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一字之改,浙江这个190万的庞大群体笑了
2018年08月31日 19:12:3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夏丹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8月30日下午,温州市人民大会堂,一个以“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暨‘低散乱’整治推进”为主题的省级大会上,一位发言的基层代表引用网红诗直抒胸臆,引发无限共鸣。

  会场外,一场突然而至的瓢泼大雨,在瓯江上溅起朵朵水花。在浙江,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正如瓯江上的水花,点点滴滴,数目繁多。

  “小微企业看浙江。”对浙江经济而言,小微企业的重要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此时,选在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开这样一个重量级大会,传递出鲜明信号——高质量的浙江经济,离不开高质量的小微企业。

  无小微 无生机

  说起小微企业,到底什么是小微企业?

  在2011年6月18日,由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则结合各行业特点,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事项,将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等类型,具体标准 “小型、微型企业”即指其中的两类企业。

  对小微企业来说,浙江无疑是一片生长的沃土。改革开放之初,一穷二白的浙江依靠市场的力量,走出一条宽广的民营经济之路。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火热发展激情中,一家家小微企业,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往外冒。

  成长之路上,它们有的脱颖而出,茁壮成长,成为了参天大树,有的融入“大树”的生态圈,分享着阳光雨露……

  今天的很多耳熟能详的浙商浙企,都是从草根、小微开始——挑着工具箱给人修鞋的南存辉、给人拍照的李书福、骑着三轮车代销汽水冰棍的宗庆后,还有当下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也起步于18个快乐小伙伴和一间小办公室……

  如果将经济生态比拟为森林,那么就像森林中既要有参天大树,也要有小草、灌木一样。后者虽弱小,但却是经济生态链中最基础的一环。所以,当我们习惯于仰望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时,绝不该忽视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

  浙江需要小微企业,浙江离不开小微企业,它们是浙江经济中一支不容忽视、不可小觑的力量。看过下面这组数据,大家就能懂得,这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截至今年6月,浙江共有小微企业19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7%。2017年,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贡献了浙江GDP的65%,税收的54%、出口的76%、就业的80%。

  正因为小微企业的无可替代,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甚至表示:“如果城市没有小微企业,没有民营企业,这个城市只能是鬼城。”换句话说,无小微,无生机。

  破瓶颈 正当时

  然而,正如一个硬币的正反面。作为浙江经济中坚力量的小微企业,正遭遇成长的烦恼。

  脱胎于乡镇企业的浙江小微企业,当前大多处于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低端,面临产业层次低、布局分散、市场竞争力弱等现实问题,成为浙江经济中“低散乱”、“不安全”的重灾区。

  在高质量成为大势所趋和发展共识的当下,浙江经济要走上高质量发展通道,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瓶颈必须突破。

  对小微企业,浙江不但思想上重视,实际行动上也重视。扶大扶强小微企业,浙江一直在加码。早在2015年,浙江便在全省启动“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

  计划实施的2015至2017年里,浙江新增“个转企”5.07万家;新设小微企业59.4万家,其中八大万亿产业15万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9436家;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8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01家。如今,这项计划在滚动实施中。

  同时,浙江还实施了以小微园建设为切入口的举措。浙江的小微园建设,不是简单地将小微企业圈起来,更不是让小微企业画地为牢,而是打造拥有“阳光雨露”系统集成的小微企业全新的生长平台。在这个平台中,针对小微企业“缺钱、少地、创新力弱”等最突出的矛盾,浙江均给出或仍在探索有效的解决之道。

  “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从小企业成长起来,更离不开众多小企业的配套支持;“铺天盖地”的小企业,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就会不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或长成“参天大树”、或成为根须发达、生命力强的“小草”。

  小微企业提质,路漫漫其修远兮,浙江将上下而求索。

  小并不等于弱

  有一段时间,在一些地方有个说法叫整治“低小散”。如今,这个提法更正为“低散乱”。一字之差,让小微企业抬头,更为小微企业群体提气。

  的确,小并不等同于弱、差。这一点,世界制造强国德国最具代表性。

  在德国,约占企业总数99.7%以上的中小企业,贡献了约54%的增加值,拉动了62%左右的就业,称得上是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中坚力量。

  尤其在德国誉冠全球的机械制造业领域,中小企业更是当仁不让的顶梁柱。有数据统计,在全球2764家中型领导企业中,德国占席47%。

  德国标杆说明,小微企业大有可为,小微企业大有希望。事实上,浙江小微企业的发展正出现越来越多积极苗头:

  创业主体高端化。当前,浙江小微创业主体从原来的以农民、城镇居民为主力的“草根创业”大军,逐步转变为以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创业“新四军”为代表的知识型科技型的高层次人才。如在杭州,出自创业者“黄埔军校”阿里系的创业者占比高达60%。

  创业形态高层次。创业形态从原来的个体户、家庭作坊、乡镇企业、订单加工企业到现代化企业、科技型创新型高成长型企业以及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互联网+等创业新形态和新模式。

  发展结构优质化。2017年,新设小微企业中,80%的新设企业集中在第三产业;三次产业小微企业数量中,科学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小微企业数量比上年末增长26.5%。

  发展水平高质量。近年来,浙江省鼓励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中小微企业中在专业细分行业出现更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截至近年上半年,浙江“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超过2万家,评价认定省级隐形冠军43家,列入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38家。

  马云曾寄语中小企业,“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区别不是收入,而是梦想。”也正如文章开头所述,微小如苔花,也有牡丹梦。

标签: 浙江;浙江经济;牡丹;民营经济;苔花如米;德国;大树;中小企业;...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