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温州之约。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温州启动创建全国首个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之际,我们来了!
金秋时节,瓯江之畔,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2018年会暨中国百名文化记者温州永嘉行大型采访活动如约而至,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位媒体大咖,以各自的文化视角,探寻着续写改革创新史的“温州故事”。
温州,是一本厚重的文史书,一幅秀美的山水画,一曲奋进的创业歌。
这座具有改革创新基因的千年东瓯古城,有着怎样的“改革密码”?曾经的“弄潮儿”,如何写好新时代的“答卷”?文化记者眼中的温州,如何影响中国?
“温州为中国带有乡村色彩的个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样板”
“数不清是第几次来温州了,上个月还到访了刘伯温的故里文成。”
20多年前,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长、解放军报文化部原主任曾凡华第一次踏上了这片改革的热土,那是热度最高的初创期,改革局面开展得风风火火。40年来,温州从家庭工业起步,形成多个产业集群,从制造业、文化产业到高新技术产业园……温州民营经济正在转型升级的快车道上高质量发展。当下,获批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的温州,正在续写民营经济的新传奇。
“同是改革先行地,深圳的改革自上而下,温州改革则是自下而上,她以民间实力来响应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有乡村色彩的个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样板,为中国人致富创出了一条新路。温州人创造的诸多‘全国第一’,至今令人心潮澎湃。”
曾凡华还直言:“近些年来温,最显而易见的是城市品质的提升。特别是乡村建设,优雅风韵扑面而来,这得益于40年来温州人逐渐开拓的眼界和思想。”
在侨乡文成时,曾凡华就感受到温州乡村发展的魅力,他觉得自己仿佛置身在欧洲小镇;他欣喜地看到,巧借侨乡资源所带来的乡村蝶变,“温州人抱团征战,足迹几乎踏遍了世界各地,内心也开始变得丰盈,对温州人文景观的改造,对乡村振兴,他们能带来一些新鲜的、不一样的东西!”
“向善,会成为温州未来发展的很大动力之一”
“一直觉得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会更看重物质生活,没想到温州的慈善事业会做得如此之好。”
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初小玲在采风活动的前期“踩点”时,就对温州民间浓厚的公益氛围留下了深刻印象——永嘉县桥头镇菇溪河,从一条垃圾河变成冬泳胜地,靠的是政府与百姓合力。一位老奶奶,捐出了自己的私房钱;一位村民,拿出了自己的做寿钱;在外企业家,纷纷回乡捐助,全村上下,凝心聚力,累计捐资六千多万元用于河道治理……
“温州人的善行让我格外感动,这是‘温州人精神’40年来的升华与蜕变。”在初小玲看来,温州,亦如其名,是座温润的、有温度的城市。她曾在炎炎夏日,行至温州的乡间小镇,意外地发现,几乎每个村的村口都有一座凉亭,有专人煮茶,免费供饮。这在其他经济大市是鲜有的。“向善,会成为温州未来发展的很大动力之一。”
对此有相同看法的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深圳新闻学会副会长侯军表示,继商行天下之后,善行天下已经成为温州人的一个重要标签。温州民营经济体量大,贡献也大,除了“创举”之外,“善举”的比重也在不断扩大。对于社会责任、社会效益的重视,是温商自身发展进化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最大亮点之一。
“‘温州模式’已经上升到文化的高度”
“‘温州模式’不完全是历史性的观念,它是通过温州人不断实践摸索总结出来的,有经验也有教训,这种模式是与时俱进的。”
在曾凡华看来,温州的改革模式已经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温州人精神”也在不断扩容——敢为人先又善识大势;商行天下又崇文重教;守信重诺又尚德崇仁;抱团互助又开放包容。
“新时代,温州如何再出发?这是备受全国媒体关注的。和温州自然、人文、地理等等条件相近的城市很多,她们也在热切关注,借鉴成功的做法。当然,温州也走过很多弯路,比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但温州都在用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视,用文化内涵来构建城市生态,这是值得探讨的。”
“温州需要破解的谜还很多,我们要改变原有的观念。”侯军认为,“温州模式”强化着温州在国人心目中的经济形象,反倒把其深厚而浓烈的文化气息遮住了。在经济和文化上,温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她是南戏的发源地,至今还能看到方形戏曲瓦当;她自古就是一个文人荟萃之地,拥有的名人谱,足以震惊全国。这些宝贵、丰富的文化资源都值得推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