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鲁冠球:一个时代的背影
2017年10月27日 06:31:09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陈文文 章卉

9.jpg

  浙江在线10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文文 章卉)10月25日,万向人的手机上都收到了一条短信,天南海北的万向员工,脸色肃穆,步履匆匆,赶回杭州萧山大本营。

  26日凌晨时分,万向官网登出了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的讣告,不到8小时,马云、郭广昌、南存辉、徐冠巨等浙商已向外公布了致哀词。

  萧山童家塘,得知消息的人前来送别鲁冠球最后一程。55年前,鲁冠球从萧山县城回到了家乡小镇童家塘,从此地的一个铁匠铺开始创业,直至打造出一个跨国公司。

  “回想我们这代人的创业梦,从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东躲西藏,到在计划经济夹缝中‘野蛮生长’,再到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以及全球化中无知无畏闯天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这是鲁冠球生前对自己创业的一个总结,回首来时路,这位“创造历史的勇敢者”,勇敢地创造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人生。

  一代浙企“常青树”落幕

  和鲁冠球打过交道的人,无一不被他极富感染力的笑容,以及一口浓浓的萧山乡音,大气、豪迈的性格所打动。

  在数不清的桂冠和乡镇企业大多昙花一现的历史洪流里,万向奇迹般地成为民营企业中的常青树。

  暮色四合,记者走进童家塘鲁冠球的住宅,陆续有前来吊唁的人。许多是在万向干了二三十年的老员工,一提到“鲁主席”,情难自禁,泪水涟涟。鲁冠球有着公认的企业家魅力,曾是万向一名会计的徐冠巨,在鲁冠球身边工作了六年时间。他说,“我的第一份工作就在万向,这里给了我非常宝贵的人生财富。”

  萧山万向路上,万向集团的公司大楼已经矗立31年了。鲁冠球一直在这幢旧式小楼里办公。在已相当繁华的宁围镇上,很难把这幢平常的小楼与一个大型跨国集团联系在一起。

  童家塘的老房子,鲁冠球也是一住许多年,邻居们经常能看到他在自家后院散步。如果没有外出计划,鲁冠球的生活可以用“两点一线”来形容:清晨5时10分起床,7时准时出现在三楼的办公室里。

  最新的一期《万向报》,还没来得及登出鲁冠球去世的消息。这份企业报每月5、15、25日出版,10月25日,记者走进万向的一个办公室,地上摞着已经码好的报纸,准备当天投送。“大部分万向员工得知噩耗都觉得挺突然,因为就在今年7月,鲁冠球还通过视频发表了一通讲话。”

  7月8日是万向的创业纪念日,万向人习惯称之为厂庆日,这一天,鲁冠球都会发表一篇讲话。今年他讲话勉励员工“做创造历史的勇敢者”,抢占智能制造的制高点,把“奋斗十年添个零”进行下去。

  勇敢如他,万向一路都在创造历史。上世纪70年代,万向节挤进国家采购定点行列;80年代,走出国门,闯出一条国际化的新路子;90年代,率先上市,规范运作;新世纪选择电动汽车,作为整车梦的开端。

  最后的日子,他住在医院,常说要回家。今年春节过后,许多万向员工再也没见到过鲁冠球,只靠电话联系。最后的日子里,除了回家,他最惦记的就是电动汽车和创新聚能城。万向研究院总经理陈军一次接到鲁冠球的电话,难捺情绪,“鲁主席,我很想念您。”电话那头传来浓浓的萧山话,“想有什么用?客车搞好没有?”

10.jpg

2014年,鲁冠球视察Karma公司,与技术管理人员交流。

  敢为人先,引领潮流

  1982年的一天,萧山召开会议传达中央关于在农村实行农业承包责任制的政策精神。鲁冠球坐在台下,“听到县委书记说乡镇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责任制,我立刻站起来,大声说,我要承包!”那一年,他37岁,是4个孩子的父亲。县里领导会后马上叫住他,要他谈谈怎么个承包法。几次商量之后,最终决定以鲁冠球自家地里的龙柏苗木折价2万元作抵押,由乡政府和他签订承包合同。自此,“万向”成了国内率先实行个人风险承包责任制的乡镇企业。

  干别人没有干过的事,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1990年,鲁冠球曾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对着眼前的农田,大声对前来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说:“我就是不进城,我要在这里建一个工业城!”

