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袁颖、熊芳雨6月26日报道:以前,在嘉兴想要开办一家企业,从准备工商登记到最后领取发票,整个办理过程需要8个工作日,这让不少群众苦长时间办理久已。25日,“重走解放路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长三角主流新媒体大型采访报道团来到嘉兴南湖时发现,其已经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实现了常态化企业开办全流程1个工作日办结。
在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中,“无差别全科受理”作为南湖区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新模式中的升级举措,究竟是怎么做的?
改造布局构建“无差别”办事环境
走进南湖行政审批局的大厅,一个个综合受理的窗口印入记者眼帘。大厅里一共设置了20个综合受理窗口,每个窗口均可实现全区28个部门946个事项的全科受理,真正做到综合窗口全事项“无差别”受理。
除了综合受理窗口,南湖区在全省首推审批“无人超市”,设立电子行政服务中心,实行“无前台”快速受理。配备“智慧专员”,为首次前往办理的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化、快速化、智慧化”的全新服务平台,通过整合“业务流”和“信息流”,打通各项数据平台,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实现群众办事“零跑腿”。与此同时,南湖也建立了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政务办理服务区,实现群众和企业进“一个门”,跑“一个窗”,办“千件事”。数据显示,改革后前台受理窗口压缩47%,日均办件量同比提升20%以上,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办事效率。
整合流程推出“无差别”办事体系
审批开办企业从8个工作日变为1个工作日,这其中离不开南湖整合业务环节,建立闭环式流程。据工作人员介绍,南湖将传统的开办企业需要经过的工商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领取发票等四大环节统一为一个完整的闭环,依托“一窗受理”平台,实现申请材料“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信息共享、并行办理、限时办结”。
除了流程的整合,还要归功于南湖区建立的“线上办为主、实体办为辅”的群众办事新模式。面对有办理需求的群众和企业,大厅服务专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群众至电子服务中心或综合受理窗口进行办理,按照“谁受理、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受理人员点对点的跟踪服务模式,避免因受理、审核人员不同等客观原因造成的“重复跑”。
优化人员打造“全科型”办事队伍
为了提供“无差别”服务,南湖区对全区涉审批人员进行了多渠道、多方式的分级综合轮训,推动全域“专科型”队伍向“全科型”队伍转变,指导群众自助在线申报和窗口“无差别”受理工作,解决群众的所有问题,做到让群众咨询“只跑一处”、“只问一人”。
在现场,记者注意到每位工作人员的办公区域全都按照标准化进行了摆放,现场的工作人员称,这是为了进一步优化空间、装备、资源配置,实现服务过程程序化、服务质量精细化、服务方法规范化。
据悉,为了推进“无差别受理”向基层延伸,南湖区行政审批局建立了三级“红色代办”网络体系,在区、镇、村分别设立了红色代办中心、红色代办站、红色代办点。其中,前两者主要代办以企业为代表的投资项目,村级代办点主要为特殊群体提供民生事项代办服务。
南湖行政审批局的副局长孙妮娜告诉记者,村级代办点的前身是村社区的便民中心,现在将各大办事窗口合并为一个窗口,变成了“无差别”受理窗口,即一个工作人员代办民生社区的所有代办内容,解放其他工作人员前往居民家中代办与其个人相关的民生事项,大幅降低了行政成本,有效提升了行政效率。
集成系统提供“无差别”办事服务
技术的驱动让南湖插上了智慧的翅膀,他们借鉴物流信息实时更新的模式,运用二维码技术,自收件起与文书同步生成二维码,动态集成受理、审核、办结各环节的流转信息,群众可随时随地扫描二维码掌握办证进度及补正、领证信息,一码通行、精准追踪,实现对外办事便利化、对内管理痕迹化。同时,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建立南湖区“一窗受理”平台,通过跨部门、跨条线的数据交换、资源整合、互通共享,将各部门、各条线的多个业务集中于一端办理。
为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集成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南湖吴江两地近日协同推进异地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与此同时,南湖吴江两地与上海青浦区政务服务办公室、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嘉善县政务服务和数据资源管理办公室开展了政务一体化研讨,相信在未来的不久,长三角地区能早日实现联办通办及政务协同工作,为区域营商环境的优化提供更好路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