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中国第一座农民城”都市梦想不断升级——
龙港寻“城”记
2018年09月04日 06:41:51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裘一佼 周琳子 施佳琦 通讯员 王益号

  浙江在线9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裘一佼 周琳子 施佳琦 通讯员 王益号)初到苍南县龙港镇,我们惊讶于它更像一座“城”。就连它的面积和人口也显示出城市的样貌——辖区面积从1984年建镇时的7.2平方公里扩到如今的19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从8000余人增至37.87万人。

  这让人好奇:龙港镇,“城”自何处来?

  今年80岁的陈定模,是龙港镇第一任党委书记,他给出第一个回答:“龙港建城,顺应群众意愿、改善群众生活。”

  龙港的发展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上世纪80年代初,还是一个小渔村的龙港在全国第一个实行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可以自带口粮进城、自建住宅落户、自办企业发展。城市与乡村之间打开了口子,一大批来自周边地区的“万元户”在龙港集资建城,“做一个城里人”——众多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想就这样被激发。

  30多年过去了,“农民城”里一排排“通天楼”已是沧桑斑驳。当壮举成为历史,龙港面临要素配置、管理能力、执法权限和生活品质等自身无法克服的难题。

  2014年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声中,龙港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中仅有的两个镇级试点之一。

  龙港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实现管理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41个镇级机构整合为15个大部门,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有效承接苍南县下放的1575项事项,基本实现“小政府大服务”。

  “从建‘农民城’到构建现代城市管理架构,我们期待,龙港再次在中国城乡发展史上写下浓重一笔。”陈定模说。

  入夜,在鳌江畔的外滩眺望,车水马龙、炫彩灯光,龙港丝毫不比大城市逊色。“龙港的成长绝不只是体量,更多的是内涵。”长年在城建和规划部门工作的徐安达,说出第二个回答。

  建于上世纪末的外滩广场,正是徐安达参与规划设计的城市公园。“‘农民城’一度被认为粗放发展、没有品质,龙港千方百计摆脱这一形象。”徐安达回忆。1999年,在龙港建镇15周年时,外滩广场上200架钢琴联弹的场面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成为龙港人的集体记忆。

  其实,在龙港发生的很多事情都能成为新闻,比如温州首个镇级体育馆、污水处理厂,全省首家镇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首家镇级麦当劳餐厅,全国首条镇级地下人防商业街……城市在很多“首个”中丰盈。龙港建镇后的5次城市总体规划,均邀请国内知名设计院操刀,为的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继续领跑全国。

  “龙港是不甘心流于平庸,要创造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徐安达说。近期,四座跨江大桥,甬台温高速复线,客运中心、城市公园、体育馆、高级中学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再次为龙港人的城市梦注入更多色彩。

  龙港人眼下最大的“梦”,就是龙港新城。在当地人的极力推荐下,记者沿着世纪大道一路向东,去看“新城”。茫茫东海之上,一片平整的陆地,从鳌江口一直向东延伸,似乎与天空相接。

  “敢想、敢闯、敢于试验,龙港有独特的城市精神,注定要继续向前奔跑。”龙港新城开发建设管委会总工程师章圣伦,给出第三个回答。在他身后,一幢幢高楼在曾经的滩涂上拔地而起,恍然间让人重见建镇时的火热场景。

  龙港新城总规划面积106平方公里,首期30平方公里,目标是集聚周边20万人口,龙港人称它为“新大陆”。他们从多年的“造城”历程中汲取经验,老城区未能落地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意产业、港区经济、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将在新城大显身手,建一座吸引人、留住人、造福人的城镇。

  从鳌江转到东海,龙港的眼界愈发辽阔。“今天的龙港,多了一份稳重和从容,我们看好未来,城市梦永不停歇。”章圣伦说。

  记者感言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镇化进程。龙港34年建镇史,从建“农民城”,到告别“农民城”,再到建吸引人、造福人的城,恰好为中国城镇化作了生动注脚,折射着由乡土社会到城市社会的演变全景,折射着乡土中国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探索。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包括龙港在内的一大批城镇,正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积极探索,完善城镇功能、强化统筹能力,构筑城镇发展新格局。



标签: 龙港;农民城;苍南县;城镇化进程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