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晚,省人民大会堂暖意融融。
2018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经过前期各地各部门推选、专家评选,10位浙江骄傲年度获奖人物从20名提名人物中脱颖而出。
2018年,或许成功,或许失意,或有收获,或有遗憾。但总有一群人抒写动人的故事,让我们一次次拥抱了太阳照常升起的温暖。
这一年,谢谢他们,让我们始终相信,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好。现在,就让我们共赴一个美好的心灵约会,一同体味凡人善举的力量。
“药神”丁列明:打破国际垄断,研发出中国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
首先出场的是丁列明博士,大家特别爱尊称他为“药神”。丁列明却说:“我不是药神,我的心愿是让老百姓吃得上、吃得起抗癌药。”
2002年下半年,已在美国站稳脚跟的丁列明决意回国,白手起家在杭州余杭成立贝达药业,开始了研发抗癌药之路。那绝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因为经过10年的打拼,他已在美国事业有成、生活无忧,实现了当年出国时心怀的“美国梦”。
但他却不愿就此止步——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和奋斗,2011年,丁列明和创业伙伴们着实给中国的医药界带来了惊喜:中国的第一个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凯美纳在贝达出现,打破了进口药的垄断,其疗效和安全性优于进口产品,让中国肺癌患者用上了价廉质优的靶向抗癌药。
“为帮助中国的晚期肺癌患者,凯美纳2011年刚上市时,我们就将价格定为同类进口药的60%,当时病人如果用进口药一个月费用需19800元,而用我们的药一个月才11800元。在参加首次国家卫计委等部门主导的药品价格和医保谈判时,我们主动承诺将售价下调54%,2018年我们再次响应国家号召,又降价3.86%。现在,凯美纳的价格是同类进口药的30%-40%。”丁列明说。
现在,凯美纳已进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医保病人的经济负担已大大降低。让正处生命倒计时的癌症病人吃得起药。丁列明做到了。
丁列明说:“贝达目前有8个抗癌药正在研发,已有3个进入最后临床阶段,2019年预计会又有3个价廉质优的抗癌药上市。”
属于他的颁奖词:人间最高贵的善良,是对生命的敬佑。你出发了,开始一场煎熬的人生竞逐。难关,我闯。风险,我担。诱惑,我挡。良药济苍生的誓言,你一路坚守。科技造福民生,你是无需加冕的英雄。
排弹专家王厚鑫:赢了,可以回家;输了,就是绝唱!
身着35公斤排爆服,右手拿钳、左手执线,密闭的空间里,只听得到沉闷的呼吸声和“滴滴滴”的秒表倒计时声,在数字归零的前一刻,剪断引爆导线……赢了,可以回家;输了,就是绝唱!他叫王厚鑫,16年排爆生涯、58次真枪实弹排爆、成功处置1000多枚爆炸物。
颁奖现场,王厚鑫与夫人张丽枝手牵着手登台。就在两周前,国务委员、公安部长赵克志签署命令,授予王厚鑫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钱江晚报曾报道过王厚鑫,从军人到警察,他的故事比电影更传奇。“这是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无声战争,我们只可以胜,不可以败。”王厚鑫说。
2018年3月12日,金华市婺城区琅琊镇上盛村的村民在菜地里发现一枚未爆的火箭穿甲弹,弹体的大部分已钻入泥土,据说人体产生的静电也会引爆它,非常危险。专家到达现场勘查后,出于稳妥,建议"就地引爆",但村民坚决反对,怕对自家房子造成影响。王厚鑫和队友们经过细致检查,大胆判断,将穿甲弹先转移、后销毁是可行的。他经过思考慎重表示,这炸弹在金华的土地上,我们还是要上。
人们全部撤到了200米开外的地方,把危险留给了他们——王厚鑫和两个徒弟跪在地上,用手将弹体周边的泥土一点点剥离,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弹体放在一辆皮卡车的车斗里。王厚鑫一个人登上驾驶室,亲自开车,将炸弹转移到安全地带,完成了引爆。运输途中的危险,王厚鑫不想让别人承担。
“这是个特殊而又高危的职业,特殊到你一生都可能见不到他们,危险到保险推销员都能主动挂掉电话。”王厚鑫说。
属于他的颁奖词:真正的勇气绝不是永不怯懦,而是永不被怯懦所支配;真正的信念也不是永不动摇,而是它永不熄灭。以血肉之身,铸人民之盾,以生命守护生命,这是人民警察的信念与忠诚。
好人龚桂方:溪汇大海,助学之路上永远不会孤单
在温岭有这样一位水手,自己清贫生活,却拿出有限收入资助别人;自己卧痛病榻,却牵挂千里之外的陌生学生;自己治病拮据,却内疚于再也无法帮到别人。他就是龚桂方。
