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 杨教授讲课忙
浙江在线7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丁珊 陈久忍 区委报道组 周薇薇 解文雅)“杨教授来了!”7月6日,又到约定时间。一头花白发,手拄一米长竹杖,背着一个帆布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贵庆教授准时赶赴与黄岩的“约会”。一大早,村口刚出现熟悉的身影,高桥街道瓦瓷窑村两委干部、施工队工人一下子围了上来。
黄岩西部山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禀赋优越,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农村“空心化”严重。今年2月,黄岩在与同济大学6年校地合作的基础上,成立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每两个星期一次南下“现场授课”,是杨贵庆一直坚持的日程安排。
瓦瓷窑村是乡村振兴实践教学点之一。早在杨贵庆到来前几天,施工队发现,正在改建的村口戏台支撑横梁的两根柱子是砖柱结构,恐怕无法支撑改建后屋顶的重量,施工陷入困境。杨贵庆绕着戏台转了两圈,展开施工图纸沉思一会儿,现场开出“药方”:“砖柱结构的柱子、横梁的雕花都是瓦瓷窑村的‘宝贝’,鱼和熊掌未必不能兼得。在外围重新架上钢柱的支撑,为砖柱减压。”这个方法,得到施工队、村干部双方的认可。
在杨贵庆的安排表上,这次“黄岩时间”是一天半。虽然不长,但每个节点无缝对接。白天,和当地党员干部在高桥街道瓦瓷窑村、南城街道蔡家洋村、宁溪镇乌岩头村等地“现场授课”;晚上,和黄岩区委分管乡村建设的干部坐下来“头脑风暴”。
一花开引来百花香。乡村振兴学院成立以来,同济大学已组建一支由11名教授、博士生导师组成的团队,和黄岩21名“乡土专家”一起,开发出乡村生态系统、乡村产业发展等20多个课程。全区300多名党员干部已完成首期培训。
慈溪 陈律师来“出诊”
浙江在线7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浩浩 市委报道组 邵滢 叶慧)健康出了问题,可以到诊所;法律上有疑惑,也可以到“诊所”。在慈溪市崇寿镇,“乡村法律诊所”是怎么“看病”的?6日下午,记者跟着当日轮值“医生”——浙江慈甬律师事务所的陈云杰一起“出诊”。
陈云杰来到镇上永清南路的一家铝合金店。这是一次回访,“乡村法律诊所”对化解矛盾纠纷提供“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见到陈云杰,老板马国海热情地迎出来。前段时间,他遇到一件烦心事:马国海将铝合金门窗安装工程发包给了强某,强某在作业时摔伤了脊椎,决定回四川老家静养,双方对赔偿费用起了分歧,经崇寿镇司法所调解,他一次性赔偿12万元。“对方已回老家,这事总算解决了。”马国海说。陈云杰建议,请人施工时应该签订承揽合同,约定双方权责,以便发生意外时更好地维权。“已经说好了,今晚就和施工方签合同!”马国海点点头说。
崇寿镇是慈溪的偏远乡镇之一,让群众有身边的法律顾问,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正是“乡村法律诊所”设立的初衷。陈云杰和其他签约律师顾问、片区民警、综治干部定期到设在村里的“法律诊所”“坐诊”,遇事则“出诊”。
自今年4月以来,该镇“乡村法律诊所”累计接待群众咨询求助54次,解决法律纠纷22个,矛盾纠纷化解率100%。
天台 高校组团去援建
浙江在线7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崔旭川 通讯员 张琼茜 陆最)“我想听中国农科院叶阳老师的《黄茶新品种选育研究》。”7月6日下午,天台县街头镇山头下村党支部书记蔡文明看到该县乡村振兴学院公布的首期课表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山头下村有154亩黄茶园,村集体统一管理、采摘、销售。叶老师的这堂课一定要好好听,为明年的黄茶选种打好基础。”
当天,台州首个综合性乡村振兴学院在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揭牌成立。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温州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理工大学10所国内知名高校与该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这座开进农村的“象牙塔”提供师资和课程保障。
“通过模块化开发、套餐式课程、自主式选择进行教学课程设计,是这所综合性乡村振兴学院的最大特色。”天台县农办主任姚日耀介绍。
学院除了在后岸村、县委党校、天台电大设有3个校区外,还在全县范围内开辟33个现场教学点,将微课堂搬到了农民的家门口。
“打造‘头脑风暴’的平台,汇总各类有关‘三农’的学术知识,无论是乡镇党员干部、村干部,还是涉农企业、民宿经营主,都能在家门口学到适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天台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是天台打造乡村振兴学院的初衷和目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