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向大海要答案
——记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专家顾问蔡厚才
2019年04月16日 05:47:58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邵晨婵 谢甜泉 县委报道组 黄剑萍

  浙江在线4月1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邵晨婵 谢甜泉 县委报道组 黄剑萍)初见蔡厚才,只见他身穿防水服,身上、头发上都沾满泥沙,手里拿着刚刚采集回来的铜藻样品。原来,这些天,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专家团来到南麂岛进行海域铜藻生态监测研究。

  1992年年底,蔡厚才接到了一封来自家乡平阳的信。信上,当时的平阳县南麂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向他发出邀请:“我们计划成立研究所,需要一个挑担子的人,你愿意回来吗?”彼时的蔡厚才正在浙江水产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开创了国内水产院校中鱼类行为学课程,出版了我国首部《鱼类行为学》专著,已是学术界小有名气的新星。

  “说实话,确实有过犹豫。”蔡厚才坦言,但考虑到南麂岛在海洋生物科研中的重要地位,他斟酌再三,还是选择回到家乡。

  蔡厚才至今仍记得第一次上岛时的情形。“当时,渔业捕捞管理机制相对薄弱,渔民过度捕捞的小鱼小虾吃不完,就晒干卖给别人做鸡鸭饲料,岛上鱼腥味铺天盖地。”另一边,本地主要鱼种大黄鱼、石斑鱼等由于长期缺乏保护,数量急剧减少,这让靠海吃海的渔民,连维持生计都成了难题。蔡厚才意识到,寻求人与海之间的平衡,保护海域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1993年,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研究所正式成立,蔡厚才被任命为负责人。当时岛上建设条件薄弱,蔡厚才就在海边的坑道里建起实验室,幽暗狭长的300米坑道里,铺设了100多个水箱和20多个水池,靠着柴油机发电做实验。一到夏天,坑道里就潮湿不堪,经常发生电线短路。在这忽闪的灯光中,他开启了南麂科研之旅。

  海岛渔民生计,要依托海产品。保护海洋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必须限制渔民的过度捕捞行为。二者如何平衡?蔡厚才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国内刚刚时兴的生态养殖技术。当时,南麂岛出产的东海大黄鱼已在全国小有名气,如果能够引导渔民从捕捞转向生态养殖是一个两全之策。为此,他先后去挪威、日本考察进修,通过一年多时间全面掌握生态养殖的先进技术。重回南麂岛后,他带领着科研团队,结合当地实际制订了一套大黄鱼养殖方案,并尝试通过增大网箱空间、减少人工投饵、不同海区交替养殖等手段,提高鱼的品质。

  不仅关注渔业发展,蔡厚才还和他的团队在岛上的15个断面上建立了监测点,观察潮间带海洋生物的变化,整整坚持了26年。“我们要研究海洋生物几十年、100年的长期变化,追踪人类开发活动对它们的影响。”他说。

  今年2月,蔡厚才从行政岗位退休,成了保护区的专家顾问,但他还是停不下来。“我们正在做生态养殖的容量评价和专项规划,简单来说,就是如何最大化地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在人与海的平衡中找到最优解。”他告诉记者,如果确定了容量标准,将为全国的海岛开发、生态养殖提供重要的示范借鉴。

标签: 南麂岛;生态;保护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