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礼根,杭州杰丰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致力于为传统服装企业提供转型升级服务。其打造的杭州555电商创意产业园,服务电商企业超过300家,成为省级特色小镇艺尚小镇“以电商促创业”的主要创新载体。
浙江在线12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丹超 唐骏垚)这个秋天,当记者在杰丰集团1号楼见到高礼根时,他正站在楼道口望着楼下的“超级大脑”——浙江省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这个“服务综合体”是省级特色小镇——杭州余杭艺尚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迅速汇聚全省的企业原材料采购、生产进度、销售订单、创意设计等服装产业链企业的大数据信息。
“创立40年的杰丰已经过上了‘好日子’,现在我们要为余杭服装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高礼根说,如今的杰丰已不再是为生计拼搏的普通服装生产企业,它开始主动承接艺尚小镇设计产品的转化服务,并将旧厂房打造成服务服装小微企业的电商产业园,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40年来,像高礼根这样的草根企业家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创业淬炼,如今,过上“好日子”的他们开始饮水思源,在特色小镇这场制造业创新实验中,成了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人。
服务小微喜当伯乐
高礼根(右二)在车间与员工交流。 本报记者 姚颖康 摄
“不相信未作牺牲竟先可拥有,只相信是靠双手找到我欲求……”听到车厢里响起流行歌曲《顺流逆流》,夹杂着火车的轰鸣、人群的嘈杂,高礼根从硬座底下起身伸了个懒腰,然后抽出藏在身边的一大包行李。这是1985年的春天,高礼根坐上了杭州去往东北的绿皮火车,他内心五味杂陈:这一趟来,要想办法让村办服装厂告别“苦日子”。
改革开放后,在杭州周边及余杭乔司一带,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家庭作坊、乡镇企业为主的家纺服装产业。当时,高礼根管理了6年的红联绣花厂已经改名为余杭县丝绸绣服厂,但缺少启动资金、发不出工资,惨淡经营的状况并没有改善,厂里主要业务局限在“向省二轻、杭州二轻拿点加工活干干”。
“要谋活路啊!当时听说东北地区服装市场不是很发达,我觉得那里或许有机会。”1985年的东北之行,让高礼根的创业之路从“跌跌撞撞”慢慢绽放出一朵绚烂之花。“沈阳国营二厂的一位经理拿着我的样衣看了又看,她很满意,说要来杭州工厂看看。”这位经理来余杭参观完工厂后,随即订了2万多件衬衣,总价值二三十万元,这是高礼根拿到的第一张大订单。
后来,余杭县丝绸绣服厂改名杭州杰丰服装有限公司,逐渐发展壮大。也许是因为自己创业经历坎坷,将心比心的高礼根乐于当伯乐。2015年6月1日,浙江出台《关于公布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通知》,余杭临平新城创建的主攻时尚产业的艺尚小镇成为首批入选的省级特色小镇之一。杰丰的老厂区刚好就在艺尚小镇一期的规划范围内,当时高礼根已将老厂区改造成杭州555电商创意产业园,专门培育服装电商小微企业,小镇和高礼根一拍即合。
如今,作为艺尚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555电商创意产业园建立了囊括“办公空间集聚、O2O营销导流、电商云服务支撑、智能物流仓配、小微金融信贷、VC接力投资”的一整套专业电商产业园运营服务体系,接受服务的电商企业已超过300家,成为艺尚小镇“以电商促创业”的主要创新载体之一。
为设计师当好“裁缝”
杰丰集团1号楼,浙江省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就在其中。 杰丰集团供图
艺尚小镇有600多名设计师,每当设计版样出来需要转化为产品时,设计师们总会去找几家“钦定”的服装企业,杰丰就是其中一家。这份信任,要归功于高礼根创业40年来对服装品质细致入微的追求。
1989年,余杭县丝绸绣服厂做成了第一笔出口生意——一位台商订了一批服装,销往意大利。高礼根一下打开了眼界。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服装行业竞争激烈。正在这时,浙江省丝绸公司向高礼根抛来橄榄枝:由浙江省丝绸公司、余杭县丝绸绣服厂和莱特(香港)有限公司三方成立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高礼根没有犹豫,很快参与组建浙江华莱顺制衣有限公司。
“出口服装要求很高,我们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从1991年至2000年,华莱顺存在的10年,让高礼根打开了新的局面:市场由欧洲发展到了北美、南美、东南亚、日本等地,产值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
