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绘诗画江南 书美丽浙江——我省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纪事
2018年06月05日 03:45:4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江帆 通讯员 晏利扬 朱智祥

CshKHFsVkgOAUzhdAAMvvH4e2TE331.jpg

  绿色发展理念在浙江深入人心。保护第一,生态优先,西湖风景名胜区愈加迷人。图为6月2日午后的西湖边,游人如织,风景如画。 拍友 里尔 摄

  改变,总会让人满怀期待。

  在浙江,绿色发展带来的改变正每天上演着。浙北安吉,余村从开矿办厂到美丽经济的产业革新,折射转型升级的理念攀升;浙中浦江,浦阳江由浊变清的蜕变,浓缩着“五水共治”的生动掠影;浙南温岭,拆违拓宽绿色空间,“腾笼换鸟”带来更高质量的发展。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将生态文明建设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初具规模,到经济发展与生态质量良性互动,再到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一个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干净、城乡更美丽的浙江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一项生态体制大布局

  建章、立制、问责

  为一个湖,立一项法规,这是衢州守护绿水青山的决心,也是浙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鲜活样本。

  今年3月1日,《衢州市信安湖保护条例》正式实施,成为我省继西湖、南湖之后,又一个被提升到地方性法规高度进行保护的湖泊。条例重新划定信安湖保护范围,打通三县两区地域藩篱,将湖区保护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绝不走先开发后保护的老路。一项新法规在破立之间,为衢州的未来重新绘制了蓝图。

  为打破过去“经济发展一手较硬、生态环境保护一手较软”的怪圈,浙江敢于动真碰硬,用最严密的法治、最严格的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保驾护航。

  在湖州,领导干部离任除了算经济账,还要再多算一笔生态账。作为全国最早开始试点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地区之一,湖州2015年就开始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并不断摸索完善审计试点评价指标体系,不断把美丽乡村创建、生活垃圾处置、剿灭劣Ⅴ类水、落实河长制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内容纳入审计。而今,这项经验已经向乡镇延伸,覆盖全市三县两区所有乡镇,成功对36名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开展了生态审计。对领导干部离任算生态账成为湖州经常性的审计项目。

  “省长村长,都是河长。”这是一句浙江老百姓口口相传的话。河长是浙江各级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又一头衔,也是一种压力和责任。

  5月22日,因为日常巡河有疏忽、治水履职不尽责,兰溪市14位考核落后的村级河长被请上了当地电视台,向全市人民公开道歉。今年初,兰溪制定出台《生态廊道、“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双月考核办法》,规定由各乡镇(街道)对村级河长进行考核,考核落后的村级河长要在媒体上作出整改承诺,情节严重的还将面临问责。

  从河长湖长到环境保护督察,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到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强有力地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组驻浙期间,共有779人被约谈,350人被问责。

  一种绿色发展新思路

  共享、共建、共荣

  春和景明的4月,在浦阳江畔的生态廊道上,联合国副秘书长索尔海姆与抱着小孙女的浦江农妇张淑琪迎面相遇。

  “你喜欢现在的生活吗?”索尔海姆主动走近张淑琪,希望能听当地老百姓亲口说一说家乡的变化。张淑琪告诉他,5年前这里的水是黑臭的,而现在已是青山绿水。人居环境的改变,如此真切地改变了浦江人的生活。

  更蓝的天、更绿的地、更清的水,是百姓的幸福感所在。人改变环境,环境也在改变人。

  走近桐庐县莪山乡中门村,80岁的老太太能笑眯眯地背出“能烂的放蓝桶,其他放黄桶”垃圾分类口诀。在宁波海曙区,政府引导调动居民的积极性,从源头分类投放到终端运输处理,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5年来,中心城区238个小区共13.08万户居民家庭参与了生活垃圾分类,分类知晓率、分类收集覆盖面均超过九成。垃圾分类已成为改变城乡绿色之变的“关键小事”。去年底,全省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我省初步形成了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体系。

  在浙江,绿色生活,共享共建,已蔚然成风。

  在杭州,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绿色出行:坐公交车和地铁享有打折优惠、购买新能源车还有最高3万元的补助;在湖州,公共自行车年租借量已达到210余万人次,接近全市264万的总人口数,低碳环保的绿色骑行成为市民的优先选择;在嘉兴,使用菜篮、禁止乱扔塑料袋、禁止焚烧秸秆等规定被写入村规民约,生态文明融入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浙江通过每年开展“生态日”活动,评选“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绿色学校”等形式,厚植生态文化,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绿色环保理念进入千家万户。

  一场污染防治攻坚战

  严格、全面、高效

  近两年,国家环保部门频频点赞浙江环境监管执法工作,称浙江“致力于打造全国最严环保执法省份,环境执法力度保持全国领先”“打击力度一直位居全国首位”。今年1月至4月,我省环保部门共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079件,罚款1.28亿元,行政拘留65人,刑事拘留140人,执法力度稳居全国前列。

  执法的“刚性”,带给浙江水土气等生态环境全方面的“安全性”。

  今年4月,浙江启动“蓝天保卫”1号专项行动,行动检查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9656人,检查企业3772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69件。与此同时,“护水斩污”1号行动对全省92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全面排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241个,所有问题都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整治。“清废净土”是今年三大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之一,从治土和治废两方面打响攻坚战,捍卫脚下的土地。水土气并重,海陆空齐管,是浙江环境治理携手并进的交响曲。

  最严环保执法省份成就“美丽中国”浙江样板。

  5月初,国家生态环境部启动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而东海之滨的浙江,已率先奋起实现这一跨越。自2014年攻坚治水以来,浙江已累计消除垃圾河6500公里、黑臭河5100公里;2016年已经基本消灭了河道黑臭现象;2017年,更进一步基本剿灭劣Ⅴ类水体,在国家首次“水十条”考核中,名列第一;2018年,则将以巩固治水成效为重点,向着“美丽河湖”“污水零直排区”的更高目标挺进。

  与绿色同行,与环境共赢。青山绿水间酝酿着的是浙江老百姓的幸福感、自豪感、获得感。


标签: 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绿水青山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