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名额缩水、门槛提高,自主招生踩刹车——
捷径少了,高考之路怎么走
2019年04月11日 06:19:30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马悦

9.jpg

2月27日下午,嘉兴第五高级中学高三(1)班教室里,同学们将写有高考心愿的千纸鹤放进心愿瓶。(资料照片)拍友 李剑铭 摄

  浙江在线4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悦)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已密集启动,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在内的80所高校相继发布了自主招生简章。与往年相比,不少高校招生规模明显下降,并将报名门槛设为“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以上”。此外,还多了专利、学术论文不算报名条件,降低分数优惠,增加体质测试等新规定。从某种程度上说,今年的高三学生遇上了“史上最严”自主招生。

  今年的自主招生究竟“严”在哪?为什么要收紧政策?面对这些变化,考生又该如何应对?近日,本报记者展开调查。

  自招名额大减

  录取门槛提高

  今年,全国共90所试点高校有自主招生资格。对比去年,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不少高校都对自主招生名额进行了压缩。

  比如,武汉大学自主招生计划数由去年的350人减少到192人,下降45%;中国地质大学自主招生计划为110人,相比去年的225人,已经到了“拦腰砍”的程度。一位家长感慨地说,今年想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国内顶尖高校的学生,已经被关上了半扇门。

  人数削减是一方面,各类限制条件也让自主招生这条路“三步一门槛”。

  今年,权威性高、公信力强的学科竞赛成为不少高校的“标配”。清华大学的最低申请条件只有7个奖项:五大学科联赛(数学、物理、信息、化学、生物)省级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四等奖。

  而在去年,清华大学对报考条件的要求还非常宽泛,除了上述奖项,还包括“在科技发明、研究实践、文学创作等方面具有突出表现”“在人文与社会、创新与设计等方面具有突出才能或在相关学习实践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科竞赛成绩要求‘省级一等奖及以上’,作为自主招生的选拔标准还是很具说服力的。”一位资深教育专家表示,每年学科竞赛省级二等奖、三等获奖者众多,而省一等奖除了获奖者需要强劲实力外,还要在教育部门官网公示,含金量不言而喻,自然也就成为学生是否真正拥有学科特长的基准线。

  而在过去,拥有这些奖项的学生,高校给出的优惠降分政策很丰厚——有降20分至60分不等的,还有直接降到一本线录取的。比如,2017年杭州高级中学优秀毕业生俞舒扬,因为多次参加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的比赛,拿到过三次一等奖。在当年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中,他获得约80分的优惠。

  不过,这样的“礼包”很难重现了。今年,高水平学校清一色地降低自招降分幅度,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认定的优惠降分一般不超过20分。在已发布自主招生简章的院校中,记者发现,只有10余所院校保留了“降一本线录取”的大额降分优惠,但都有着一致的要求:特长或潜质特别突出、少数优秀学生才有资格。

  此外,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取消了部分文史类专业的招生,或是在招生计划中削减相关文科专业的招生数量。虽然清华大学招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取消文科专业不代表文科生不能报考,但相比理科生,文科生确实少了很多机会。

  今年,还有一招杀手锏堵住了不少学生的路——论文和专利不得作为申报材料。清华大学2019年招生简章已明确规定“无需提交论文、专利信息”,一些高校还特别明确“论文和专利不得作为申报材料上传”。

  从考试内容和形式看,除了传统的笔试和面试,体质测试也成为众多高校考核的内容。观察各校的招生简章,体质测试的项目和评价标准各有不同。部分学校仅将体测成绩作为录取参考,也有学校将体测成绩纳入总分,还有不少学校对体测不合格的学生“一票否决”。

  回归教育本质 力挺公平公正

  对于这些改变,不少人深表赞同。作为参加过自主招生的过来人,浙大大二学生小傅说,自主招生的选才模式,很难让农村孩子从中受益。不少家长也表示,自主招生中,论文弄虚作假、恶性竞争频频出现,现在这些漏洞堵上了,是好事情。

  不难看出,面对“自主”,社会各界更期盼着公平。

  2003年,全国开始通过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自主招生设立的初衷,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一种补充,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

  然而,随着门槛逐渐放宽,自主招生成为了专才生的绿色通道、尖子生的兜底保障,令不少学生、家长趋之若鹜。有数据显示,自2015年到2018年,自主招生每年报名人数从16万激增至80万多。自主招生的报考人数增长率,远远高于全国每年的高考报名总数增长率。

  与此同时,各类问题也渐次凸显:原本是为了赋予高校更多自由权的“自主”,成为暗箱操作的“培养皿”,催生了“量身定制”的专利、“专业代笔”的论文等,在打造出一群光鲜靓丽的“天之骄子”的同时,也打破了高校招生的公平性,衍生出大量招生腐败行为。

  越来越多学生获得自主招生优待的同时,也让原本想通过普通高考上一流大学的学生和家长坐不住了——“没加分,上名校越来越难!”

