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小狗面馆开进大上海,方老大变洋气
怎样烧好一碗杭帮面 听听这些“面二代”怎么说
2018年06月22日 06:54:10 来源: 浙江在线 潘骏 毛玮琦

  浙江在线6月22日讯 俗话说,“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对于杭州吃货“天天见面”群的面友来说,昨日夏至,吃面,当然是必须的。

  那么,在杭州去哪儿可以吃到一碗好面?什么样的面馆称得上是好面馆?这个问题,估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用面友@LEOLU的话总结:杭州牛气面馆一般符合以下几点——坐落于边边角角不太好找,店里就几张桌子;想吃面先给钱;只做上午,时不时地还放各种假;店名非常接地气,不请厨师都是家里人烧,老板有他的坚持……

  这不,就在前两天,杭州吃货的“天天见面”群就加入了两位人气面馆的主理人——一位是小狗面馆的“女少东”,另一位是抚宁巷“方老大”的小老板。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对于怎样烧好一碗杭州面,时下这批年轻的“面当家们”最有发言权。

  “小狗面馆”新店走工业风,“女少东”把路边店开进大上海

孙来艳虹 26岁 天秤座 小狗面馆

小狗面馆,大肠拌川

  两年前,24岁的孙来艳虹刚从学校毕业。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家的小面馆有朝一日会闯入大上海。

  藏在复兴南街113号的“小狗面馆”,刚开张的时候连个名字也没有,却挡不住爱面者排队的脚步。“顾客来了发现没位子坐,搬个小板凳坐在马路边吃。”孙来艳虹说,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会在“小狗面馆”上演。

  为什么会“女承父业”,孙来艳虹脸上还带着几分羞涩,“那时候我刚毕业,在一家公司实习,也准备找工作。我爸说,‘店里太忙了,你去外面上班能赚几个钱,还是过来帮我收钞票好了。’说实话,店里的确很忙,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要卖出500多碗面,考虑到爸爸当时身体也不太好,我便答应了。”

  杭州吃货“天天见面”群成立不久,孙来艳虹悄悄加入。看到群里经常有面友晒出小狗面馆的“打卡”记录,孙来艳虹觉得挺自豪。“我们本来做的就是杭州本帮面,店里(生意好)主要靠口味和真材实料。灶台摆在店门口,用什么料、怎么做,一目了然。”

  腰花拌川是小狗面馆几乎零差评的“销量冠军”,现点现烧,3两面加一勺酱汁加一份浇头,配一份例汤。在孙来艳虹看来,嫩而不生的浇头是拌川的灵魂,新鲜的材料斩段、切丝,在热油里一爆,香气更扑鼻。

  6月初,孙来艳虹与人合伙把“小狗面馆”开到了上海。“以前经常有上海客人,开几个小时车,专程赶到杭州吃面。临行前总会问我,‘你们什么时候开到上海去,我们来捧场。’今年年初终于有了合适的店面,我们想着不妨去上海闯闯,希望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做一些当地人平时吃不到的杭帮面。”

  很多面馆做的几乎都是老街坊的生意。怎样打破固有消费群,孙来艳虹也有自己的想法,互联网时代,更需要考虑消费体验感的提升。“上海分店打破了原来简陋的装修格局,在传统中带上了一些工业风,两层楼,可以容纳七十多位客人。”孙来艳虹说,所做的这些改变,无非是想让顾客吃得更舒服一些。“年轻人还是会讲究餐厅环境,总不能老坐路边吃吧。当然,初心也不能忘,东西要好吃,这是最关键的。”

  方老大变“洋气”,小老板还想坚持老店的烟火味

方榕汉 28岁 天秤座 方老大面馆

方老大大肠片儿川

  “所有群友,来方老大门店,一律免费加面加油渣,请提前告知。”加入杭州吃货“天天见面”群不久,方榕汉豪爽地向新结识的面友们发布了这则优惠信息。方榕汉看上去并不像传统印象中的杭州烧面“佬倌”,身高1米8,脸上还带着点“婴儿肥”。几年前,他骑着自行车去了一趟西藏,回来又开始埋头烧面,在圈内小有名气。

  “我们家也算得上是烧面世家了,方老大是方家的老大(也就是我爸)1983年创立的。他儿子(也就是我)书没读好但肯吃苦,只能继承家业,立志将方老大发扬光大。”方榕汉笑着说,在方老大吃面有一套“规矩”:自觉排队,自觉交钱,自己找零,“现在还可以手机支付,也算是与时俱进。”热锅凉油,雪菜蘑菇笋片依次入锅,大勺翻飞,最后抓一把过水的生面,不到一分钟,一碗面就好了。交了钱的顾客,端着面,找好座位,开吃。

  “我19岁开始就在面馆帮忙了,只管烧面,茄汁拌川加腰花是我研发的。这么多年,我们还是把口味放在第一位。”每天早上开门前一个半小时,方榕汉会准时出现在店里熬猪油渣,一熬就是60斤,“如果你怀念老底子的味道,可以去我们抚宁巷的老店,老店虽然老破小,却是方老大的魂;如果你要环境舒服点,那就去江城路分店吧。烧面师傅就在你旁边烧,要咸要淡、面生面熟,按照要求现点现烧。”

  “你一定想不到,来我们店里吃面的年轻人占了大多数,中年人其次,老年人少数。”方榕汉说,方老大面馆来过不少小明星,不过,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位90多岁的老人慕名而来,一路上转了3趟公交车。“这让我很感动。我在想,现在杭州人吃面和以前一样,都在寻找他们小时候的味道,老底子的味道才是最好的,我的想法还和老一辈一样,管好质量、凭良心做生意、靠口碑吃饭,这样的店才能开得长久。面烧得好关键是食材,其次是用心,要把自己的心注入其中,绝不盲目扩张,做餐饮绝对不能走捷径。”


标签: 吃货;面食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