出现在颁奖现场的是龚桂方夫人潘云芽。她说:“我不知道丈夫一生总共捐了多少钱,因为他从不跟家人提,如果不是秦皇岛那边的媒体报道出来,我们根本不可能知道他在外头资助学生了。”
“现在能知道丈夫做的善事,都是后来那些受过帮助的人陆陆续续说了,最后传到家人耳朵里才知道。”潘云芽说:“现在我们知道的是,他在五年时间里先后资助8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直到2017年因病情恶化医药费增加,他被迫停止了继续资助,为此他无比愧疚,一直向被资助的学生致歉;直至躺在病床上,他还一直念叨着这件未完之事……”
为了把这些做好事用掉的钱补回来,尽量不影响家里的日常开支,龚桂方平日里非常努力工作,看到一个易拉罐都舍不得扔掉。
钱江晚报曾连续报道过龚桂方,并联合阿里天天正能量为龚桂方送去了奖金和证书。可是对于各种慈善类的奖项奖金,龚桂方都一一记录下来存着没有去用,即便是生命最后一刻,看病吃药负债累累,这些来自社会奖励和捐赠给他的钱,他始终不曾动用过。
2018年7月,龚桂方走了,他的精神还在延续。可以告慰龚桂方的是,溪流终于汇成了大海,在他助学之路上永远不会孤单,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继续保留了以“龚桂方”的名字命名的助学基金。
属于他的颁奖词:你试图托举起孩子们的命运,直到无力为继。对你而言,善良是一种本能,就像海托起船,风鼓起帆,一切都是如此顺其自然。如今当水手别离,渐行渐远,人们接过放下的接力棒,沧海扬帆,那是爱的续航。
援马里医疗队:50年,在非洲播下勇敢和智慧的种子
最后一个出场的是第24批援马里医疗队。
马里,1.3万多公里之外的沙漠古国。近半个世纪以来,因为一代又一代浙江医务工作者的坚持,流淌的尼日尔河与浙江紧密相连。2018年,是我省援非医疗50周年,也是中国派遣援外医疗队55周年。
1968年2月,浙江向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马里共和国派出了第一批医疗队,20位年轻人肩负着国家使命,用足迹刻下浙江援外医疗的序幕。50年里,浙江先后承担了向马里、中非和纳米比亚派遣医疗队的任务,共计53批,队员1127人次。昨天出现在颁奖现场的是50位曾参与过援外医疗的浙江医护工作者。
人群中,年纪最大的是洪禹思老人,他作为浙江第1批、第4批、第7批援马里医疗队随队翻译,2007年又参与了第12批中非医疗队的援外工作,是省内唯一精通邦巴拉语(马里当地语言)的人。
洪老师说:“1968年的马里处于半原始状态,援马里医疗驻点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男人们都去尼日尔河洗澡,女人们用手摇泵打水到汽油桶里洗澡。临近傍晚,医疗点给每人发一盏烧煤油的桅灯,天黑了,我们就拿着桅灯走路、看书、查病房。医疗点只有少数手电筒,这是用来在夜间抢救紧急病人的。”
队伍里一位叫洪敏的医生是洪禹思的女儿,她是第24批援马里医疗队的成员,父亲把青春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援外工作,如今女儿传承着这份精神,怀着使命与担当,继续出发。
50年来,在马尔格拉、卡地、锡加索都留下了中国医生的印记,骨科、眼科技术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马里人民对中国援马里医疗队感激不尽。2017年,嘉兴的詹嘉树医生,获得了“马里国家骑士勋章”,这是由马里总统签发的,是一项极高的荣誉。詹医生是一名放射科医生,在他离开非洲15年后的2017年收到这份荣耀,他非常激动。作为第18批援马里医疗队队长,他把中国援助的药品和器械用在当地最贫困百姓身上,收到了当地百姓最热情的感激。
1996年的欢送会上,马里当地县长风趣地说:“如果你留在马里工作,我马上送你两个夫人、一幢别墅。”回国后,詹医生仍与马里医院保持联系,为他们提供国内先进的器械和医疗理念。
属于他们的颁奖词:五十年,他们在非洲播下勇敢的种子;五十年,那方土地开出美丽的花朵。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肤色,在这半个世纪里一次次交集,奏响生命之歌。他们用一袭白袍注解了“医者仁心”:医疗不论国界,大爱原本无疆。
正是这一个个春风化雨的个人,让我们时常被感动、被温暖,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浙江骄傲”。
在过去的2018年里,还有更多的名字、更多的面孔值得我们牢记。他们是最美浙江人——2018年度浙江骄傲人物评选“提名人物”。
年度人物名单
丁列明
王厚鑫
陈 刚(已故)
杨光照
周秀芳
郭口顺
徐嘉余
龚桂方(已故)
安吉帮富党员群体
第24批援马里医疗队(群体)
提名人物
朱伯英
吴勇杰
卓彦庆(已故)
金 浩
罗丹菁
徐朝兴
颜曰春(已故)
亚残会浙江军团(群体)
杭铁4号线轨道工班(群体)
省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队(群体)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