  一位高中校长曾尖锐指出,十几年来,自主招生给了很多家庭一个并不正确的美梦,好像孩子不用在每一科都综合发展,只要有一科比较出色,再多拿几个奖,就能降分被名校录取,这明显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自主招生的目的是尽可能招到真正拔尖的学生、为‘偏才’‘怪才’提供更多机会。”安吉高级中学副校长叶军一针见血地指出,自主招生目前的最大问题是过于泛化,当下的纠偏正是要解决这一状况。

  去年底,教育部发布了《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严格规范、加强监督,切实提高特殊类型人才选拔质量。今年1月初,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十严格”要求,从招生政策、招生程序和监督管理等方面严加规范,要求高校严格报名资格条件,不得简单以论文、专利、中介机构举办的竞赛(活动)等作为报考条件和初审通过依据。

  增强综合实力

  静心学安心考

  重拳出击下,公平性有了保证。然而,政策的“突然袭击”也遭到了一些家长的“埋怨”。如何应对新政策,成为学生和家长们的关注点。

  “孩子从小学或者初中就开始拼竞赛,高一就开始‘啃’大学课本了,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努力才得了学科竞赛省级二等奖、三等奖,现在突然被自主招生‘抛弃’,难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有家长说,政策突然收紧,没有过渡期,对孩子来说有点不公平。

  “倘若把竞赛的精力都投入到平时学习中,岂止能提个20分!”一些家长心有不甘,担心千辛万苦换回的学科竞赛省级二等奖、三等奖就此“烂”在手里毫无用处。

  对此,叶军给出了建议:“对于这些拿到学科竞赛省级二等奖、三等奖的考生,只要高校招生简章中没有明确表示只要奥赛国奖或省一等奖的,报名条件中有‘学科特长突出’‘有创新潜质’等兜底条款的,都可以去试一试。”在他看来,这些学生能在学科竞赛中获奖,能力毋庸置疑,可以把握优势,尝试“三位一体”招生。

  而在杭州高级中学校长蔡小雄看来,对于那些真正有特长的学生,自主招生、“三位一体”招生这些通道并没有关闭,浙江的新高考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今年高校自主招生的变化,实际上是提高了高考裸分的含金量,可以让大部分学生安心地参加高考。”

  王女士的儿子小袁在杭州学军中学读高一。前不久,小袁刚参加完省生物、地理两门学科的竞赛初试。王女士直言:孩子能进复赛就继续,如果进不了就准备退出,毕竟要先保证高考成绩。“正走在竞赛这条路上的学生和家长需要好好权衡一下,是否还要继续下去,这样的付出究竟值不值得?”

  “竞赛依然可以参加,但主要是凭兴趣,而不是非常功利地和升学挂钩,要在学科竞赛和高考中寻找一个平衡点。”蔡小雄说,今年自主招生政策的调整,对学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以让学生理性面对高校选拔,静心学习。

  “人之才器,各有分限,大小异宜,不可逾量。”叶军说,当前,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反而简单起来了——在学科特长和综合成绩上进行合理规划。

  “成绩是综合评价的基础,高考总分达到650分以上的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合理参加自招名录里列举的竞赛,如果没有成果,立刻停止,不然得不偿失。”叶军说,未来,文理不分科、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教育必然成为趋势。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始终保有对知识的渴望,这样等到他要参加高考时,综合实力必然不会差,也必然能获得更多高校的青睐。

  记者手记

  文理不再泾渭分明

  在自主招生政策“全面收紧”趋势下,有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很多学校取消了文科专业的自主招生。比起理科生仍然可以凭借过硬的竞赛成绩作为高校敲门砖,文科生已经很难找到这样的渠道。

  文科真的不重要了吗?记者认为,从“招生缩减”断定文科式微,未免有些片面。事实上,文科专业自主招生的相关政策调整,被业内人士视作“自主招生改革公平性”的一种体现。如果对这一举措过度解读,难免容易断章取义。

  在往年的自主招生过程中,很多高校对文科专业的条件设定较为模糊,如采用“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等词语进行描述。相对于理科专业,文科专业缺乏像五大“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这样权威性高、有公信力的学科竞赛,很难有一个比较公正、广为接受的判断标准。另外,文科专业自主招生在材料审核、招生面试的流程中,相对理科而言主观性较强。

  在此背景下,对招生规模做“减法”,是守正之举,也是创新之为——不是文科无用,而是文理不再“泾渭分明”,这也是新高考改革的初衷。

  对于这一点,美国希拉姆学院的举措或许值得借鉴和参考。针对当下新一代大学生更追求实用至上的特点,该学院院长洛莉·瓦洛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文科”的教育理念,即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形式、更有价值的实习实践经历,以及“一个更加连续性的学习路径”,使学生获得以前从未有过的、更加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必然不会是“跛脚”的,文理同样重要,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缺一不可。


标签: 招生;学生;高校;家长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zjxw/201904/W02019041127794760346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