层性人才。

  浙江金螳螂鞋业有限公司人资行政部负责人说,今年外来务工人员少了,明显导致一线普工缺口增大,另外一线工人本身流动性就大,不像行政岗位这么稳定。

  “海归”感叹:中端人才缺,技术成果转化难,高端人才也留不住

  2016年10月,高新区重点引进企业——博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这家高新企业能落户温州,得益于公司首席技术官黄志锋。从美国留学归国的黄志锋博士,目前在温州医科大学工作,主要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并担任温州医科大学-纽约大学蛋白结构与功能联合实验室主任。博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是黄志锋以首席技术官和首席合伙人的身份与国泰君安力鼎共同孵化的。

  “做企业和做研发不同,需要更为综合性的中端人才。”黄志锋说,当时他发现,公司在管理、市场销售等中层管理上遇到人才瓶颈,尤其在行政管理和市场销售等方面存在薄弱点,公司缺乏懂医懂药更懂市场的专业型服务人员,“中端人才找不到,这导致运转不顺畅”。

  去年博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订单不断,却在这个节骨眼上遭遇“招才难”问题,公司管理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无奈之下,该公司将销售中心迁移到了杭州,而在当地的招聘却顺利了不少。

  “温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工作一直在温州,因此很想把公司一直留在温州发展。”黄志锋坦言,没有中端和基层人才的支撑,高端人才的技术成果转化受阻,自信心受到打击,高端人才最终同样“留不住”。

  黄志锋说,目前温州加大了对高层次人才的引入力度,但更倾向于研发型人才,对学历和海外经历较重视。但这类人才往往属于专业型人才,并不一定适合企业管理和市场拓展工作。他建议,温州应完善全产业链人才梯队建设和服务体系布局,树立高新企业标杆,形成集聚效应。

  委员声音

  市政协委员李海鹰:企业中端人才紧缺存隐忧

  市政协委员、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李海鹰提出过《关于切实解决企业中端人才紧缺的几点建议》,呼吁市委、市政府加大对温州民营企业紧缺的设计技术基础性和管理型中端人才的关注度。

  李海鹰还是一家创意设计公司的负责人。有一次,我市一家企业把产品的外观和结构设计都交给该公司,但由于缺少结构工程师,合作无奈中止。

  “资深的设计师我们有好几位,但中端的设计人才太少了。不是不招,是招不到。”李海鹰说,得益于市里的好政策,高端人才的引入变得顺利。不过中端人才的招聘形势却完全不同。她曾通过网络途径招聘有1~2年相关工作经验的工业设计师,但招聘信息发出一年,无人问津。她建议,温州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应更具普惠性。

  李海鹰认为,企业规模、管理水平、自身发展定位,以及对员工的职业规划和上升空间,甚至是子女入学安排,都影响人才的选择。人才的断缺,会导致企业运转效率下滑,发展受限。她还建议,政府应更多地提供廉租房,并尽量靠近居民区,让人才融入社会。

  市政协委员王忠义:破解招工难需三方综合施策

  去年两会,市政协委员、温州市税务师协会会长王忠义就提出过《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他坦言,一年过去,“招工难”问题似乎并没有好转的迹象。

  “人才优势,反映的是一个城市的综合活力。”王忠义说,顶尖人才起引领作用,中层人才是“腰腹力量”,基础性人才作“地基”,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人才梯队的效应。而破解“招工难”需要企业、社会、政府三方综合施策。

  王忠义认为,从政府角度讲,应建立一套人才评价、培育、引入制度,并发展职业教育,培育“蓝领”型的技术性人才,满足传统产业需求。从政策、福利等方面积极为中小企业吸纳人才,完善环境、交通、人文等公共配套服务,以良好的环境氛围吸引人才。从孩子入学教育、养老、医疗、住房、落户等优惠扶持政策的出台,并适当向中层、基层人才倾斜。从人才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方面入手留住人才。建立一套引导人才有序流动机制,避免恶性挖才。加大资金投入,促进我市中小企业人才队伍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等体系建设。建立专项扶持政策,对带有企业培训再教育、企业人才引进、企业人才评级以及做出特殊贡献的企业人才,采取专项政策予以扶持。

  部门说法

  市委人才办:正酝酿出台打造政策人才高地“40条”

  本月初举行的2018年温州春季人才交流大会规模创下历年之最,应众多企业需求,我市又在3月10日举办“2018年温州春季人才交流大会(加场)”,应对企业招工压力。

  针对企业和政协委员反映的意见和建议,我市相关部门又是如何看待呢?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坦言,这些问题的确客观存在。

  该负责人称,建立吸引人才的优势,一要靠大环境,这几年温州通过大环境优化,城市环境的优化,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二靠平台,如今温州打造起越来越多的园区,研发、企业平台,为人才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三靠政策环境,目前温州正在酝酿出台打造政策人才高地“40条”,是对原先出台的“人才新政”的一次全面升级。尤其是对创业型人才的支持将是空前的,包括博士、硕士,甚至是本科大学生,都将在住房、租房上给予补贴,提供聚英家园模式的公共租赁住房,且在租赁价格上给予优惠。

  作为人才引进政策的有效补充,“40条”值得期待。该负责人还表示,希望能通过政策的不断完善,尽量缩短与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差距,改善人才环境,吸引人才流入,缓解企业压力,也是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新的动力。

标签: 人才;温州;政协委员;招工;李海鹰;高端人才;基础性;忠义;招聘;...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