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中外专家在浙江外国语学院共话浙江“一带一路”建设
集众智汇众力,聚焦开放强省
2019年11月20日 05:00:34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金薇薇
  浙江在线11月20日讯 历史发展、文明繁盛、人类进步,离不开先进思想的引领。11月15日,开放浙江与“一带一路”建设智库论坛在浙江外国语学院举行。

  本届论坛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浙江外国语学院主办,浙外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承办,旨在梳理总结浙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促进浙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推动浙江“一带一路”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邵清出席论坛并致辞。浙外党委书记宣勇致开幕词,副校长张环宙主持开幕式。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张钱江、浙江省发改委对外开放处处长谭燮良以及相关企业代表、中外学者等作主旨报告。浙外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原校长周烈主持主旨报告。

  会上,中外智库专家和企业界代表还进行了两场圆桌对话,与会代表从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角度,集思广益,汇“智”登新“高”,为建设开放浙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言献策。

  沈国明

  中国巨石发展战略部总经理

  企业国际化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所处行业的竞争态势作出战略选择,国际化最根本的目的是市场和技术,在投资过程中要兼顾经济效益和风险控制。“走出去”过程中,企业会面临文化冲突、汇率波动、政局不稳、法律风险等诸多风险。企业在国际化的初始阶段就要重视内外协同,组建内部专业团队和外部咨询团队,并在国际化项目的推进和落地阶段,建立员工互相包容的文化,提高本土化率。

  ——《浙江企业国际化的路径和思考》

  纪韶融

  中德对话论坛德方总秘书长、博世基金会中国事务高级经理

  “丝绸之路”最早是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的。但目前,不少欧洲人对“一带一路”概念的理解还不深,甚至含有误会的成分。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中国应加强自我认同,自觉承担起大国的地位和责任,更加注重人文外交和软实力建设,帮助全球各国更好认识世界、认识中国。如开展高质量、创新型的国际人才培训,将“一带一路”全球愿景与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相结合等,都是实现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

  ——《古史、故事、股市——德国人眼中的人文外交》

  伊西祖恩·迈克尔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尼日利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工业化、创造就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等领域为世界带来机遇。非洲国家应深度参与这一倡议,推动非洲经济全面发展。

  ——《中国和平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国家形象》

  陈健

  浙江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

  基于目前包括创新型自贸区在内的新型国际化平台,从“一带一路”带来的全方位开放大格局、新步伐着手,提出新型国际化服务平台的核心内涵以及政府、中介、企业和高端智库之间的互动机制,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公共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等财政政策;支持设立海外产业基金等金融扶持政策;允许在土地管理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等土地政策,等等。

  ——《新平台、新推力——加快搭建新型国际化服务平台,助力中小企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马晓霖

  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溪学者”杰出人才、教授

  “一带一路”倡议破解中国困境,引领全球发展。“浙江走出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资本、农业、渔业、港口、电商、商品、制造等多方面,可以使“企业走出去”全方位发力。浙江未来应在明确分工、充分调研、市场导向、多元参与、精耕细作、入乡随俗等方面加大研究布局,突破人才、产业以及结构瓶颈,使浙江进一步在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与浙江走出去》

  朱李鸣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

  要充分发挥浙江的民营经济、华侨华商、数字经济以及标准化等方面的优势,着重在港口合作、数字贸易统计、油气全产业链、海洋合作、科教合作等领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金健人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首席专家、教授

  韩国“新南方政策”的推行,体现了东盟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中、韩、东盟之间优势互补,合作前景广阔。

  咸佩心 浙江外国语学院德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

  要以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浙江外国语学院正在尝试以良渚文化虚拟仿真实验为抓手,结合当前德国汉语教学现状,在外语教育中融入中国文化,让中国故事走进学校,走进中外学子心中,同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莱娜塔·赤赫洛娃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捷克研究中心研究员

  捷克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中捷两国贸易投资合作历史悠久,加强两国经贸合作符合两国的战略利益。尤其是浙江对捷克的高质量投资项目,已产生显著经济效应,促进了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进一步合作。建议增加对捷克进口和基础设施投资,并制定推动贸易平衡等对策。

  穆罕默德 浙江工商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国与中东、非洲的友谊源远流长,“一带一路”倡议给中东以及全球的经济发展带来极大优势,应加强与中东、非洲国家合作,携手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肖克 中国人民大学中东非洲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带一路”倡议中,构建与沿线阿拉伯国家的良好合作关系是中国对中东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

  达纳拉萨姆 印度阿查里亚班加罗尔学校主任,温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教授

  浙江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发挥在贸易、服务、金融、教育等方面的优势,提高对外经贸水平,体现“浙商精神”。

  夏建忠 万丰奥特控股集团海外投资总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文化差异显著,给双边经贸合作带来巨大挑战,应努力加强彼此有效沟通、相互理解、建立信任。

  邵龙河 汇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通民众的宣传力度,并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丁德坤 美国浙杭同乡会会长、杭州侨商协会执行会长、浙江中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使馆、行业协会、华人华侨等多种渠道,深入了解东道国的国家法规和市场状况,有效化解政治、市场、文化等诸多风险因素。

  闫国庆 浙江万里学院副校长、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教授

  应以创新思维整合资源,以“产业+资本+区块链”的模式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建设思路。积极建立企业、大学、智库联盟,实现信息互通。

  赵建华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副院长

  民营企业是浙江企业“走出去”的中坚力量,发展基础良好。

  政府应加大对民营跨国公司的培育力度,强化规划指导、有效化解融资困难、加强与本土经济的共赢发展。

  周玲 浙江工商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阿拉伯语系主任、教授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相互了解相对缺乏,应进一步加快双方人文交流,更好实现民心相通。

标签: 人才;交流 责任编辑: 孙璐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集众智汇众力,聚焦开放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