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杨茜 文/摄)最好的时代,就在当下。
7月下旬,“改革开发四十周年融媒行7+4”媒体联合采访团队再出发。
继山东、浙江之行后,包括钱江晚报、扬子晚报、羊城晚报、齐鲁晚报、大河报、华西都市报、新安晚报在内的七家主流媒体和四家互联网平台组建的“7+4”融媒联盟,来到了江苏。
淮安市是周恩来故乡,走进这座苏北和江淮大地上的明珠之城,深刻感受到江苏在绿色经济、生态发展方面的魅力。
走进金湖讲习所
感受田间船头的乡村振兴力量
金湖县,是48岁的渔民赵有才出生的地方。他在船上生活了大半辈子,依靠养殖龙虾和花白鲢,养活了一家四口人。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赵有才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即使在他这个年纪。
船靠岸的地方是银涂镇湖滨村,赵有才是这里的村民。从去年开始,村里设立了“乡村振兴讲习所”,他都会带着笔和小本子来听课。
讲习所就设在船上。
“我们村就在高邮湖边,以前湖里有几万亩芦苇荡,后来渐渐没有了,但是现在通过退渔还湖芦苇荡又恢复了。我们要发展乡村旅游,搞农产品、水产品网上销售,大家看怎么样?”银涂镇湖滨村的书记腾庆春在船头讲得认真,甲板上,村民们也听得仔细。
这已经是赵有才第四次来听课了,关于养殖技术类的课程他都会来听。“年轻的时候因为生存四处流动捕鱼,没上过几天学,今天我们在自家船头把课补上了。”
截至7月中旬,银涂镇湖滨村的“讲习所”已开课13次,参与人次418人次。
类似的“讲习所”,相隔不远的闵桥镇也有。
“美丽乡村的建设要因地制宜,我们在浙江学习经验,浙江有‘金山银山’,我们虽然没有,但是我们有水,所以水质一定要抓好。”面向全镇9个村的130多名干部和村民,闵桥镇施尖村的支书徐选邦说。施尖村是全镇唯一省级美丽乡村,作为支书的他正在传授经验。“村民们的反映都非常好,我们在乡村文明的建设上让群众也自觉地参与了进来!”
乾隆三次题词刻碑
揭秘洪泽大运河文化带
一湖一世界,一水一天堂。
大家都知道洪泽湖,是因为它风景秀丽。其实,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值得回味。
有镇水铁牛遥望“天湖锁钥”之称的三河闸,是淮河洪泽湖入江水道的控制口门。它和月亮湖、洪泽湖水利碑廊、洪泽湖镇水铁牛等一起点缀着三河闸水利风景区。
在那里,一尊石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石碑上刻有字体,行云流水间不乏刚劲之力。
“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次都来到洪泽湖大堤,其中有三次在此题写碑文,因其三面都有题刻,也称乾隆三面碑。这上面的字就是乾隆的字,非常珍贵。”洪泽湖博物馆原馆长裴安年介绍。
而与洪泽湖更亲密的接触在周桥大塘。清道光四年冬天,大堤周桥段溃堤,造成洪水泛滥。方圆数百公里一片沼泽,生灵涂炭,林则徐临危受命,身着孝服指挥修堵决口,并筑造了一个围堰大塘。周桥大塘修筑的材料、工艺和责任制,堪称水利史上的典范。“这些条石之间的缝隙连刀刃都插不进去,堪称一大奇迹。”裴安年指着四周古老的巨石继续说,“林则徐用了6年时间,筑成长737米,顶宽33米的内堤,将大塘紧紧围住,并用条石砌成护墙。周桥大塘由此而来。1976年冬天开始,洪泽人民用两年多时间填塘保堤,将大塘又填高了很多。”
如今的周桥大塘内郁郁葱葱,栽植了树木和庄稼。这巨大的凹形之地,仍可令人联想起当初人们与水患搏斗的场景。
古老的大堤之上,还可一路欣赏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路边浓密的树木形成天然的大伞,为堤上的路人遮阳;林中鸟语花香,像是在欢迎远来的宾客。
洪泽区委书记朱亚文介绍,作为运河沿线、洪泽湖畔城市,洪泽区将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主动对接融入大运河文化带战略,致力打响大运河文化洪泽湖示范区品牌。
18列有轨电车飞起
淮安用文明刷新城市颜值
走过乡村,融媒联盟来到了淮安市。
一座城市的颜值是什么呢?在淮安,就是一个个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
小市场连着大民生,菜市场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日常。
没有喧闹嘈杂的叫卖声砍价声,看不见垃圾与污水,闻不见刺鼻的气味,放眼所见的,只有市民在挑选着心仪的食材……位于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徐杨乡富安综合市场,整洁靓丽的环境堪比超市。
市场墙上还挂着一个显示菜品质量检测结果的显示屏。工作人员解释:“我们每天都对商贩菜摊上的菜品进行检测,如果有不合格的菜品,就会立刻进行下架处理。”
四通八达的交通也可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
淮安市民早已习惯了有轨电车所带来的快捷。不同于地铁,电车有专属路权,可以实现6分钟一趟,时速60公里。电车有宽大的玻璃窗,车内采光很好,可以欣赏路旁风景。“这个车很准时,说几点到就是几点到,我可以规划好时间再出门,一点儿都不用担心堵车。”有市民说。
类似这样的有轨电车淮安总共有18列,全长20.07km,沿线有23个车站,单日最高客流量能达到4.83万人次,是国内进入城市核心区运营、里程最长的无触网有轨电车线路。
“电车动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很环保。车的直接排放几乎为零,间接排放也远低于BRT系统,每年能减排污染物千余吨。”解说员说。
还有部分小区里日渐成熟的业委会自治,也让百姓生活更安心。
在石塔湖小区,总能看到戴着红袖章的老人在巡逻。这是一支义务治安巡逻队,如果发现小区内的不文明行为会上前制止、规劝。位于清江浦区长西街道的石塔湖小区是老旧小区,过去小区管理不到位、环境脏乱差、矛盾纠纷多,后来实行了业委会自治管理。
“现在大家事大家办,困难事商量办,商定事坚决办。”石塔湖小区业委会主任曹军华骄傲地说,“因为我们小区治理的好,房价比周边都高出一截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