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跟着大国工匠“造飞机”
220多名一线技术工人是“西子航空”十年积累的最大财富
2019年01月21日 06:26:0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祝梅 通讯员 金剑

在西子航空,资深青年技术工人以“一对一”的形式带领实习生尽快熟悉航空制造领域。 记者 董旭明 摄

  浙江在线杭州1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祝梅 通讯员 金剑)十年磨一剑。2019年,西子航空10岁了。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新垦路277号,“西子航空”所在地。从杭州市区驱车至此,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但真正走进生产车间后,我们才发现,在航空制造这个行业,10年只不过是起步。让董事长王水福感到“值”的是,他们的努力换来了欧洲空客、美国波音、加拿大庞巴迪、中国商飞、中航工业等航空巨头的飞机零部件订单;不断增加的航空特种工艺资质认证;以及他内心最看重的,已经有220多位的一线技术工人团队。“他们是西子航空的宝贝!”王水福说。

  其实,他们还不仅仅是西子航空的“宝贝”。正如西子航空填补了浙江在航空高端制造领域的空白一样,这些大国工匠们,也是浙江制造迈向中高端的一个个“追梦人”。

  匠心

  零部件间误差要保持在0.04毫米到0.5毫米区间

  “我可算‘老人’了!”面对我们“如此年轻”的感叹,1991年出生的陈张杰一见面就来了个“暴击”。从2014年8月进入西子航空,不到5年时间,他已成长为一线主管,负责空客A320飞机货舱门框首件研制项目。

  “从这到这,都是我的工作区域。”他张开双臂比划着,我们瞅了瞅,这距离,够跑个50米了。在这条“跑道”上,分布着A320飞机货舱门框装配项目的多道工序。而装配,正是飞机零部件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大工序。

  “保持铰链的同轴度是其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陈张杰带我们走上被透明薄膜包裹的工作台,货舱门框的“骨架”清晰呈现在眼前。如同人的脊柱,一节节的铰链零部件看起来都相同,却也有着细微差别,能否通过手工微调让它们稳定在同一条轴线上,决定着货舱门能否顺畅开合。

  “零部件之间的误差要保持在0.04毫米到0.5毫米区间内,这根检验棒能顺滑地抽插,基本上就能进入下一步模拟检验了。”陈张杰把检验棒递给我们,我们来回试了几个回合,嗯,如丝般顺滑。他告诉我们,头一回做这项微调工作时,3人需要调20天,到现在着手第四架的装配时,工匠们调好同轴度只用3天就够了。

  在西子航空的生产车间,时间是个相对概念。所有试炼都在磨练工匠们的耐性,而在一次次周而复始的生产中,他们的速度和经验都在默默提升。从承接C919大飞机应急发电机舱门和辅助动力装置门的研制工作到现在,西子航空可承接的零部件制造订单越来越多,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A320飞机货舱门框就是去年7月底开始承接的新项目。

  在航空制造领域,一个制造项目从立项到首件交付至少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这个过程中,熟能生巧的“经验值”积累很重要,不变的是,精益制造是航空制造业的奥秘所在。

  角落里空调上贴着的“产品温湿度要求标识”揭开了工作台透明薄膜的秘密:为确保产品品质,针对不同的工艺流程,工作区间需要调整到特定的温度和湿度。“这张标识是写给实习生们的。”陈张杰告诉我们,在实际的飞机零部件生产制造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成败,任何差池都要尽力去避免。

  他给我们展示了一把特别的塞尺,从0.01毫米到0.55毫米,折叠在一起的铁片厚度不同,它们要对应不同的生产标准,“钻”到每一条间隙里去反复检测。要说工作这些年最大的收获,陈张杰觉得,自己在面对一个新项目时已经能熟练地捋出顺序和思路了。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花开月明。西子航空的展厅里有一面价值上亿元的航空认证资质展示墙。截至2018年年底,西子航空已取得了287项特种工艺资质认证,每一张证书背后都有坚守与苦累,而每一次数字更新背后,是西子人更近一步的航空梦。