  言必信。2015年万向启动了“万向创新聚能城”的战略,“奋斗十年添座城”。鲁冠球说,方案提出以后,有人支持,说这是创举,是大格局;也有人反对,说这不现实,是异想天开。“其实,万向48年的实践已经告诉人们,过去许多‘异想天开’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万向就是要喝‘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的头一口水,就是要当‘创造人们生活新空间’的先行者。”

  马云感慨鲁冠球:他骨子里就有那种与生俱来的企业家精神。当年很多人都在说“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鲁老不一样,他说“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死死抓住这个篮子”。

  一个农民企业家“死死抓住篮子”的底气从何而来?鲁冠球写过一篇讲业余时间如何利用的文章:“我每天早上5点10分起床,6点50分来公司,18点45分回家吃饭,19点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20点处理白天没有处理完的文件,21点左右开始看书看报看资料,大约到22点30分感到疲倦的时候,冲个澡再继续学习,到零点上床睡觉。”

  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曾研究过“鲁冠球之谜”,在一些关键点, 鲁冠球总是能非常正确地作出富有预见性的决策, 让“常青树”越长越高大。他将原因归结为鲁冠球是一个有战略头脑的企业家。另一位浙江商界人士对记者说:“鲁冠球有一种如影随形的危机感,以及刻苦谦卑的学习态度、灵敏过人的商业嗅觉。”

11.jpg

万向2013年收购美国A123,实现了全球运营资源整合。图为A123生产车间内场景。

  虽千万人,吾往矣

  陈军记得第一次见到鲁冠球,是在面试时。“面试了2个多小时。一直在谈电动汽车的技术问题。”当时的陈军想做传统汽车,认为电动汽车还很遥远,但鲁冠球告诉他,“万向不会做传统汽车。电动汽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先把这件事做好。”

  那是2002年。彼时中国的传统汽车销量加起来可能还不到100万辆。“电动汽车还很遥远。”陈军不看好。于是,面试的后半段,变成了鲁冠球说服陈军,来万向干电动汽车。

  15年后。陈军因为对万向电动汽车的突出贡献,被重奖1900万元。“我进万向后,就只做这一件事。鲁主席只让我做这件事。”

  1999年,鲁冠球决定造车。他一直和汽车零部件打交道。从万向节到其他零件,然后又发展到部件、模块,汽车的“内脏”几乎摸了个遍。要造汽车只有一步之遥。

  在万向决定投资新能源汽车及其电池的研发时,有人问,电动汽车被社会认可和广泛使用,需要多长时间?鲁冠球说,至少10年以上。当被问到万向准备投入多少资金时,他说,10亿、20亿,或许100亿!

  2007年之前,陈军的电动汽车部门一张销售发票都没开过,一直都靠万向“烧钱”撑着。鲁冠球劝陈军沉住气,悄悄干,“如果方向不对,损失钱不算什么,但浪费的时间追不回来。”但陈军还是希望试一试。2006年,陈军试水非电动车业务,结局不理想,两年后陈军主动要求关掉这个板块业务。

  “一天做一件实事、一月做一件新事、一年做一件大事、一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鲁冠球的这句话,前员工徐冠巨至今仍深深记得。

  2016年,鲁冠球在万向创业47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发言,“从1969年的7月8日到今天,已经走过了47年风雨历程。四十七年峰回路转,一个主题格外突出,那就是对整车的渴望;一条路径十分明显,那就是从田野走向世界,在开放中学习提高,阔步前行;一幅蓝图清晰可见,那就是清洁能源全球化落子布局完成,精耕细作开启。”

  峰回路转,初心不改,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位家住钱塘江边的弄潮儿,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背影。

标签: 万向;鲁冠球;企业家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