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禁赛令”给教育军备大赛降温,值得推广
2017年11月19日 07:50:46 来源: 浙江在线 特约评论员 于立生

  日前,成都市教育局、公安局、工商局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清理举办、承办、协办违规竞赛活动的通知》,明确三条禁令:一,禁止举办、承办、协办未经政府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二,禁止组织义务段中小学生报名参加未经政府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三,禁止组织或变相组织与义务段入学、转学、插班挂钩的竞赛活动。

  这三条禁令的推出,其来有自,可谓有的放矢。记忆犹新,今年3月,第22届“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成都赛区曝出泄题乌龙事件,舆论喧嚣一时。令人匪夷所思之一,单是小学高年级组,就产生394个一等奖,但331个扎堆出现在“华杯赛”成都管委会的5家成员单位中,占比84%;成都“学而思”“盛世英才”两家培训机构更是占了281个,占比71%。发奖如“排座座,分果果”,含金量缺失,未有培训机构加持的获奖学生则如“陪太子读书”。令人匪夷所思之二,譬如赛事辅导资料作者周春荔,竟既是“华杯赛”主试委员会委员,又是“学而思”数学学科顾问,裁判员、运动员集于一身,导致赛事公正性缺失。

  至于学生家长为何对此类赛事热衷?固然,离不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因素;更重要的则是利益驱动。业内人士介绍,部分名校有着不成文规定:如果学生拿了“奥赛”“华杯赛”“希望杯赛”之类的奖,小升初时可免试或者减少考试环节。

  梳理一下此中利益链条:孩子付出了时间、精力,家长花出了真金白银,只有培训机构之类赚得盆满钵溢……部分名校把此类奖项作为招生时的参考因素,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分配本当注重均衡性,选拔性招生本是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严格禁止的。花钱报培训班参赛拿奖的孩子在名校招生中获优待,没报班参赛的孩子则受冷落、边缘化,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本应讲求的公平性也就受到侵蚀。

  此类赛事泛滥成灾,并不限成都一地。网络检索一下,同期西安市、宁波市等多地都有学生获此“冠军奖项”,可见其一,该奖项庶几无含金量可言。其二,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并无收入的特性,举凡他们可参加的正规赛事,也当讲究公益性,不收或少收参赛费才对;这几名小学生在前期赛程中都人均花费六七千元,而赛事还是学校组织他们参加的,学校这不是把学生及其家庭往沟沟里带吗?

  无论是从给中小学生减负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维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的公平性的角度出发,都该给这类功利化培训、竞赛降温了。而降温之关键,即在于切断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活动与培训、竞赛之间的联系,斩断利益链条。所以,成都市教育局推出的这三条“禁赛令”,尤其最后一条——“禁止组织或变相组织与义务段入学、转学、插班挂钩的竞赛活动”,可谓切中肯綮,希望能得到贯彻执行,收取釜底抽薪之效。

标签: 禁赛 责任编辑: 周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