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他们用善良与坚守感动着每一个人 这些背影让我们久久凝望
2018年01月12日 04:59:39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浙江在线1月12日讯 光阴荏苒,岁月留痕。2017年,有这样一些人,虽然已经离去,却用善良与坚守,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感动着每一个人:

  “兰小草”默默用善行温暖一座城,90后女教师用“莹”光照亮学子路,随叫随到的农科赤子为工作鞠躬尽瘁;越剧十姐妹中仅剩的三位化蝶而去,百岁的京剧仙翁安然离世。《浙江日报》曾经报道过他们的感人事迹。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迹,也留给我们感动与记忆。

  回顾和缅怀,不只是追忆往昔,更为守住精神之根,汲取精神力量,化作担起使命、继续前行的动力与追求。

  王一成 农科赤子为农家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邵敏

  人物名片

  王一成,生前系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工作,立足国家需要,成为省内首屈一指的动物疫情防治专家。他哪里有疫情就往哪里跑,对养殖户有求必应,查出罹患癌症晚期还在坚持工作。2017年9月12日,王一成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世,年仅59岁。省委追授他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

  心声

  我们都觉得,王老师没有走,我们身边到处都留着他的影子。我省动物疫情防治还面临很多挑战,科研工作者应该怎么做,王老师已经给出了答案。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传承他的精神,发展他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兽医,为养殖户解决更多实际难题。

  ——王一成团队全体成员

  王一成研究员的办公室,仍像他生前在这里工作时那样,干净整洁。两大本来自全省各养殖场的病原和血清检测报告、那台“以私济公”献出来做科研的胶卷相机、交纳纪录永远定格在2017年9月的党费证,都整齐地摆放在办公桌一角。“他生活中是个极爱整洁的人,却能长年坚持在并不整洁的环境中工作。”王一成科研团队成员袁秀芳副研究员说。

  在实验室,王一成团队成员李军星博士正埋头制备试剂。他的对面就是王一成多年来工作的位置,许多试剂瓶上还贴着王一成亲自书写的标签。李军星说,节假日空闲时王老师就喜欢到这儿来,一个人安安静静做实验。

  “王老师始终是我们的榜样。多年来我们跟着他学习,但是同他的科研水平和人格境界差距依然很大。”袁秀芳说,新的一年里,团队成员要更加发奋工作,完成王老师未竟的事业,“让养殖户像认可王老师一样认可我们。”

  现在,王一成团队的4名科研人员正全力以赴工作,继续为养殖场做好检测。“如无特殊情况,病原检测3天出结果,血清抗体7天出结果。这已经成为团队的品牌优势。”袁秀芳说,今年还计划申报相关部门正式认定的检测平台,使服务进一步规范化,这也是王一成生前的心愿。团队成员还下决心追随王一成的脚步,多到基层一线去,并努力在科研上作出新成果。

  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
  越剧艺术永传承

  记者 朱婧

  人物名片

  2017年,著名越剧艺术家范瑞娟、徐玉兰、傅全香先后离世,曾经推陈出新、带领越剧走向鼎盛的“越剧十姐妹”在天上“团圆”。

  心声

  三位前辈最大的愿望就是将越剧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她们留下的艺术成就与殷切期望给予了越剧人无限力量。我们将带着她们的愿望,齐心协力走好越剧传承之路。

  ——越剧博物馆馆长俞伟

  2017年2月17日,越剧“范派”艺术创始人范瑞娟逝世,享年93岁。范瑞娟善演古代书生、忠臣良将,《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她的代表作;4月19日,越剧“徐派”艺术创始人徐玉兰逝世,享年96岁。越剧电影《红楼梦》中,徐玉兰扮演的贾宝玉成为一代人的记忆;10月24日,越剧“傅派”艺术创始人傅全香逝世,享年94岁。傅全香誉称“越剧花腔女高音”,其代表作有《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等。

  以“越剧十姐妹”为代表的一代艺术家已离开我们,但越剧艺术仍在薪火相传。

  元旦刚过,越剧博物馆馆长俞伟与团队便已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越剧诞辰112周年纪念日、第三届全国越剧戏迷大会、中国越剧戏迷网二期建设等大型活动和项目都是他们近期忙碌的重点。

