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省农科院调查队寻觅罕见农作物 江南难得黄粟香
2018年09月21日 06:42:53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章含圆

  编者按:丛山远,草木深。在城镇化大潮未及的角落,我省许多地方品种和野生种质资源仍在焕发生机,却长期不为外人所知。

  正在投身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人们,他们在抢救即将永久消亡的多彩生命形态,编纂一部特殊的农业典籍,为未来建设一座蕴藏无限可能的资源宝库。

  浙江在线9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福泉 通讯员 章含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谷子去皮后称为粟,也就是俗称的小米,被古人视为“五谷之首”,是黄土地上的人们数千年来最珍视的口粮。

  今人眼中,谷子是典型的北方作物。殊不知,在江南的土地上亦有粟米的身影。

  距离建德县约50公里的三都镇凤凰村下塘自然村,省农科院种质资源调查队与江南的黄粟在此不期而遇。

  从盘山公路向远处望去,一片金黄的田地分外醒目。队员们下到田间,满是黄灿灿的谷子,成熟饱满的谷穗压弯了绿中泛黄的茎秆。队长林天宝欣喜地意识到,这是难得的南方小米。

  调查队在铺满谷穗的场院里见到了这几亩黄粟的主人:75岁的老农何根土。老何从简陋的塑料瓶中取出了自家留存的黄粟种子。他说:“这谷子从我太公公那代就开始种了,到我这一辈也就只种两亩,这里面是我今年留下来作种的谷子。”科研人员随即展开灰色的背景布,拍下黄粟的根茎、谷穗、种子等。

  《诗经》说:“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苗立祥博士说,其中的“黍”和“稷”虽常常连称,但非同一品种——“黍”即脱壳后俗称的大黄米,粘性较大,而“稷”才是真正的小米。

  小米做粥或许是江浙一带最为普遍的吃法:淘洗后煮粥,上层米脂透亮香甜,是坐月子妇女的“代参汤”,红糖搭配食用更佳。在崇尚健康的今天,小米虽然退出主食行列,又因其独特的营养成分愈发受到养生一族的青睐,成为宴会大鱼大肉之余一丝别样的清甜。

  何根土告诉省农科院的专家们,黄粟每亩可收获400斤左右,其中极小部分日常食用,大多用于酿酒。“2斤谷子可以酿1斤50多度的白酒。谷子酿酒比米要香,而且饮后不怎么上头。”

  老何所说的这些信息,队员们一一记录在一份详细的调查表上。几天后,这些珍贵的黄粟种子送到省农科院,在专门的冷库中低温保存。经繁殖、鉴定、评价和整理编目后,再提交国家和省农作物种质库(圃)保存。

  种质资源是宝贵的战略资源。像江南黄粟这样古老的地方品种,或是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珍稀的野生植物种植资源,虽然产量不及现代科技千方百计育成的品种,但其包含的无限可能性是不可替代的。

标签: 种质资源;谷子;地方品种;小米;省农科院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9212895819903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