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中国旅游日前夕,踏着徐霞客的足迹走宁海——
古道边,乡村正年青
2018年05月15日 06:38:3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钱祎 县委报道组 蒋攀 麻子明

zjrb2018051500011v04b005.jpg

屿南山上好春光。 潘雪琤 摄

zjrb2018051500011v04b006.jpg

霞客古道上的越野赛。

zjrb2018051500011v04b004.jpg

古道悠悠迎客来。 盛高坚 摄

  浙江在线5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钱祎 县委报道组 蒋攀 麻子明)初夏时节,阴雨绵绵。这样的日子,56岁的宁海前童镇梁皇村人童明时喜欢站在屋檐下,看村里人来人往。

  村子背山靠海,一条古道穿村而过,为村里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一切正如400余年前,梁皇村作为宁海通往天台官道上的驿站所在地,人、车马和货物在这里汇集,又去向远方。

  公元1613年的5月,小村迎来了一位年轻人,头戴远游冠,肩挑行李,手拄拐杖。从这里迈步,22岁的徐霞客走遍了今天的21个省(区、市),一路探幽寻秘,历经34年考察,撰成60余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400余年后的今天,童明时脚下的这条古道,被重新修复贯通,从宁海出西门,蜿蜒近60公里,穿过跃龙街道、黄坛镇、前童镇、岔路镇4地,串起沿线40多个村庄。它犹如一条跳动的血脉,把鲜活的气息输送到山区,唤醒了沉睡的石屋、老树,也激发了一个个乡村的发展活力。

  大山深处,村民们的命运也在悄然改变。

zjrb2018051500011v04b009.jpg

前童之夜。 赖钟鸣 摄

  乡村的魅力,在古道上一路蔓延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这是《徐霞客游记》开篇第一句,自此,他开始了长达34年的游历人生。

  那天是5月19日。当时的徐霞客不会知道,400多年后,他从宁海出游的日子会成为“中国旅游日”,鼓励人们广泛参与旅游活动,提升生活品质。

  霞客古道宁海段,原为宁海至天台的交通要道,约建于唐代,是徐霞客“一根竹竿走天下”的行经路线。然而,随着城乡交通路网日益发达,古道逐渐在时光中被人遗忘,有的路段被杂草泥土覆盖,有的路段被厂房截断,还有的路段被塌方洪水冲毁,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模样。

  对于古道湮没的境况,68岁的宁海人周明礼心痛不已:“以鹅卵石铺面的古道,道路两侧的名胜古迹,可都是宁海的‘宝贝’啊!”近20年间,他深入大山,探寻古道当年的路径。他还与上千名志愿者组成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发起一次次义务修复古道行动。

  同时,在海拔420米的梁皇山山岙,外辽自然村村民赖法田也在为古道修复奔走。当年自宁海出西门后,徐霞客停留的第一处地方就是梁皇山。山路偏远幽深,徐霞客听闻此地“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于是便决定在山脚下的驿站休息,次日天明再出发。这个故事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山村却在岁月变迁中逐渐荒凉,只剩下蔓枝乱舞的古树,断垣残壁的老屋。“要把村子救活,得先把古道修复”,这成了村民的共识。

  百姓的呼声,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1999年,宁海向社会发出倡议,传承徐霞客文化,设立“中国旅游日”。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把《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定为“中国旅游日”。此后,每年5月19日,宁海都会举行集民俗文艺表演、体育竞技、旅游休闲等为一体的徐霞客开游节,全县掀起了“仰中华名胜、寻霞客古道”的热潮。

  随着霞客古道宁海段的脉络、路径逐步被梳理出来,2007年,一场大规模的古道修复行动在宁海启动。旅游部门投入300万元,全面修缮被破坏的路面,同时将县域内的山道与古道打通。

  与梁皇寺、野鹤湫等景点并无交集的外辽村,也因古道的贯通被串联了起来。那些年,赖法田浑身充满了干劲。他和村民们一起,自发将山村通向古道的各条山路重新修缮,竖起了路标。走在山间,保存完好的石头村、遒劲苍翠的古树群、建筑精美的古石桥,让游客们感叹不已。

  当年脚步匆忙的徐霞客,给宁海人民留下的这份特殊礼物,如今被精细打磨,鹅卵石路一路连绵,将40多个村庄、10多个景点串成了一个大景区。宁海乡村的魅力,也在这条古道上一路延伸。

  曾经静默的山间,泛起阵阵涟漪

  在徐霞客的眼里,宁海的云、日、人、山“俱有喜态”。站在梁皇村的古道旁,只见翠竹绿树掩映着石屋、山溪和田园,恍若世外桃源。

  然而前些年,村支书童明团的心头顾虑却不小:通过古道,梁皇村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真的能给村子带来收益吗?许多游客来到村里寻古迹、看风景,但古道不收门票,几乎没有收益;沿途缺乏休闲配套设施,无法把客人留下。

  与此同时,县里也在思考:古道保护逐渐进入正轨,但若缺乏开发和利用,终究无法提升古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怎样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又如何通过古道,带动沿线乡村建设和发展?