  2017年,俞伟和团队见证了越剧艺术在线上线下联动中焕发的勃勃生机。2017年3月27日是越剧诞辰111周年纪念日,中国越剧戏迷网在这一天正式上线。它是越剧人与爱越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前期预热活动中,中国越剧戏迷网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媒体开展了“越剧达人”比赛,短短20天,点击关注人数高达30多万。

  与此同时,爱越小站纷纷建立。在这里,各种形式的越剧戏迷聚会、越剧走亲活动成了常态。“爱越小站的工作人员多为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当地人,他们对宣传越剧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俞伟说。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已建有15座爱越小站。

  陈莹丽 “莹光”照亮人生路

  记者 严粒粒 王艳琼

  人物名片

  90后姑娘陈莹丽,是温州乐清大荆镇镇安学校一名乡村教师。2017年3月底,她被查出罹患肝癌晚期。在病床和讲台之间,陈莹丽选择隐瞒病情,回校坚持为孩子们上完中考前的最后一课。在生命的倒计时中,她把自己奉献给了最爱的教育事业。

  心声

  教师是平凡又光荣的职业。陈莹丽给学生传授了知识,也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拥有出彩的人生。作为乡村教育工作者,希望孩子们能够站在我们不够宽广的肩膀上,看到更远的远方。

  ——镇安学校校长金峰

  元旦前夕,镇安学校传达室里躺着一份迟来的包裹。拆开一看,原来是陈莹丽生前定的社政教材到了。

  斯人已去,音容犹在。在陈莹丽去世半年多后,记者回访了她生前的亲朋好友,每一个人都说“陈莹丽仿佛还在身边”。

  镇安学校里,陈莹丽的宿舍与办公桌依旧保持着原貌,同事们还舍不得抹去她的痕迹。学生们在作文里,也总会提到对“陈老师”的思念。“常常会想起陈老师与我们相处的点点滴滴,我们都很想念她。”校长金峰说。

  陈莹丽的家人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开始迎接新的生活。不久前,姐姐陈茴茴的女儿出生了。“妹妹还在的时候,就一直期待宝宝的降生。如果她能见到宝宝,一定会很开心。”陈茴茴说,孩子笑起来有两个可爱小酒窝,像极了她那开朗的妹妹。

  与陈莹丽同为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弟弟,则一边在街道上班,一边复习功课准备考取教师资格证。他想接过姐姐的教鞭,继续完成她教书育人的愿望。

  不仅仅是亲友在缅怀,陈莹丽的故事更像投入湖心的一粒石子,一圈圈地泛起涟漪。陈莹丽去世后,教师代表、街坊邻居,甚至一些素不相识的人从四面八方陆陆续续地来到陈莹丽家慰问。在镇安学校,湖州师范学院、苍南灵溪一中等学校组织师生来聆听陈莹丽老师的事迹,学习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慈善机构“红日亭”也为山里的孩子们送来了手套、耳罩等御寒用品。杭州师范大学成立的“莹光”小分队,在每年假期前往全省各地开展支教活动……

  最近,陈莹丽入选“浙江骄傲”候选人名单,无数与她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转发着投票信息,表达着对这位90后乡村教师的敬意。都说“生命的尽头不是死亡,而是遗忘”,所以陈莹丽还在——以一种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兰小草” 爱心之花永芬芳

  记者 陈宁

  人物名片

  “兰小草”是温州洞头区大门镇乡村医生王珏的化名。他连续15年用这个名字捐助善款,是当地媒体与市民一直寻找的身边好人。2017年10月20日,“兰小草”因晚期肝癌离世。离世后,他的真实身份和生平事迹才由家人向媒体公布。他被追授为“最美温州人”,并获评“中国好医生”。

  心声

  新的一年,“兰小草”名义的行善将延续下去。我们要用绵薄之力,不断接力“兰小草”的善举,为社会积蓄更多善的能量。我们的家人“兰小草”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都在。

  ——“兰小草”家人

  晚上8时,温州柳市镇,“阿国理发店”店主侯海国带上简单的理发工具,到隔壁老人家中完成一个“约定”。半年多的时间里,上门为出行困难的人免费理发,已经成为侯海国的惯例。

