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三十年来,黄岩的橘地少了近一半;在城市化进程中,黄岩蜜橘一度衰落
一只千年贡橘的起起伏伏 千年品牌的没落给人什么启示
2017年11月10日 06:49:3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史春波

  凤洋村的橘子园。

  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史春波)十几年前的秋天,我坐着长途汽车到台州念大学,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父亲告诉我,和台州相比,黄岩的名气要大得多,因为那里产一种蜜橘,全国都有名。

  没错,有中国蜜橘之乡、“中华橘源”之称的黄岩,是世界宽皮柑橘的始祖地。早在三国时期,就有黄岩种植柑橘的书面记载。唐代,黄岩蜜橘就开始作为贡品。1000余年来,黄岩蜜橘享誉国内外,被誉为“天下果实第一”。

  但是,在台州的街头,已经很少看到黄岩蜜橘,哪怕是今天,你走进黄岩大大小小的水果店,它们大多打的是另一个地方的橘子品牌。无可否认,它陷入了危机。

  这些年,这只橘子发生了什么?黄岩蜜橘的名气为什么被淹没了?千年品牌的没落,又能给人什么启示?现在的人还能振兴它吗?

  这是个复杂而有意思的话题,土地和农民,工业化和农业,城市化进程,还交织太多情怀,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荣耀,失落,以及如今和未来的雄心。

  11月7日,中断了9年的黄岩柑橘节在一个叫做凤洋的小村庄里重启,让人嗅到了这个物种复兴的浓厚气息。

  荣耀

  凤洋村,坐落在黄岩蜜橘发源地永宁江畔。这个村庄几乎家家户户种橘子,目前有1000亩橘地。“你闻闻,有种清香”,在乒乓球一样挂在枝头的橘林,村民老彭剥开了一个橘子给我,他的话语里充满了自豪。

  在凤洋村,老彭就种了一辈子橘子,说起橘子,就像说起自己的孩子,有一肚子的话。他剥开一个橘子,其实是剥开黄岩几代人的情结。几乎每个黄岩人,对于橘子,总有着不一般的感情。

  他说,这种状如乒乓球名叫“本地早”的品种,是黄岩蜜橘的招牌。坊间说,过去黄岩农户每家只能自留50斤蜜橘,罐头厂不允许使用“本地早蜜橘”当做原料。当年黄岩还被苏联称为“绿色钢都”,橘子可以拿到苏联换钢铁机械。

  在很多人有记忆开始,每到秋季橘子成熟的季节,家里的大大小小男女老少都在为采摘而忙碌。

  “那时全国人民吃的橘子,七个里面有一个是黄岩蜜橘;世界人民吃的橘子罐头,两罐中有一罐就是黄岩生产的。”老彭说。

  根据记载,1949年黄岩柑橘总产量为27.38万担(一担是100斤),1952年超过了解放前最高水平,达到47.8万担。以后,产量节节上升,1962年突破100万担大关,1985年跨过120万担,一直居全国首位。1986年达到125.15万担,相当于解放初1949年产量的4.57倍。

  1994年黄岩蜜橘的产量12.9万吨,创历史最高,多年位居全中国柑橘生产第一县,盛极一时。

  对于像老彭这样的普通百姓来说,蜜橘曾是黄岩家家户户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当年种橘子能手讨老婆都容易许多。”老彭在讲这些往事时,脸上洋溢着自豪。

  黄岩蜜橘还一度堪比奢侈品。“普通人能吃到一个黄岩蜜橘还是不容易的。”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所长陈国庆这样告诉记者,他说,那些年出差去住招待所,服务员经常会说没有房间,你塞他几个黄岩蜜橘,他能马上给你安排出房间。

  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柑橘品质,黄岩蜜橘在全国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没落

  这些年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狂飙突进的年代。黄岩也不例外。“农业的效益低,工业越来越受重视。”当地橘农这样说。

