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台州率先探索“大应急”模式
2018年04月26日 06:54:3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张卉卉

zjrb2018042600013v02b003.jpg

应急广播

  浙江在线4月2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张卉卉)2017年10月21日下午,台州市玉环某地发生山林火灾。接到报告后,台州市应急指挥中心立即调取事发现场实时视频,时任市长第一时间坐镇指挥中心指挥,多部门快速到位响应,成功完成应急处置。与60多公里外事发现场实现零距离对接,充分展现台州应急实力。

  2018年3月9日上午11时许,沈海高速台州院桥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导致高速交通堵塞,伤员送医困难,情况紧急。在台州市应急办协调下,通用航空公司、保险公司、医院、高速交警等通力合作,从直升飞机起飞到将伤员送至医院,整个应急响应仅16分钟,充分展现台州应急速度。

  台州市地处浙江东南部,下辖9个县(市、区),靠山面海,防汛防台、森林防火和安全生产等任务较重。在台州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陈炜华眼中,应急处置的高效要归功于台州在省内甚至全国率先探索的“大应急”模式。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建设一流应急平台为龙头,整合汇聚多方资源,探索应急管理新模式,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体系,形成全社会应急管理合力,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协同、高效。这也许就是台州“大应急”模式的要义所在。

zjrb2018042600013v02b002.jpg

  大平台

  建设一流应急指挥中心

  台州市应急指挥中心于2015年1月启动建设,2017年7月基本完工并进入试运行。

  记者在指挥中心看到,500平方米的指挥大厅、130平方米的会商室、90平方米的新闻发布厅、50平方米的应急广播室、 70平方米的应急值班室……整个指挥中心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设施标准在国内堪称一流。据悉,整个应急平台由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设计,核心硬件由华为公司提供,形成了可靠的ICT平台。

  基础支撑系统方面,接入了视联网、应急指挥系统、防汛防台会商、林业会商、安监会商等5套视频会议系统;建成模块化技术近800平方米的中心机房等。

  综合数据库系统方面,接入测绘与地理信息、气象等13个部门1.4万条专业数据,公安、高速交警等部门8万多个视频图像,建成“应急一张图”。

  综合应用系统方面,建有应急值守、通讯调度等10多类子系统和防台风专题、手机移动应急平台。

  应急设施装备及互联互通方面,除常规通讯技术设备外,还建有卫星链路、便携式现场应急平台、同频双向等装备设施,并通过与消防指挥平台深度融合,高标准配置应急指挥车,购置或共享多架无人机,利用视联网等方式,实现多层次互联互通。

  有了这个兼顾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应急平台,台州的应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它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保障通讯顺畅,实现应急指挥可视化,并通过数据整合、汇聚让指挥决策能力也有所突破。比如防台风期间,应急平台同时展示台风态势、渔船位置、监控视频等信息,非常直观地为决策服务;它还可以通过接入高空瞭望、天网、全球眼等视频监控资源,看到台州全市主要的道路交通、河道水库、车站码头等情况,同时通过渔船监测系统可实时查看渔船信息,初步实现了“智慧应急”目标。

  大应急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体系

  记者了解到,台州应急平台在我省已建的应急平台中定位最高,因为它真正体现了“大应急”理念,实现了信息共享。它强化资源整合,不仅避免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也较好弥补了传统应急指挥模式各自为战、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不足。

  2017年,台州就按照“大应急”理念,将应急办、安监、森林消防、防汛防台等应急管理相关单位统一搬入应急大楼。整个应急指挥中心运营保障由台州市应急办负责,同时以非固定的方式在指挥中心设置了13间应急处置小组工作室。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相关责任部门随时入驻、综合应对,台州市应急办负责综合协调、技术支撑,初步勾勒出“大应急”组织框架。

  记者得知,台州市应急指挥中心启用以来,已承担了安全生产、防汛防台、森林消防、安保维稳等各类任务逾100场,应急管理中枢充分显现。今年清明节,台州市代市长张晓强一行亲临指挥中心,通过视频会议系统直接连线各地后调用天眼监控视频,直接督查各地森林防火应急准备工作。

  台州还积极推广“全民应急”理念。通过信息化手段,共享现有的网格员队伍,建成“应急网格化”系统,并按照“微信+手机APP+指挥中心+应急广播”的模式,将应急指挥中心与社会公众联系起来,打造“第一响应人”,从传统的“政府应急”向“全民应急”转变。

  在台州市应急指挥中心,还专门设有应急广播室。每当灾情来临,台州市应急办和台州交通广播联合打造的台州应急广播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响应,发出第一声音,实时将最新情况告知公众。

  国内领先

  形成全社会应急合力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是国内公共安全和应急平台研究的权威机构,在该院副院长袁宏永教授看来,国内城市中真正实现“大应急”模式的非常少,而台州推行的“大应急”模式,非常契合当前应急管理综合应对的理念和发展方向,可以说在许多方面走在国内前列,为国家建立高效协同应急管理体制提供了台州经验。

  台州的“大应急”模式,不但实现了部门之间的综合应对,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同时还以应急平台为龙头,充分统筹调动社会多方力量,整合优化应急资源,实现了全社会的应急合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例如今年春节期间,台州市利用直升机进行巡查和应急救援活动,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称赞为“科技感十足的贴心之举”。另外,台州还通过与交通部东海救助局建立直接联系、建立台州通用航空应急救援基地、成立通用航空应急救援队伍等方式,积极打造反应灵敏、高效有序的“空中120”。

  2018年3月11日晚上,一名女士病情严重,急需转院送至杭州进一步治疗,300公里的路程若地面转运则起码需要4个小时。在台州市应急办协调下,金汇通航派出直升机进行空中转运,人保财险台州公司承担相关费用,各方全力配合共同完成台州市首次应急医疗转运。目前病人已经病愈出院。

  深度观察:共建共治共享 新时代新蓝本


  台州用自己的行动为国家应急体制改革提供了可实践的蓝本。

  台州的“大应急”模式之所以能成为打造平安台州的重要“保护神”,其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的核心理念,无疑发挥了最大作用。

  可以说,台州目前已初步建立起“全灾种、全过程、全方位、全社会”的应急管理模式。突发事件往往是复杂的,可能多种事件混合交叉,需要政府多个部门综合应对,这就是 “全灾种”;应急管理实行事前预防、准备,事发快速响应,事中妥善处置、科学救援,事后迅速恢复,这就是 “全过程”;采取海陆空救援、多种通讯指挥方式等,打造多维度、立体化的应急能力,这就是 “全方位”;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全民应急,这就是 “全社会”。这些理念已在台州的应急管理中得到了充分实践,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面对的风险也不断增加。高风险社会下的突发事件易发、频发,加之突发事件发生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因素,这就要求处置要更加及时、科学、有效。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应急”已时不我待。

  台州“大应急”,为你点赞!

标签: 应急;指挥中心;大应急;共享体系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42629592651455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