  恒心

  钻好一个孔要练习成千上万遍

  和陈张杰一样,1993年出生的陈佳威5年前进入装配车间时还是学徒,现在已是庞巴迪C系列飞机前起落架舱装配环节的负责人。这是西子航空目前“含金量”最高的项目之一。

  庞巴迪C系列飞机前起落架舱的装配由7个部件组成。“最开始接手时,中顶壁这个位置是比较难的。”他让我们关注连接处,“和一般铝件不同的是,这个连接处采用钢件,硬度不同、很难打孔。”陈佳威说,这个难题,最终是在与庞巴迪驻厂专家的交流中解决的——他们找到了更合适的钻头。

  定位、钻孔、施铆,对航空制造业的工匠们来说,这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也是入行装配车间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正式上岗前,学员们要在培训中心接受为期3个月的实操培训及考核,学习定位、装配、钻孔等多项技能,为增加培训的实用性,培训采用的都是1∶1的飞机零部件生产原料。

  “施铆的难度在于要保持垂直度。”陈佳威告诉我们,一块飞机零部件上往往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铆钉,工匠们要为每一颗都找到正确的位置,铆钉施得正,部件接合才能严丝合缝,而为了减少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的阻力,每颗铆钉凸出面板的程度不能高于0.13毫米。

  施铆需要两人配合,陈张杰和陈佳威组队为我们示范了这一过程。伴随钻头略显刺耳的声音,一颗铆钉很快就在铝板上“就位”。这看上去似乎并不是太难,对航空制造业知之甚少的我们决定尝试一下钻孔。省去定位环节,我们在铝板上选了一个点就开工了。约摸过了10秒,面板上只留下一个浅浅的坑。“你在钻孔的同时还要利用气压给铝板施力。”西子航空培训中心赵主任接过电钻为我们示范,标准的90度直角开钻,我在心里默数三声,一个钻孔已经成型。

  嗯,这看上去也不是很难啊。接过电钻,我们脑补着赵主任的指导开始第二次尝试,三秒钟后,“跑轨”的钻头在面板上留下了一道波浪刮痕。“呃……这个水平,是不是进车间第一天就好回家了?”我们小心翼翼地询问,赵主任笑了,“没,很多人刚开始都这样”。

  在一块块标注姓名的铝板上,学员们每天要打500个孔。“500个里会有出错的吗?”“自然会有,最开始你会觉得懊恼、丢人,但必须通过不断练习去提升自己,降低出错率。”陈张杰告诉我们,铆钉如果出错,要用小一号的钻头小心地拆下。他打趣说,因为拆了太多回,自己掌握了娴熟的拆铆钉技能。

  “培训和实际最大的不同,是那种有可能前功尽弃的压力。”陈佳威说,尽管练习了成千上万遍,面对正式工件,你依旧很难做到“放心大胆”。“练习时候出错你有机会去补救,但正式工件出错就可能意味着机械加工、表面处理等前序环节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如果不能挽回,还会给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

  “喏,这么一块工件,大概要3万元左右。”陈张杰指着一块A320飞机前起落架舱的壁板。“……嗯,那我刚才那种失误如果发生在这块板上,是要损失3万元吗?”“你这个可以补,但大概也会损失2000多元。”

  仔细仔细再仔细,除了严谨别无他法。陈佳威跟我回忆起自己“转正”时的事,那时临近春节,带他的师傅因春运车票紧张不得不提前出发回家,“顶岗”上阵的他独立操作壁板,每次开工前都要反复确认两三遍。“慢一点不要紧,出错了也不要紧,但你千万不能隐瞒,因为在航空制造业里,隐瞒就是犯罪。”

  诚心

  什么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热爱航空

  在西子航空另外一款产品——空客A320飞机前起落架舱的装配区域,几位工人正忙着打孔、施铆。“这里是我们的起点。”陈佳威指了指一身鲜蓝色工装的工人,“这种比较鲜艳的颜色是实习生,按照公司的要求,我们会‘一对一’进行一年或半年的指导”——别看年纪轻,他俩已经带了几个徒弟了。

  比对陈佳威、陈张杰的深蓝色工装,眼前的景象颇有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氛围。可赵主任远比我要心潮澎湃,西子航空的培训中心是他2015年带头创立的,工作了近50年,干了一辈子航空事业的他,依旧用他的亲身经历诠释与传承着工匠精神,为中国航空事业不断培养新鲜的血液。