  随着城市的扩容,交通设施等等建设,橘地被征用,橘树被挖起。根据统计,橘地面积最多时有十万多亩,现在不到6.5万亩,少了差不多一半。

  “上世纪80年代,黄岩还是全国蜜橘产量最大的县,占全国柑橘总产量的近1/6。到了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慢慢减少了。现在,黄岩柑橘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估计只有几百分之一了。”黄岩区农林局副局长王立宏说。

  黄岩企业主张威带记者去看他家曾经的橘地,那里已经是建好的别墅区。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放学回家,偷吃几个“本地早”特别爽。现在,在他们家族里,只有外婆仍在打理着橘园,每年有上万斤的收成。张威说,外婆年纪大了,家里人都叫她不要弄,但是老人舍不得,种了这么多年,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了。

  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怀。

  这些年来,作为农村的孩子,他也看着一年又一年,不断有橘树被砍掉,当作柴火塞进了灶膛。张威的邻居家橘树更多,有几百株,同样土地被征用。父辈选择在附近的工厂打工,这收入并不比种橘子差。“十多年前一斤橘子能卖几块,现在还是几块。比较效益的下降,也让橘农渐渐失去了信心。”老彭这样说。

  “很长一段时间里,种橘子没什么收入,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即使是在柑橘发源地的凤洋村,该村村党支部书记彭华明说,最冷清的时候,他在村里走上一圈,看到的全是老人和孩子。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所长陈国庆则这样分析,“改革开放后,随着全国柑橘种植面积和柑橘品种的增加,全国农业产业往中西部转移,加上沿海地区人工成本提高,柑橘种植效益下降,导致黄岩蜜橘一枝独秀的地位渐渐丧失。”

  橘子没人种是一个问题,种什么橘子是另一个问题。就市场上的需求来看,可以选择的新品种越来越多,消费者们越来越挑剔,早先年黄岩家家户户都栽种的品种越来越少人购买。而在江的对岸,临海蜜橘名声突起,一下子家喻户晓,给黄岩蜜橘带来了更大的危机和竞争。

  呼声

  “振兴黄岩蜜橘”!在荣耀和失落的复杂情绪里,无论是政界还是民间,越来越多的黄岩人发出振兴黄岩蜜橘的声音。

  67岁的橘农邱金德就是其中一名。他说,黄岩蜜橘的金名片这样被淹没,太可惜了。这几年,在不同的场合,他都这样呼吁。

  “以前政府也在喊,但是没有出台实际的政策,没有资金扶持等,橘农就没有积极性。”邱金德这样说,“不能空喊喊。”

  邱金德自己是种橘子的,上世纪90年代,他走上了种植柑橘这条路。“柑橘的始祖地在黄岩,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黄岩的柑橘品质,依旧是块亮牌子。”老邱说。

  1993年,老邱承包了135亩山地;1995年,他又承包了150亩。“这片山地的海拔170多米,刚好适宜橘子生长。”这么几年来,老邱种的橘子并不愁卖。“不用到网上去卖,就被预订了。”

  他认为,黄岩蜜橘要振兴,首先是要更换品种。“要换上甜度高、消费者喜欢的品种,而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他说,另外政府应该增加橘地面积,在永宁江两岸等可以利用的山地种上橘树,连成一片。“这是橘乡的形象。”

  今年4月份,在一场当地政府组织的振兴黄岩蜜橘的座谈会上,老邱同样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获得热烈掌声。

  从官方来说,黄岩区农林局副局长王立宏也是柑橘行业的专家,他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这个行业的主管者。今年年初,结合大量的调研实践与深入思考,王立宏撰写出了长达5000多字的《关于黄岩蜜橘产业保护和发展的建议》。

  “黄岩蜜橘的振兴,事关黄岩人的自信,应将之列为黄岩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内容。”黄岩区委书记徐淼读完《建议》后写下这句话。

  邱金德们多年的呼吁,在今年终于得到了实现。

  黄岩,一只沉寂已久的橘子,盼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振兴。

标签: 橘子;黄岩蜜橘;柑橘;蜜橘;振兴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