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产业政策“政出多门”、可操作性差、申报流程繁琐,企业对产业政策不知晓、不会用,政策效用难以充分发挥等问题,大刀阔斧推进产业政策清理整合工作。按照“一个大产业一个政策”的原则,对“不顺应发展趋势、不符合产业规律、不适应现实需要、不具备兑现条件、不明确兑现流程”的产业政策进行全面清理,最终将178个产业政策清理整合成农业、工业、服务业、开放型经济、人才5个新政策。
整合后的新政策不再保留无实质内容的表述,全部采用条目式结构,并参照办事事项“八统一”做法,全面梳理公布奖补项目名称和申报指南,明确申报对象、申报材料、办理流程、受理时间、奖励标准等要素,实行清单化管理。企业只需要对照条款,便可按图索骥申报兑现相应奖补。
一是减材料。依托省、市大数据共享平台,建立覆盖全市20多万家企业的综合数据库,通过数据共享全面简化申报材料:简化申请表填写内容,企业只需要在网上简单填写少量必要信息,其他内容全部由系统自动生成;不再提交已实现共享的证照材料,如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社保证明、税收证明、研发投入证明、荣誉证书、政府批文等,都通过数据查询获取;将原来需要企业自行提供的专项审计报告,改由主管部门统一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相关费用由政府承担。此外,对于需要跨层级、跨部门联办的奖补项目,实行“一个部门受理、一套材料申报”,无需企业重复提交。改革后,已上线的327个奖补项目申报材料平均只有1.3件,材料压缩70%以上,其中109个奖补项目还实现“零材料”办理。以技改项目奖补为例,改革前需要提供6件材料,改革后仅需提供1件材料。
二是减环节。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为契机,推动奖补项目审批流程再造,有效压缩审批环节:削减文来文往的环节,以网上流转形成的电子审批单直接作为审核和资金兑付依据,全面取消审批过程中区级部门向市级部门的上报行文、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发文等环节;削减数据比对的环节,以往需要企业自行填写、相关部门比对核准的数据,不再需要企业填报,而由平台直接通过部门数据库提取;削减交叉重复的审查环节,比如以往市级主管部门审核后,市级财政部门还需进行形式审核,流程再造后市级财政部门不再审核,仅承担资金拨付职能。以技改项目奖补为例,改革前兑现有11个环节,企业至少跑3次,而改革后兑现环节减少至6个,企业最多在领取奖补时跑1次。
三是减时间。为进一步简化奖补资金拨付程序、缩短资金到位周期,出台《温州市级产业政策奖补资金兑现管理办法》,对按财政体制需要市、区(功能区)分担的奖补项目,按照“年初提前下达、年终据实结算”方式进行拨付,即每年年初由市级财政按资金测算情况提前下达资金分配方案,企业申报、部门审查通过后,由区(功能区)财政先行全额兑付,年终时财政部门内部进行结算,确保奖补资金及时拨付给企业。如科技进步奖,原来从发文到企业最终拿到奖补资金,至少需要2个月时间,现在10个工作日内就能兑现。
一是政策发布“一网化”。在产业政策奖励兑现系统上实时发布所有产业政策、政策解读、申报指南、申报通知等,企业只需登陆系统便可获取所有信息。同时,积极探索个性化登陆页面,只要企业用账号登陆产业政策奖励兑现系统,与企业相关的政策便会自动归集、智能展示,让企业找寻政策更加轻松便捷。
二是信息推送“主动化”。整合发改、经信、科技、市场监管、商务、金融、税务、海关等涉企部门的相关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自动筛选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以短信、微信等形式主动提醒告知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联系人,避免企业因不知晓信息造成未及时申报。此外,企业在政务服务网上实名注册并进行网上申报后,还可以随时在线查询审核进程,在审核结果发布、奖补资金发放等重要节点,平台会再次通过短信、微信等形式主动提醒告知。
三是比对分析“智能化”。通过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对企业申报奖补的项目内容、凭证数据等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时间维度的自动比对查重,避免出现同一项目多头申报、重复奖补。2019年,将在加强数据归集的基础上,在平台增设奖补企业发展状况智能分析功能,客观研判奖补政策效益,进一步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附件:
1.申报指南与申请表(以企业研发费用补贴为例)
2.改革前后企业申报材料情况对比(以技改项目奖补为例)
3.改革前后产业政策奖励兑现流程对比(以技改项目奖补为例)
《温州市级产业政策奖补资金兑现管理办法》
及附件内容可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查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