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精神的力量·初心在身边”网络主题宣传丽水行
“红”+“绿”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故事多
2019年07月29日 11:11:46 来源: 处州晚报

  “精神的力量·初心在身边”网络主题宣传丽水行活动启动后,中央省市媒体团兵分三路赴云和、松阳、景宁三地开展蹲点采访,媒体团成员在景宁红色畲寨见证忠勇担当的代代传承,在云和梯田聆听绿色发展的美丽故事,在松阳四都乡感受传统农业的崭新变迁,精神的力量贯穿其间,奏响丽水乡村振兴交响曲。

  景宁:忠勇畲寨的红色印记

  层峦叠嶂的高山里,一个古朴的小山村安静伫立,一幢幢保存完好的老房子,见证着大半个世纪的兴衰。7月17日上午,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了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大张坑自然村,刚走到村口,记者们纷纷惊呼:“太美了!”

  除了优美的风景,大张坑自然村还因为“忠勇”的革命精神名扬四方。“在闽东三年游击战争最艰苦年代,畲族人民作用很大。第一,最保守秘密、对党很忠诚;第二,最团结。”这是领导闽东三年游击战争的叶飞将军于1987年11月给景宁人民信中的一句原话。“我们村的民兵就是叶飞将军称赞的典型。”村里的七旬村民、退休干部雷启勋自豪地告诉记者。1942年,中共浙南特委机关在此建立党支部,成立的景宁第一支畲族民兵队,在解放景宁战争、反镇压之战、捣毁梅岐碉堡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更涌现出雷景三、雷二宝、雷妙才等一大批革命烈士。

  讲述革命故事的百岁老人钟其花

  雷启勋今年100岁的母亲钟其花,当年就是一名女民兵。

  媒体采访团到达时,这位百岁老人自豪地说起了70多年前的“燃情岁月”。

  钟其花的丈夫雷马兰是民兵连长。在丈夫的影响下,钟其花加入了女民兵连。当时女民兵肩负放哨、送饭、传消息的任务。“我们一般结伴前去。一路上,山高路陡林密,女民兵经常被吓得腿抖,但一想到自己是民兵,重任在肩,不由得挺直腰杆勇敢地向前走。”捣毁敌人的通讯设施、围攻敌军碉堡、伏击敌人和土匪、助力解放景宁……有了女民兵的支持,当地革命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像这样的革命故事有很多。村民雷伟华一家四代都曾入伍或当民兵。曾祖父雷景三于1949年3月带领村里民兵,配合游击队攻占梅歧炮台,解放后又歼灭土匪势力,被授予“剿匪模范民兵队”称号。祖父雷宗庆当过民兵,1957年还应邀参加全国劳模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父亲雷玉荣曾在1966年参加援越抗美。雷伟华自己也曾当过4年兵,退伍后他干过养殖、发展过种植,不少村民在他的带领下改善了生活。今年13岁的儿子在雷伟华的影响下,对军旅生活充满了向往。

  1945年,全村43户人家,共有39名中共地下党员。1950年,村里的民兵连获“剿匪模范民兵队”光荣称号。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全村共有30人参军,出了三名革命烈士……在这样的荣誉下,这个红色底蕴深厚,风光秀丽的小山村,发挥自身优势,谋划起“红色”文章。村里先后建起畲族革命历史展览馆、研学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旅游路线。

  云和:一片梯田扛起“全域5A”大旗

  “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这是2014年著名作家张抗抗在云和梯田采风后写下的一段文字,在《人民日报》刊登。

  17日下午,媒体团来到了云和梯田景区,一起探寻“全国最美梯田”的蝶变之路。

  媒体团在采访云和梯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斌

  当晚8时,依然在办公室忙碌的崇头镇党委书记谢岩伟接受了媒体团的采访。“云和梯田建成发展至今,给周边村民乃至整个云和释放的红利越来越大,这也正是激励我们继续做好景区创5A工作的初心和动力。”谢岩伟说,2011年云和梯田景区建成以来,在红色精神的引领下逐步发展,先后被评为国际艺术家采风创作基地、“中国特色旅游最佳湿地”、国家级民俗摄影采风基地,还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被美国CNN有线电视新闻网评选为中国最美的40个景点之一。

  “云和梯田创5A景区,无论创不创得成,都要把创建5A这面旗帜树起来!”这是云和县委书记叶伯军在去年云和梯田启动国家5A级景区创建时发出的集结令。

  与此同时,云和梯田进一步挖掘提炼红色文化、银矿文化、畲族文化等独特资源,开始从单一门票收入的传统景区向成熟景区转型升级。

  “目前投资1亿元、总长度约4公里的观云索道的三个站点正在进行基础开挖,争取国庆节竣工。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旅游综合体设施——一级游客服务中心已经在进行前期场地平整等推进工作。整个项目落成后,梯田景区购票人数目标将达50万人。”云和梯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斌告诉媒体采访团的记者,接下去,他们将把云和梯田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长三角唯一的集梯田观光休闲、文化展示体验、高山休养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梯田景区型旅游目的地。

  松阳:生态农产品合作社让上庄村村民共同致富

  17日上午,松阳县三都乡上庄村的村民们,纷纷将此前储藏在家中的土豆挑到村前的小亭中过秤。

  “您一共一百斤。”“您这袋五十斤。”……上庄村村民,同时也是上庄秋歌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社长毛松华,一一记下每位村民的土豆斤两,并安排了货车,将这些土豆统一运往村外销售。

  “现在我们合作社的土豆每公斤能卖10元,比市场价格高不少。”毛松华说,除了以高于普通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社员们耕种的农产品外,合作社还会以销售后的盈利为每位社员进行二次分红。

  “别看我们的土豆个头小,但烧土豆饼特别好吃。”村民毛大姐告诉记者,由于在种植过程中完全没有使用农药和化肥,上庄村种出的土豆,淀粉含量特别高,口感更清甜软糯。

  媒体团采访上庄村毛松华

  2017年,在县城运营着多家公司的毛松华,回到了家乡上庄村。他打算建立合作社,让村民以耕地入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种地怎么可能不用农药、化肥?”回村的第一次会议上,毛松华提出以自然农法种植、开发特色农产品的想法,没得到乡亲认同。

  为了转变乡亲们的观念,毛松华挨家挨户为他们讲解、普及,提出“首年合作社经营无论是盈还是亏,都给农户保底收益”的承诺。

  有了毛松华的承诺,村民们将信将疑地加入了合作社。

  除了土豆、稻谷,毛松华还带领着村民种起了油茶、生姜,养起了鸡、鸭、鹅。

  “稻谷收割后,我们就在稻田里养番鸭,吃着杂草、虫子长大的番鸭,为稻田提供生态肥,又实现了生态循环。”毛松华说。

  为了进一步打开生态农产品销路,毛松华频繁前往杭州、上海等城市对接市场。

  2017年,合作社亏损十几万;2018年,合作社实现了收支平衡;今年上半年,合作社已经产出了一定的利润。

  合作社遵循自然农法种植的生态农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肯定,村民们对毛松华也越来越信赖。

  令毛松华高兴的是,听说家乡发展的新情况后,好几个原本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选择返乡加入合作社。

  “接下来,我们会融入多种形式的耕种体验,让更多人感受到丰富多样的乡村文化。”毛松华说。

  记者:蓝倞 刘烨恒 廖王晶 通讯员:吴卫萍 夏赟 刘锋

标签: 梯田;合作社;民兵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红”+“绿”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故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