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年少有梦时 读诗好年华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
2017年02月09日 04:47:0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纪驭亚 石天星


1.png

  在杭州拱宸桥小学,学生们用国乐合奏的方式学习古诗文。拱宸桥小学供图

2.png

  宁波亲子国学班带领孩子们走读文保单位,诵读古诗词,传承经典文化。龚国荣 摄

  浙江在线杭州2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纪驭亚 石天星)编者按: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幕,全国观众关注的诗词嘉年华告一段落,但由此引发的经典诵读热方兴未艾。我们该怎样传承、弘扬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上复兴之路?我们的答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孩子抓起。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孩子抓起,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多管齐下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我省各地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多管齐下、三方联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孩子心田,浸润孩子心灵。

  经典诵读进校园

  这个寒假,杭州拱宸桥小学的孩子们成了《中国诗词大会》的铁粉。“有家长反馈,早上起床时,孩子就会跑过来和爸爸、妈妈用‘飞花令’对诗,趣味盎然。”该校分管国学的汪霞老师说。

  杭州拱宸桥小学是全国推广国学教育的龙头学校,从2003年至今,国学的种子在这所运河边的小学已生根、生长14年之久。每个上学日,“晨诵、午读、暮吟”,即每天早晨、中午、傍晚,孩子们各抽出10分钟诵读经典国学,校园里总是飘荡着各个班级诵读古诗词的声音。古诗词教育像“种子工程”,可以“不求甚解”,但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浸润和熏陶中,引导孩子们成长为“具有中国灵魂的现代君子”。

  汪霞说,10余年来,学校用国乐合奏、舞蹈、课本剧或游戏竞赛等形式推广国学教育,激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好学、乐学蔚然成风。

  2014年底,学校在引进优秀国学教材的基础上,自编12册校本教材《经典诵读》。每册15课,80%以上的内容是古诗词,学生小学毕业时大多能背诵七八百首古诗词。这部教材被缙云、常山、桐庐等地的小学选用。

  自编国学校本并非拱宸桥小学一家。2010年创建了甬城国学堂的宁波市镇安小学,自编《小学国语读本》,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让同学们系统学习古诗文。

  省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胡勤说,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我省中小学对古诗文学习非常重视。杭州市上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余琴也表示:“浙江现行中小学语文各册教材均有古诗文学习的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有具体的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近两年,我省实施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小学纷纷开设经典诵读类拓展性课程。在余琴看来,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是读读背背,增加积累,感受语言之美,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此外,还可以通过绘画、表演、讲述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校内校外竞芬芳

  除了学校教育外,综合性语文教育机构纷纷开设诗词班,由“民间高手”开办的国学馆和私塾也越来越多。

  2月8日上午,在杭州知名语文教育机构“越读馆”凤起路分馆,记者见到肖贞老师。她是诗词鉴赏与创作班授课老师,不仅教诗词,而且创作诗词。她当天在初级班做“第五讲”,60名学生听得入了迷。

  越读馆的诗词鉴赏与创作班2015年春节首次办班,今年是第3期。每次报名都比较火爆,推出没几天就报满了。今年有初级班和高级班,学生超过100人,近的来自温州、嘉兴、苏州,远的来自深圳、西安、济南等地。诗词班设定的年级是初一、初二,但肖贞有时会破例收一两名小学六年级学生或高中生。

  肖贞说,她主要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基本功,初级班学宋词,高级班学律诗、绝句。学生们案头常备工具书《白香词谱》和王力主编的《诗词格律》。肖贞说,有些送孩子来学习的家长虽然不懂诗词,但知道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只要孩子打好诗词、古文功底,白话文的驾驭能力也肯定优秀。

  文化机构、公司也热衷传播传统文化。去年底,省教育技术中心、浙江教育出版社等联合主办“我爱读经典”古诗词诵读公益比赛。在网络报名阶段,全省有6万多名中小学生报名,并上传诵读古诗词的音频。“参加比赛不能给考试加分,可见报名参赛的孩子都是真正热爱古诗词的。”浙江教育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说,诵读古诗词需要融入感情,让评委们惊喜的是,参赛的孩子无论是音频还是现场诵读,都表现不俗。

  父母启蒙乐陶陶

  父母常常是孩子古诗文的启蒙老师,让诗词之美从小就深入孩子的心灵。在杭州,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杭州媒体从业人员李女士从女儿3岁时就教孩子背诵古诗,已经坚持两年多,如今,5岁的刘含章会背10多首古诗,甚至包括《春江花月夜》这样的长诗,令人称奇。

  “3岁是孩子自主意识发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求知欲开始萌芽,这是许多宝宝在这个阶段会背‘鹅,鹅,鹅’的原因。”李女士说,教孩子学习古诗词,是为了培养孩子对外界有一颗敏感的心,学会用“同理心”感受世界。因为只有感受了,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与外界和平相处,感知万物的美好。

  李女士说,为让孩子更有情境的代入感,她喜欢在周末带女儿感受自然,欣赏中国古诗中的山水田园。此外,她一般会挑选五言绝句教孩子,节奏性强,朗朗上口,在孩子的心里慢慢扎下了根。去年冬天在西湖边,小含章望着断桥突然问,冬天不是“独钓寒江雪”吗,怎么还不下雪呀?回家路上,孩子甚至还原创了一首诗:“月亮星空照,天空黑茫茫。”让妈妈倍感惊喜。

标签: 诗词;古诗词;小学;国学;诗文;古诗;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20928804952811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