  这样的小小善举,是为了帮助人,更是为了一个笃定的信念——让姐夫“兰小草”一直“活”下去。在“兰小草”走后的半年多里,一支支行善接力棒,默默传递在“兰小草”深爱的大海边。

  侯海国至今记得,“兰小草”去世前半个月,他向病床上的姐夫承诺,会在每年的11月17日,将2万元善款准时捐出。从那以后,家境并不宽裕的“兰小草”一家,接下了行善的第一棒。

  “海国,你赚钱不易。我们一起帮你凑钱。”“兰小草”的弟弟王瓒第一个给侯海国打来电话;又到一年冬天,“兰小草”的妻子侯海平照例在敬老院摆上几桌,请他生前记挂着的老人们吃饭;“兰小草”的儿子王子震刚从厦门大学毕业,他说:“我会秉承父亲的遗愿,给予‘兰小草’的捐赠,都会以各种形式回馈社会。”

  在温州,11月17日已被确定为“兰小草”爱心宣传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定格为温州人的记忆。一位位普通医生进社区、下基层,搭起一个个临时义诊点;一家家企业捐善款、献爱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承诺“接力‘兰小草’,构筑‘道德链’”。

  “兰小草”是温州千千万万行善的普通人;“兰小草”更是一种精神,指引着温州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擦亮温州“大爱城市、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的城市品牌。

  2017年12月,王珏获评“中国好医生”。在颁奖仪式现场,王子震用歌声向全国观众演绎父亲的故事——“记得那是1990年,你从元觉怀抱仁心执念,带着一份医者的挂牵,爱的芬芳在大门蔓延……”短短一个月,这首名为《兰小草》的公益歌曲已在温州广为传唱。

  歌声悠悠,精神永续。今天,“兰小草”的种子四处播撒,它开出朵朵爱的花朵,芬芳永存;它传递着善的能量,炽热坚定。

  宋宝罗 京剧仙翁梨园情

  记者 俞吉吉

  人物名片

  宋宝罗,京剧表演艺术家。他5岁学艺,7岁登台,轰动北京,被称为神童。15岁自组班社,和梅兰芳、程砚秋、金少山、周信芳等大牌名角同台共演。解放后曾在浙江京剧团工作。91岁高龄还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轰动全场。他在京剧舞台上塑造的诸葛亮、杨继业、朱耷等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2017年9月2日,宋老在杭州去世,享年102岁。

  心声

  宋宝罗先生艺术生涯灿烂,人格魅力闪光。我们会继承他的事业,唱好京剧,将国粹艺术一代代传承下去。

  ——宋宝罗学生张晓莺

  仙翁虽西去,梨园情未了。宋老虽然离开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旧历历在目。他为人低调谦和、做事认真,这种精神品质也影响着他的学生们。

  《中国京剧》是宋老生前必看的一本杂志。他的儿子宋飞来告诉记者,宋老退休后仍关注京剧事业,不忘给年轻京剧人传道授业。开博客、出唱片、口述舞台经验、共享表演视频、给年轻演员配戏……“宋老收徒要求很高,除了有一副好嗓子,还要对京剧艺术有独特的见地。台下刻苦努力,台上光鲜亮丽,业余时间要能写文章,作画。有人能超越自己是宋老最高兴的事。”他的学生张晓莺说。

  作为杭州京剧茶座的艺术总监,只要票友有需要,宋老总会倾囊相授。“他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就是创编一个集各流派长处于一体的、有自己特色的、新的京剧老生流派。”张晓莺说。

  一唱雄鸡天下白。宋老画鸡是一绝,也是戏曲界的一段佳话。他画的鸡,人见人爱,也曾引来不少慕名拜师的画家。来自北京的周华就是其中之一。他2009年正式拜宋老为师,学习国画技法。周华每年都会带着画作来杭州看望宋老。宋老脚踏实地的艺术观令他印象深刻:“老先生认为,做好艺术主要靠勤奋。”

  2017年元旦,宋宝罗百岁艺术展在杭州图书馆开展。其中一幅幅惟妙惟肖、别具一格的画作让观众赞不绝口。宋飞来透露,这些画作将按老先生的遗愿,捐赠给图书馆和博物馆。

标签: 越剧;农家;越剧艺术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