杰丰对服装品质要求近乎“苛刻”,这又刚好满足了艺尚小镇设计师们对服装这个时尚产业的全新定位。
高礼根说,余杭家纺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传统优势产业,带动一方百姓富起来。然而,到了现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增大,自身在产品、产业环境上又出现短板,余杭家纺产业亟待再次转型升级。而立足建设特色小镇,打造产业集群,成了赋予这个传统产业新动能的有效途径。
“取名‘艺尚’,就是要将小镇打造成为充满艺术气息、具有国际时尚产业影响力的时尚大本营。”高礼根说,艺尚小镇最终将带着余杭传统服装企业摆脱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困扰,培育出一个又一个“高端化、精细化”的百年企业,告诉世界这里有个“中国的米兰”。
赋予传统产业新动能
朝气蓬勃的艺尚小镇。 临平新城管委会供图
高礼根说,服装业是一项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很大,但它又是生活必需品,服装人就是要敢于进行一场场创新实验。
2008年,杰丰遭遇了严峻形势。“那个时候,新的厂区正在建设,要投入巨大资金;外销订单减少、汇率降低、人力成本上升。”这时候高礼根已年过半百,但他坚信危机与机遇是并存的。
在尽量稳定外销渠道、参与国际中高端品牌产品制造的同时,高礼根抓紧布局内销业务,开发的自主品牌“First Chapter(第一乐章)”“Paggy(佩吉)”女装受到市场好评。同时,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如今的杰丰厂区,拥有2500多台进口服装专用设备,成了业内一流的现代化服装工厂。
在杰丰的自主品牌服装展区,记者看到这样一幕:门店有哪些客人光顾了、哪位设计师的款式最好卖、哪件衣服被试穿的次数最多……这些信息都能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指导后道设计方向,提高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
“小到企业自己的数据平台,大到浙江省服装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都是为了打造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开放共享的家纺、服装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市场精准分析、资源精准配置、产销精准对接。”谈起服装业的走势,已经67岁的高礼根俨然成了时尚达人,他说,这些“超级大脑”将奠定未来余杭“时尚之都”的地位,集聚杭派女装半壁江山的余杭,终将成为时尚界的一颗明星。
从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到开发区、高新区、科技城,再到如今的特色小镇,在浙江1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像高礼根这样的开拓者都在试图用最小的空间资源,达到生产力的最优布局。数据显示,创立3年来,艺尚小镇已有405家时尚企业落户,招引服装区域性总部31家,搭建互联网时尚平台18个。
乐为他人做嫁衣
记者 李丹超
特色小镇一出世,便被赋予对浙江区域经济“革故鼎新”的使命,然而要达成使命并不容易。产城人融合的前提是稳固且可持续的产业基础,这仅靠政府提供政策环境是不够的,更需要相关企业自主聚合、筑巢引凤。这期间,有分量的企业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杭州云栖小镇,依托阿里巴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引进涵盖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各领域的涉“云”企业;比如宁海智能汽车小镇,吉利知豆入驻后,吸引了多个涉及电机、电池、整车、汽车零部件等配套产品项目落地,形成了特色产业集聚。
这种“老带新”意识,早就成了浙商间的奇妙共识和主动行为。在采访的时候记者发现,高礼根创业的40年,虽没有过大红大紫,但他和杰丰,正是众多浙江传统制造企业的生动缩影:他们为求生存步步为营、顺应时代主动求变,在自身发展壮大之时不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乐为他人作嫁衣。
当下,我们迎来浙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特色小镇代表着浙江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浙商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弄潮儿,只有二者携手起舞,才能让众多浙企成为常青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