  为此,2014年,宁海提出将串联260多个县级城市的徐霞客游线申报“世界线性文化遗产”;2016年以来,宁海又将徐霞客古道宁海段列为县域旅游精品进行开发,并分段分责任落实到各个乡镇(街道)。

  天朗气清的日子,梁皇村里游客颇多。按照《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村里修复了古道上的驿站和路廊,并在景点旁竖立石碑,镌刻上历史人文故事。山村也没有大拆大建,始终保留着“僧舍乔林北,田家古道西。鹁鸠晴唤妇,谷谷傍人啼”的原貌。

  曾经默默无名的小山村,渐渐声名远播。游完梁皇寺,到村里吃顿红焖鸡,再买些土特产回去,已是很多游客的选择。过去无人问津的梅菜笋干、番薯粉、野生猕猴桃等农产品,现在都成了抢手货。村里还开出了5户农家乐和民宿,取名“农家菜”“农家饭”等。

  童明团平静的心湖,也泛起一阵阵涟漪。每天,他都要走到古道口,去看看摆小吃摊的村民,问问生意好不好、游客多不多。王冬芬的小摊上,卖着当地特色小吃——前童麦饼。依托霞客文化,她给自家的麦饼起了个文艺的名字“霞客饼”。薄脆可口的小吃,很受游客喜爱,旅游旺季,一天就有三四百元收入。

  距离梁皇村不远的前童古镇里,不久前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的豆腐宴,吸引了上万名游客前来品豆腐、看古镇、走古道。

  依托古道,跃龙街道、黄坛镇、前童镇、岔路镇4地“一镇一品、一乡一节、一村一景”乡村旅游格局正在形成。其中,前童镇依托霞客古道引入资源,打造前童古镇,发展民宿经济、文创产业等,同时推进板岭陈、上溪、柘湖杨等三个村庄建设,做好水上体验、果蔬采摘、农田观光等文章;岔路镇先后建造了山地自行车道、高山露营基地等,打造桃园、油菜花梯田等农业景观园区,构建起一个集生态、养生、休闲于一体的霞客风情小镇。

  据统计,2017年,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850余万人次。

  一条古道,串联起乡村的未来

  40岁的娄国龙,守候在家乡岔路镇高塘村。海拔700多米的王爱山上,他闻着熟悉的泥土清香,看着驴友结伴路过村庄,向着绵延的古道进发,感受勇于探索的当代徐霞客精神。

  高塘村位于霞客古道松门岭至筋竹庵一段。这里是宁海到天台的必经之地,也是最受驴友欢迎的一段。《徐霞客游记》记载,到松门岭后,因为山峻路滑,徐霞客舍骑步行,被雨后新霁的泉声山色惊艳,忘却了攀历之苦,走了十五里到筋竹庵吃饭,再绕行去往天台山。尽管历史的车轮已走过400余年,但“翠丛中山鹃映发”,“山顶随处种麦”,“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等文字记载的景色,至今依旧。

  早年间,虽然山里风景无限,但王爱山里的村庄却由于交通不便、资源贫乏,始终摘不掉穷山区这顶沉重的“帽子”,年轻人纷纷离村下山。

  娄国龙也跟着这股“下山潮”,辗转宁波市区、宁海县城等地,靠着努力打工,一步步积累财富,娶妻生子,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和不少“王爱山区人”一样,在外应酬、友人往来,娄国龙极少提及家乡,高塘村的闭塞落后,一度让他十分自卑。

  但两年前老乡娄海卿的一个电话,“你快回家看看。老家现在可美了,古道修好了,村里也搞起旅游了”,让他豁然开朗,开启了一段全新人生。

  从高中就跟随父母搬到了宁海县城居住的娄海卿,连过年都没有回过山村。2016年开始,宁海修整开发徐霞客古道的举动,打开了她尘封多年的乡情。

  受老乡的影响,娄国龙回家的次数慢慢多了。在一次次返乡观察后,他最终决定回到山村,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产品淘宝店。两年间,高塘村里变得越来越热闹。读着游记、探索古道、走遍乡村,娄国龙也越来越发现“家乡的可爱”:“踏上古道,仿佛开启了新的生活之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

  现在,像复制《徐霞客游记》一般,娄国龙准备一步步把自己的农产品淘宝店改造成饭馆和民宿,供走古道的驴友“可饭可宿”。像娄国龙、娄海卿这样回乡发展的年轻人已有70多名,他们在村里开农家乐,在网上帮村民卖山货……

  村庄未改旧时模样,但人们的心境早已今非昔比。再回到城里,年轻人总是跟朋友们热情邀约:“看过《徐霞客游记》吗?开篇说的就是我的家乡王爱山,你一定要来走走。”对于“王爱山区人”的身份,他们脸上满是自豪,也期盼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进一步带动家乡产业兴旺、生活富裕。

  在乡村加速振兴的年代,一条古道串联着旅游的人、守候的人和回乡的人,唤醒山村的自信,酝酿美好的未来。

标签: 古道;徐霞客游记;村庄;乡村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