  在西子航空,工匠们有很多途径和机会去提升自我。

  前不久刚举行的第七届西子联合奥林匹克技能大赛上,陈张杰获得了装配铆接高级组的第二名。陈佳威连连喊着“失误了失误了”,但赵主任告诉我,他曾连续两届拿了第一名。

  让我们意外的是,陈张杰大学在武汉学的是建筑专业,陈佳威念的是浙师大,都和航空制造风马牛不相及。“航空制造不比其他行业,市面上很难直接招到合适的人才,西子航空创造条件去培育工匠,选的就是一条从无到有的爬坡路。”赵主任告诉我,要进入西子航空的生产车间,专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热爱航空,能不能精益求精、全心全意地投入。

  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并不是这间车间的主力,事实上,90后才是一线技术工人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平均年龄在23岁到25岁。赵师傅告诉我,如今经自己培训上岗的优秀青年技工已有120多位,西子航空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年1月就共同设立了西子航空工业学院,定向培养航空制造产业人才,但人才紧缺依旧是西子航空在发展壮大中要去面对的关卡。“就拿空客A320飞机前起落架舱项目来说,我们现在每个月能出产16架份左右,如果人员充足,每个月可以完成20架份。”

  但该慢的还是得慢。赵主任告诉我们,要从培训中心毕业,学员们必须交出一个合格的首饰盒。“除了钻孔、铆接,首饰盒的表面质量、开关关合度等也都是衡量首饰盒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准。”他说,首饰盒考察的是工人们的综合装配技能,在10到12天的时间里,工人们需按照作业指导书独立完成首饰盒的制造。从独自思考到理解、执行,每一位工人都要成长为多面手。

  面对量大时间紧的交付任务,加班对两个90后来说已稀松平常。“不累,小时候住在笕桥镇,天上飞过一架飞机能兴奋好久,大二时听说西子要造飞机零部件,我知道这是离梦想更近的地方。”陈张杰告诉我,之前有半年时间,公司曾派他去中国商飞学习装配,“你有机会看到整架飞机,眼界更宽了。”

  这是一个越来越真实的梦。陈张杰说,出行坐上空客A320飞机的那一刻他就会想:“这架飞机的前起落架舱会不会就是我们公司制造的?说不定有颗铆钉就是我打的!”

  临别前我们想起一个问题:当初你们的首饰盒做得怎么样?“都当作礼物送给外宾了。你看到的指导手册都是我俩一边做首饰盒一边编的。”没想到他俩更得意了。

  我们想,这是独属于这份职业的骄傲与自豪,也是这间车间里最无价的宝藏。

陈张杰告诉记者,负责的空客A320货舱门框首件研发项目是去年7月底开始的新项目。 记者 董旭明 摄

像珍惜大熊猫一样珍惜工匠

  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 王水福

  工匠对西子而言意味着什么?我常说,工匠是我们西子宝贵的“大熊猫”,希望有更多的“大熊猫”在西子涌现,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端制造业需要高端人才。中国的大熊猫宝贵,但是中国大国工匠的数量比大熊猫还稀缺。要想在世界舞台上有竞争力,需要一大帮有工匠精神的人。青年技术工人要成为“中国制造强国梦”的中坚力量,没有一支精益制造的产业工人队伍,要走向中高端是迈不开步子的。

  航空制造业就是高端制造、先进制造的典型代表。大飞机是目前全世界零部件最多的机器,约有400多万个零部件。如果能把每个零件做精做专,做到世界前列,我们的制造水平就不得了,但这不光需要设备,更需要匠心。

  西子每年举办技能比武大赛,已经办了七届。这些年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坚持办这样的比赛,原因就3点:为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为我们员工的体面生活。高端制造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工匠是基础的灵魂。重视工匠、尊重工匠、为大国工匠的成长提供一方沃土,就是让民族工业更强、让国家更昌盛的具体举措。

  一步步攻坚克难,在航空领域耕耘到第十年,西子手中握着的“门票”越来越多,这些“门票”是浙江制造向更高水平进发的通行证,也是企业追随时代步伐,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敲门砖。这背后,精益制造是我们的硬实力,工匠精神就是我们着力培育的软实力。

  高端制造业的春天到了,扎稳马步、练好内功,向高端制造业不断进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大国工匠一同前行。

标签: 航空;工匠;张杰;航空制造;装配;首饰盒;制造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