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第26批援马里医疗队队长蒋益华——我在万里之外守护生命
2019年02月06日 07:42:38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陈宁

  浙江在线2月6日讯“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它……”

  当地时间2月5日,当中国驻马里大使馆内响起《绒花》的悠扬旋律时,蒋益华的心正与故乡和亲人紧紧相依。此时此刻,他与祖国相距1.3万公里。

  这是中国第26批援马里医疗队出征的第25天,也是队长蒋益华在异国他乡度过的第3个农历春节。马里首都巴马科一如往常的平静,但参加在马里华人华侨联谊会的医疗队队员们却心潮澎湃。万里之遥,团圆是什么?“我和我的家人每时每刻都不曾阻隔。”电话里,三度援非的蒋益华这样说道。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团圆”二字已经生出更温情、更持久的深意……

CshKHVxZuNmACPA6AAP2psXikGQ518.jpg

  “祖国,永远在我心中”

  当地时间2月4日,“新家”巴马科,蒋益华和队员们在驻地食堂和着面粉、擀起面皮,中国年味在这一方小小餐桌上流淌开来。他用手机拍下一张照片,发给远在故乡的妻儿。

  同一天,老家桐庐,正洋溢着浓浓的春节气息。蒋益华的妻子池根英为13岁的儿子换上新衣服后,端坐在桌前,守候着一个来自远方的越洋电话。

  马里的网络信号并不好,画面、声音只能断断续续传送,一家三口终于在这个农历春节“团圆”了。

  通着视频电话,蒋益华的思绪被拉回16年前。2002年7月,他作为中国第17批援马里医疗队锡加索点的随队翻译出征。援非路上,蒋益华最牵挂的是热恋中的女友。

  2003年农历春节,身为护士的池根英主动留在科室值班。除夕夜,她特地买了一张越洋电话卡,“尽管攒了一肚子要说的话,可电话接通后,我们却激动得什么也说不出口。”

  那是通讯尚不发达的年代,更多时候,两人靠着漂洋过海的书信联系。在一封封手写的信件中,蒋益华描述着简单却不单调的非洲生活。渐渐地,池根英有了一个新梦想:“我向往那里,我也想到非洲去。”

  在马里驻地的食堂里,墙上一面五星红旗的上方,6个大字鲜红醒目:祖国在我心中。过往岁月里,这句话让蒋益华和一代代医疗队队员们坚信:祖国与亲人就在身边。

  “他乡,我们坚守担当”

  蒋益华回国仅仅一年后,中国第11批援中非医疗队召集队员,已是夫妻的蒋益华与池根英没有犹豫,共同踏上援非征程。

  在浙江省对口支援的医疗援助国中,中非的条件最为艰苦,两年时光,夫妇俩始终在岗位上展现着坚守与担当。

  医疗队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在中非的班吉友谊医院,身为随队翻译的蒋益华主动做起“生活管家”,打点着队里的琐事。当地卫生条件较差,经常有队员感染疟疾卧床不起,临床医生们忙着抽血、打针,蒋益华就和其他队友为生病的队员做家乡特色小吃,让他们在异乡感受到家人般的关怀。妻子池根英的工作同样不轻松,一次,一位非洲病人生命垂危,她与其他几名医疗队护士放弃休息时间,轮流在床边守护,直到病人病情一天天好转。

  蒋益华依然记得,2005年的农历春节,15名队员聚集在驻地食堂里,他们围坐在小小的电视机前,看着央视的春晚直播,谈论着援非一年的得与失,欢笑声中,有队员跟着熟悉的节拍轻轻哼起《难忘今宵》,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家人,我与你们同在”

  2018年底,当第3次援非任务摆在面前时,蒋益华依然没有犹豫。

  但这一次,池根英犹豫了:家里有年逾七旬的父母,还有正在小升初的孩子。不过,她更理解丈夫对非洲的深情厚谊。

  第3次援非,蒋益华以医疗队队长的身份出征。抵达马里驻地后,他带着24名队员举行了升国旗仪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每个人都感受到了来自祖国和人民的重托。

  这是一个奋斗者的时代,梦想属于每一个人。“我有一个梦想,希望我的家人平安健康,希望医疗队的绵薄之力能给非洲医疗环境带来改善。”蒋益华说,半个世纪以来,援外医疗是一种精神、一种象征,激励着更多人不畏艰苦、无私奉献。

  因为有爱,因为牵挂,万里之遥,他们与祖国“团圆”了。


标签: 医疗队;非洲;队员;马里;团圆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201902/W0201902065688326292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