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浙江省昆剧团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曾被称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经典昆曲《十五贯》,将于本月18日,在相隔50年后,再次晋京,在全国政协大礼堂演出。今晚,复排后的《十五贯》将在浙江胜利剧院首演——这是一次没有丝毫改变的还原。
“这是一次纪念性的演出。所以,我们会保持50年前的原汁原味”。浙江昆剧团团长林为林介绍说。
据介绍,此次浙昆复排《十五贯》,由周传瑛之子周世琮担任导演,主演则由团里“世、盛、秀、万”四代昆剧演员共同担纲。
舞美设计还是50年前的那个
在复排的《十五贯》职员表上,记者发现了50年前《十五贯》的舞美设计裘云飞的名字。50年前的那个春天,就是他打造出《十五贯》的舞美,结束了昆剧“赤膊”的舞台表现形式。
昨天下午,记者辗转找到了裘云飞的家。今年92岁的裘云飞告诉记者:“其实,现在的舞台是年轻人在做。只是他们保留了原来的舞美设计,因此,演出单上还会有我的名字。”
裘云飞至今仍记得,在《十五贯》第一场“鼠祸”中,现场只有一块平布、一张桌、一个肉案,肉案上放着一盏油灯、屠刀,和一块“尤记肉铺”招牌。简简单单的几件道具,点明了环境和人物身份。裘云飞设计的《十五贯》舞美曾在1981年被评为浙江省优秀舞美设计奖。1982年,他还参加过全国舞台美术展览。
同样让人回味的还有舞台上的灯光。当年的灯光师俞康向记者介绍说:“那时候在北京演出,很多剧院都没有专业的灯具。后来,我们从中国评剧院借了30多个灯,《十五贯》一出戏,大大小小用了100多个灯。”俞康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形容,“那(100多个灯的)规模,和现在的一场大型演出差不多。不过,那时候的灯比现在大多了。”
黄源先生和《十五贯》的诞生
听说《十五贯》要晋京演出,黄源先生的夫人、今年89岁的黄老太太也十分感慨。她激动地对记者说:“今年是黄源诞辰一百周年。如果他知道自己一手改编的《十五贯》在50年后,能再次晋京演出,一定会觉得很欣慰。”
黄源与昆曲《十五贯》改编的来龙去脉,凭她的记忆是这样的:
1955年秋的一个晚上,“国风”苏昆剧团(浙江昆剧团的前身)在杭州三元坊解放剧场演出《双熊梦奇案》,时任省文教部副部长、省文化局局长的黄源陪同当时的上海电影局局长张骏祥等前去观看。看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出好戏。黄源更觉得这出戏可以改编成一出反主观主义的好戏。当天晚上回到家,他便找出了《缀白裘》集子,选择了《双熊梦奇案》中的四出折子戏,反复细读,慢慢推敲……
随后,由黄源领导的主创小组夜以继日地工作,只用了二十几天的工夫,便完成了《十五贯》的改编:将二本戏改一本,二条线改一条线;只有熊友兰、没有熊友蕙;只有苏戌娟、没有侯三姑………最后,他定下了主要演员周传瑛、王传淞等人。
黄源认为,戏因十五贯钱而起,祸因十五贯钱而生,所以就将戏名定为《十五贯》,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在近一个月排练后,《十五贯》开始在杭州登台亮相。后来,《十五贯》又轰动上海滩,既而赴京演出。
此后,《十五贯》便一路姹紫嫣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