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昨天开幕的羊晓君隶书展,最大的字有两米见方
这些大字里,却积聚着“微小”的力量
2018年05月09日 06:36:08 来源: 浙江在线 林梢青 薛晶

  羊晓君在展览现场。通讯员王月萍 摄

  浙江在线5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薛晶)昨天,“家在富春山——羊晓君隶书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以“字如其人”的中国传统书法观念来看,你会难以相信这些作品出自羊晓君之手。

  这些隶书高古、静朴、厚重,单字最大两米见方,最巨幅的作品吴均《与朱元思书》高3.6米长12米,几乎占满了美术馆最大展厅的一整面墙——当然,好字的标准并非是大,但羊晓君要写出这些又大又好的字太不容易了——他个头很小,且有眼疾。

  诚如羊晓君自己在开幕式上所言:“如果不是赶上了这样一个好时代,我这样一个比一般的普通人都还要‘微小’的人,连自己的饮食起居都有可能成为问题。”他充满感恩之情,“因为这个时代,在经历了无数个白天和黑夜的琢磨和思考之后,我所有的艰辛和失落,都变得具有了意义。”

  每一个去看展览的人,如果,你留意到书法家本人的样子,或许也应该感恩于他——他让我们看见,人生真的会有“奇迹”。

  全国书坛都了解,杭州有一位身体条件很特殊的书法家,叫羊晓君。

  但很多时候,人们又往往忽略了这个前缀,因为,羊晓君是以实力取胜的。

  那么,就来说说羊晓君的实力。

  羊晓君1982年起学书法,受沙孟海、启功先生指点,后师从华人德、朱关田先生。

  羊晓君喜习汉魏碑志以及竹简、帛书等,于汉隶尤多着力,书风厚重正气、雅逸朴茂。这个展览,正是展出他近年来创作的80件隶书。

  羊晓君的隶书究竟好在哪里?

  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朱关田说:羊晓君初习汉隶,以《张迁》得力特多,后临唐碑,写魏志,旁涉简牍,远追魏晋,修炼高古静朴之精神,陶铸清劲空灵风骨,头角峥嵘,斐斐然素华已可嘉。他尤其指出,羊晓君在创作中,除了注意把握点线凝炼坚实,结体端严紧凑的基本原则外,还十分注意体现运笔的流动与爽健。

  展览中有一副《黄庭坚(登快阁)巨幅隶书中堂》,由两张丈二纸拼接而成,入选全国首届“三名工程”。羊晓君以其纤细的臂膀在如此巨大尺幅上完成了一首律诗中堂,通幅势满、字大径尺、疏密有度、神完气足,可说是他在隶书方面累积多年功夫的表现。

  羊晓君很有主见,他很早就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追求隶书的高古之意、自然之味,但又不一味取险,而是注重方整、厚重的调子,小心不让自己的隶书变成时髦的‘新’东西。为此,我选择了以《张迁碑》作为自己的书法基调,要求自己多多临写,同时选择了《石鼓文》一类的篆书作为日课,从篆书中去补益隶书的高古之意,避免自己把隶书写熟、写俗。”

  想当年,羊晓君去北京启功先生家请教。启先生说,苹果长在树上,有大有小,但只要鲜美可口都一样,人也是这样,不在大小,只要有作为,都值得尊敬。启先生说话一向通俗而深刻,令羊晓君深受鼓励。

  1987年冬天,他懵懵懂懂却如此坚决地跑到苏州大学求教华人德,因为火车半夜抵达,那个下雪天,他整整在校园等了一夜,令老师深受感动。

  展厅里有一件巨幅作品,独独一个“望”字,和羊晓君一般高,可以想象,他挥动大笔该有多么艰难。

  昨天的答谢辞中,他这样说——

  “我的水平和学养还很不够,作品也并非完美无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支持和推举,无非是在传导一种讯息:有志者事竟成,我们的社会正在为各种各样的人——包括其中的弱者,源源不断地提供自强不息、展示才能的机会,关键在于大家的努力。”

  这或许正是一个与大家共勉的展览。展览将持续至23日。

标签: 隶书;展览;篆书;汉隶;作品;书法家;月;石鼓文;羊晓君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