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在“互联网+”时代 不妨“等一等老人”
2018年01月18日 19:47:4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胡芸 胡昕然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一位老人在超市自助收银机上完成线上支付。李选 摄

  日前,一段“老者在上海站未买到车票而下跪”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引发了广泛讨论。据称,这名58岁的老人由于不会上网购票且不想麻烦自己女儿,因此频繁来火车站购票,他已经连续跑了火车站6趟,但每次都无功而返。

  自铁路部门推出12306网络订票以来,网购车票已经成为主流方式,数据显示,在高峰期通过网购车票的比例已经超过90%。除了网购车票,“互联网+”已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预约出行、网络购物、网上缴费、手机挂号……在年轻人为科技带来的快捷、便利拍手叫好时,却仍有许多老年人时常面临“尴尬”。想去吃碗面,结果一叫服务员,就被告知请扫码点餐;付款时,看着旁边的年轻人用手机买单还能打个折,自己却只能现金支付全款;更别说去医院看病排着长队时,殊不知某些专家号早就被别人在网上预约完毕。

  对此,专家呼吁,“互联网+”时代下,在多样化的服务细节上,需要留有人性化的窗口,但同时,老年人要主动学会融入社会,而作为老人的子女,更不能做旁观者, 要帮助老年人适应科技的发展。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一位老人在超市自助收银机上完成线上支付。李选 摄

  老人起早排队挂号

  专家号却早已网上预约完

  医保卡、病历本……70岁的赵慧茹清点了两遍,一件件放到了自己的手袋中,同时放进的还有个购物袋:“待会儿回来顺路买点菜。”

  清晨6时30分,老赵已经收拾妥当,准备出门。每个月15日,患有糖尿病的老赵,都要到医院准时“报到”。早点儿出门,是为了能尽早挂上号。

  从老赵家到医院,大概需要四十多分钟。他就诊的医院,是杭城一家三甲医院,虽然7点刚过,医院挂号窗口前已经排了不少人:“你要是晚来,没准上午就没号了,下午还得跑一趟。”

  老赵穿过自助预约挂号区,默默地站到了人工窗口前,耐心等待队伍缓慢向前移动。 “现在挂号,手机上都能预约,可我们这些老人,没几个会用啊。”前几年,老赵的孩子给她换了一部智能手机,学了几次,她总算学会了微信,但是其他功能,仍然无所适从。“万一弄错了,怎么办。还不如老老实实早点出门,来这里排队。”

  排了约十分钟,老赵拿到了第23号,“跟平时差不多,等一个小时就行”,拿着挂号条,老赵轻车熟路地走到科室等待区。

  一个多小时后,老赵拎着新开的药从医院出来,按照她的计划,回家前得去趟超市买些菜。在选了一捆芹菜、几根山药后,老赵便来到收银台。柜台上方挂满蓝蓝绿绿的广告牌,“支付宝扫码领红包”吸引了老赵的目光,“瞧,现在不会用手机,打折都轮不上你。”

  在老赵的包里,有一个布袋,里面装满了零钱,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 “有时我用现金买东西,店家就说没有零钱找,让我手机支付,可我又从没开通过,有时干脆就不买了。”不过,老赵也表示,孩子一直在教她怎样使用手机支付,毕竟老是带一堆零钱确实不大方便。

  63岁的杨桂根照着儿子的短信提示,第一次完成互联网订票取票。

  1030万老人群体

  不应被“智能”边缘化

  根据《浙江省2016年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30.62万人,占总人口的20.96%,比上年同期增加46.59万人。而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1186万人,占总人口24%。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无论如何也不应忽略。

  1月17日下午三时,杭州直大方伯与庆春路交叉口,是浙医一院正门旁出租车临时上下客点,看着一辆辆出租车亮着“空车”或是“暂停”的灯迎面驶来,68岁的老徐和老伴 “望车兴叹”: “已经等了20多分钟,还没打到!”二位老人表示,现在年轻人都用手机约车,孩子给买了智能手机,也耐心教了几次,可还是不怎么会用。“因为想着儿子上班忙,也就没跟他说,只能站在路边招手。”老徐还希望,专车公司推出电话叫车功能,方便老人使用,就算增加一些费用,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早在2003年,杭州市运输管理局就推出了约车热线28811111,目前主城区95%的出租车都已经加入到这个系统。“近年半年来,通过该热线招车服务成功接单14000单。”杭州市运输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乘客致电热线后,服务后台的GPS定位系统会即时显示以乘客为中心的1公里半径内的空车,离乘客最近、最快到达的出租车会接到约车信息。当司机抢单成功后,才会被告知乘客的详细地址和电话,同时,司机的车牌号、颜色、大致抵达时间等信息,将通过电话回拨和短信自动下发模式同步传送给乘客,这个过程控制在20秒之内。

  浙江省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平表示,正如许多案例所显示的那样,“数字鸿沟”正在给许多老年人带来互联网时代的不便利与排斥。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对相关应用软件进行更为人性化的开发,使其真正具备“傻瓜化”的操作界面。

  商家应提供多种服务方式

  老人更应“活到老学到老”

  眼下,很多老人已经慢慢地赶上时代潮流,拍拍照、发发微信等和年轻人一样玩得很“溜”,但真正使用移动支付的并不多,还是要依赖子女手把手教。

  尽管现在大多数餐厅依然可以传统人手点餐,但杭州推荐扫码点餐的餐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顾客一落座就传来服务员的友情提醒:“桌上自己扫码点单!”说完转身去忙别的了。难得出来和老伴儿下个馆子的王阿姨看着桌上的二维码,一时有些懵,这该怎么扫?于是又叫来服务员帮忙。看着年轻人用手机快速地点餐、埋单,还能享受价格优惠,王阿姨十分羡慕。

  王平认为,各种新科技的应用给百姓生活带来了快捷、便利,但商家和一些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在更新技术的同时,应该考虑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多种服务。“应对交通、医疗等涉及民生领域的关键服务场景的app应用进行各个群体间的公平评估,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数字技术弱势群体提供公平使用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的条件。”

  目前在杭州,大部分商家都是采取多管齐下的服务方式,不仅方便老人家,也方便其他顾客。比如,有些快餐店设置了自助点餐区和人工点餐区,用自助点餐扫码支付的,可以在多部自助点餐机上操作,而需要使用现金的顾客,则可以通过人工点餐支付。这样一来,两种顾客各得其所。

  此外,退休后的老人不妨主动跟上节奏,多向子女或者身边年轻人,请教安装一些手机应用,既可让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时,也可以让自己保持更年轻的心态。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使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显著提高,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倾向于高满意度的比例高于不使用互联网的老年群体。

  家住杭州王马社区的刘阿姨在5年前就让儿子帮买了台智能手机,从此开始她的“触屏”生活。碰到一些不明白的操作,就让儿子教她,自己也会主动琢磨。现在,刘阿姨出门会事先叫好专车楼下等,买火车票也都通过手机,连看上网看影视剧充值做会员都不在话下。

  网络发展势不可挡,这让一些对新生事物理解和接受程度“慢了一拍”的老人,逐渐与时代“脱节”,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与他人的交流,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已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一种普遍的利益诉求。王平表示,由子女孙辈和社会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电脑上网、智能手机使用等实用技能培训也将是促进互联网时代社会代际和谐、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补充。

标签: 互联网+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