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法治建设不停步】法治浙江奏强音
2017年06月03日 06:29:33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施宇翔

  浙江在线杭州6月3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施宇翔)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行走于之江大地,扑面而来的是法治浙江建设的勃勃生机——科学立法不断拓展,法治政府强力推进,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自觉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近年来,我省以法治中国建设为引领,贯穿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过程,不断丰富完善法治浙江建设的内涵,一步一个脚印,让全面依法治国各项部署在我省落地生根,奏响一曲法治浙江最强音。

  良法之治

  让法治成为改革发展的基本遵循

  良法,善治之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50件,修改和废止22件,“良立法,立良法”的理念贯穿立法工作全过程。

  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立法制度就保障到哪里。浙江省在立法选项中始终紧扣省委决策部署和全省工作大局,做好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的有机衔接。

  去年1月,海宁市袁花镇原镇东村小学操场上,一幢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违建厂房终被拆除,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其背后,除了党员干部的努力和村民的支持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拆违有法可依。

  2013年,省委、省政府部署“三改一拆”工作后,省人大常委会迅速启动《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的立法程序,当年就制定出台了这部地方性法规,为全省“三改一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在浙江,另一项重点工作——“五水共治”治出新气象,治出新风景。围绕“五水共治”,省人大常委会出台了水土保持条例、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为绿色发展拧紧法治的“发条”。 

  改革发展到哪里,地方立法就服务规范到哪里。2013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规范民间融资的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促进了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5年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四大国家战略”先后拉开改革大幕,我省立法机关积极通过立法推动“四大国家战略”实施。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关乎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司法公平公正,颇受社会期待。

  近年来,我省出台33项防止冤假错案制度,建立健全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司法公正。

  深化司法公开,我省在全国率先实行“每案必提”,从开通网上立案到开展网络庭审直播,从推出国内首个“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体系到构建司法领域大数据服务、建设“智慧法院”……以扎实举措、锐意创新保障“守法持正,嶷如秋山”的公平正义司法格局。

  依法而治

  让法治成为权力的必然遵循

  法治犹如天平,一边是公共权力,一边是公民权利。法治浙江建设从何深化?依法规范行政权力、全面建设法治政府是关键所在。

  行政处罚、行政裁决、行政确认……打开杭州市富阳区政府网,醒目位置上挂着一份常用行政权力清单。清单中,每项行政权力都有各自的行政权力名称、法定依据、实施主体等类型。

  2014年5月,富阳晒出了全国首张县域权力清单,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与老百姓关系密切、使用频率较高的行政权力,从2551项削减到1465项,削减幅度达40%以上。如今,浙江各地正不断深化权力清单改革,再造审批流程,让群众和企业受益。

  瞄准焦点、直击痛点、回应难点、跟踪热点。5年来,在加快法治建设的道路上,省委、省政府从来都敢于动真碰硬,不惜“壮士断腕”。

  2014年6月,我省在网上“晒”出首份省级权力清单后,又率先启动责任清单编制,规定省级部门、市县政府部门都要拿出责任清单上网“晒一晒”。

  权力清单需要政府部门“该放的放到底”;责任清单则要求其“该做的做到位”。加上先后公布的企业投资负面清单、财政资金管理清单,近年来,我省从这“四张清单一张网”发力。2016年,全省行政许可事项从554项减少到516项,四年累计减少779项。

  当权力的边界得到厘清,社会活力被进一步激发。

  今年2月,台州小伙郁浩祥来到台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帮朋友办理新建商品房买入和抵押登记业务。从排队等候到完成缴费,整个办事过程不到一小时。“现在真的只要跑一次就解决了,方便了很多。”办完业务的郁浩祥非常惊喜,要知道,原先他办过同样的业务,需要跑三四趟。

  如何从跑三四趟变为只跑一趟?这缘于我省今年开展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2017年开始,浙江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将“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再推进再深化。

  5月21日,全国首个“最多跑一次”省级地方标准——《政务办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发布并实施,标志着我省政务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基础工作迈出坚实一步。如今,“最多跑一次”已成为浙江大地的一个热词,成为“放管服”改革中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跑”出改革决心,“跑”出群众期待。

  基层善治

  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遵循

  法治建设,根在基层。只有人民群众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才能让法治社会的根基不断牢固。

  浙江重点在村居、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探索、推进依法治理,使民主法治理念滋养和激活每一个社会“细胞”。

  如今,法律服务保障越来越有效。我省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实现县级全覆盖,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依法治企”活动,“送法进企业”“法律体检”等特色法律服务,帮助成千上万家企业化解了大量法律风险。

  社会治理越来越科学高效。从全国率先建立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到“24小时不下班”的网上政府服务;从“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管理服务新模式,到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基层治理新机制……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发展水平,不断自我提升、超越。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有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

  在杭州,巡逻在街头巷尾的“武林大妈”成为这个美丽城市的一张金名片。G20杭州峰会期间,“武林大妈微笑亭”为过往行人提供应急用品、凉茶和旅游资讯等便民服务,成为杭州街头的一道别样景致。在舟山,人们把陆地调解渔事纠纷延伸到海上,在各渔区建立了“调解船”“海上老娘舅”等群众性协管组织,通过那些人品好、信息灵、有威信的“船老大”,及时预防和减少海上渔事纠纷的升级,依靠群众化解纠纷,打造“海上枫桥”。

  在浙江,11个设区市、89个县(市、区)已经全部建立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社会组织充分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全省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浙江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和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决定精神,继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标签: 法治;浙江;权力清单;清单;治理;改革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6035154829333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