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明月清风荃在怀——记高分子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沈之荃
2018年10月15日 11:14:11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曾杨希

  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曾杨希)“想把更多机会和空间留给年轻人。”今年9月底,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沈之荃正式从浙江大学退休了,这是她的心声。没有任何特殊仪式,默默功成身退,一如她的性格,不存闻达依附,但求淡泊人生。

  质朴的个性,掩不住成就斐然。半个多世纪以来,沈之荃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植根中华大地,勤奋耕耘、硕果累累,为建立和发展我国合成橡胶事业做出重大创新贡献。

  时光拨回上世纪60年代,世界各国都把橡胶视为战略物资,然而我国橡胶物资和原料却极其紧缺,还遭到了国外技术封锁。彼时,沈之荃被调任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展开研究工作。为了打破西方世界的技术封锁,在有限的条件下,她和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开展了合成顺丁橡胶的研究。

  顺丁橡胶是合成橡胶的一种,工艺的核心是“聚合”,其中,离不开催化剂的作用。1963年,沈之荃首先提出了三元镍系催化体系,合成了加工和物性均优的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然而从找到合适的催化剂,到实现顺丁橡胶科研成果转化还有相当漫长的过程。

  长期深入车间一线、缺少技术借鉴只能自主摸索、常为了一个小问题重复几十次试验……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沈之荃和同事们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持攻坚。从1965年开始,沈之荃等人在锦州石油六厂经过多次小试、中试,终于在1971年9月,让我国自行研究、开发、设计、制造的第一套万吨级顺丁橡胶生产装置建成投产。

  找到突破口后,我国顺丁橡胶产业开始迅速发展。基于该聚合工艺基础,顺丁橡胶生产成为我国在通用高分子材料生产领域中惟一成功地采用全系列国产技术进行经济规模生产的项目,到1976年,已在全国地建成了同样的四套生产装置,短短几年,我国顺丁橡胶的生产能力已超过每年7万吨。后顺丁橡胶生产新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沈之荃正是主要获奖人之一。

  这些年大热的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沈之荃早在上世纪60至70年代便和同事们开始研究了。他们采用稀土化合物作为催化剂,成功地首先在世界上研制出了可与天然橡胶媲美的橡胶新品种——稀土顺丁橡胶和稀土异戊橡胶,198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这些后来被前苏联、意大利、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竞相采用及研究的“稀土系橡胶”被公认为性能最好的合成橡胶品种。

  青丝化雪,风采如故。2018年9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建所70周年庆典大会上,沈之荃被授予“吴学周奖”,以表彰她在高分子合成领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天阔孔鸾飞,江晴荃若春。上世纪80年代,沈之荃来浙江大学任职,开启了事业的另一扇大门。在新岗位上,她毫不懈怠,继续开拓稀土催化剂在高分子合成领域的应用,研究发现稀土催化剂是环氧烷烃开环均聚合以及与二氧化碳共聚合的优良催化剂,并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更重要的是,坚持科研同时,沈之荃将“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培养了大批桃李。据不完全统计,调任浙大至今,沈之荃亲自带的硕士和博士生多达80多位,如今他们遍布全球。

  在学业上,沈之荃对学生严格是出了名的。她时常教导学生,做学术一定要诚信和严谨,不能造假是底线,实验数据一定要反复验证,以得到客观可重复的结果。生活上,沈之荃如慈母般关心自己的学生。2008年,汶川发生八级地震,得知课题组里一位来自都江堰的同学家房屋损毁,她悄悄给了对方一笔资助。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副教授朱蔚璞是沈院士的学生之一。他说:“老师的家国情怀伴随其一生,当年做科研为了是国家需求,后来从事教学工作时常教导我们要弘扬爱国精神。在她的影响下,我们也心怀国家,不断奋斗,续写时代新篇章。”

标签: 院士;沈之荃;科学院;高分子 责任编辑: 丁慧刚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101540435942313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