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前
整治后
整治后
一走进周山畲族乡养根村,入城口的畲族建筑、绿化区域的“凤凰展翅”、景观墙上的历史故事、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等具有“畲味”的项目扑面而来,而它们的设计与施工,有着当地老艺人、老工匠的一份力,也有着现代工程的创新呈现——古老与现代交相辉映,加上独特的“畲味”风味,让这个偏僻乡村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之路迈出了与众不同的步子。
作为文成县乡镇区域调整后唯一保留的民族乡,周山畲族乡充分挖掘畲乡文化底蕴,全面整合民族资源、文化资源、山水资源,打造了以“养生福地、美丽畲乡”主题的特色小镇。
保留“畲乡”特色提升小镇内涵
一个地方的文化,大多以标志性的建筑物、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自然人文景观等为象征,周山畲族乡也不例外。为了充分发挥本地优势,该乡努力挖掘当地文化,特别注重对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
据介绍,周山畲族乡专门出台了在整治过程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将省级文保单位——施氏古宅列入整治重点项目,对古宅周边环境进行了全方位整治提升。
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资源的基础上,周山畲族乡对沿街建筑的高度、尺寸、色彩等方面进行了改造,在建筑形式上突出清新秀丽,简约纯朴的特点,整体色彩定位以白、灰为主,在现代建筑中体现出“灰瓦白墙+畲族符号”的建筑特色,由此构建了满足使用功能且反应地方特色的新街区。
创新工作模式发动“畲味”宣传
周山畲族乡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仅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参与,同时,现代科技的助力也让整治工作更加的高质、高效。
据了解,该乡为整治工程施工现场配备了无人机及航拍人员,利用航拍进一步提高现场项目管理水平。通过无人机空中45度角和鸟瞰视角拍摄,工作人员可以直接获取项目现场第一手情况,动态指导现场平面布置,及时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在宣传上,周山畲族乡充分利用本地文化底蕴,系统挖掘本地民俗文化,抢救恢复了失传30多年的当地特色民俗活动——跳马灯,举办了三月三畲族风情节、民族运动会等畲乡特色活动,吸引游客6000余人次;全乡新发展农家乐民宿3家,床位20个。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彰显出独特的畲族底蕴。
注重乡镇环境提升项目质量
除了改造提升小镇内的建筑项目,对于基础环境的整治更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据介绍,周山畲族乡始终围绕“漂漂亮亮、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标准,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同“三改一拆”、“剿灭劣V类水”、“三边三化”、“清洁家园”等工作紧密结合,先后投入300余人次,对全乡所有水体进行排摸和整治,做到了全乡水体的达标效果。
在整治工作中,“线乱拉”是难度最大,也是工程量最多的项目,为了能切实整出成效,周山畲族乡投入180万元,对主街道部分的强弱电全部进行地埋,成效明显。
打造整治铁军 锤炼乡村干部
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该乡各干部的辛勤工作和广大群众的全力支持。
仅仅在养根村,周山畲族乡先后发动干部群众800多人次,清理乱堆放200余处,清理屋后、背街卫生死角176处,拆除简易厕所和猪栏等附属用房15户25间,拆除危旧房1户200平方米,拆除和整治蓝皮棚400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小镇环境的同时,为项目建设腾出了空间。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养根村难得的机遇,把这件事情做好,养根可以跨越5年甚至是10年的发展,为了这样的事情,怎么付出都值得。”养根村党总支书记施美玲曾因劳累过度,心脏供血不足,被强制要求到温州医院检查治疗,但没过一天,她不顾医生的劝说,回来后依旧早起晚睡,冲在整治一线。
据悉,开展整治工作以来,全乡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双休日,拆违清乱是常态,汗臭味是最熟悉的味道。这些乡村干部,用汗水甚至是泪水,为打造“养生福地,美丽畲乡”诠释了周山铁军的激情和担当。
周山畲族乡简介:
周山畲族乡是文成县乡镇区域调整后唯一保留的民族乡。全乡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人口5071人。去年以来,该乡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以“养生福地·美丽畲乡”为主题,坚持硬环境整治和软环境改善两手一起抓,加强规划设计引领,通过整治环境卫生、城镇秩序、乡容乡貌,全面提升群众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乡”、“省级卫生乡”、“省级体育强乡”、“温州市五星级幸福社区”、“温州市无违建乡”等荣誉称号,于今年年初成功通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考核验收,并荣获温州市分类考核第一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