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8月25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特约评论员徐王婴)8月24日,处暑刚过的杭城,暑热中已有丝丝清凉。
200多位智库专家在杭纵论高质量发展。这个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牵头主办的“浙江省高质量发展智库论坛”,传来阵阵清风,令人从美中贸易战带来的沉闷气息中振奋起来。
“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面对挑战和世界霸凌,唯有发展才是最好的出路。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则是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
作为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该如何描绘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笔画”?
高质量发展,首先要“高”,体现的是浙江经济的“升级”之路。这个“高”,是与过去浙江经济“低、小、散”的特点相对应的。高质量发展,从产业路径看,就是要告别“低小散”,提高产业层次和进入门槛。
而今天所谓的高质量发展,并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过去“低小散”的基础上,是对传统产业,对“低小散”不断改造提升,转型升级的结果。换句话说,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一个“先破后立” ,淘汰落后产能、清理僵尸企业,再赋能传统产业 激励企业再升级的过程。
有数字显示,过去几年浙江累计处置“僵尸企业”959家、淘汰企业落后产能1.3万家、整治脏乱差小作坊11.8万家。与此同时,成千上万的企业一路“打怪升级”,用互联网+、“机器人+”、“标准化+”等手段,在现有基础上培育新优势、叠加新动能、焕发新活力,使“浙江制造”转化为“浙江创造”,使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昨天发布的《2019浙江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报告显示,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已进入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一方面,浙江“智造”不断抓住“互联网+”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引领一大批新兴产业走上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转型升级,甩掉技术含量低、粗放发展的帽子。
高质量发展,更要有“质”,体现的是浙江经济的“转型”之旅。这里的“质”包括“内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在的“质”,指的是经济发展具有内生力量和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外部的“质”,指的是经济发展与生态、民生的和谐与共荣。而这样的发展理念无疑是契合“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
事实上,十多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就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两山”、“两鸟”理论;更是在2004年底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破解浙江发展瓶颈,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浙江只有凤凰涅槃,才能浴火重生。”由此揭开了浙江转型升级的大幕。
与“两山”理论相对应,经济发展也要有模式之变。就是要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消耗获取最大的发展效益。换句话说,是要通过地方治理和发展模式之变,加快破解“天花板”制约、消除“成长的烦恼”,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民生社会和谐共生。
比如通过“亩均论英雄”、“人均创税论”等更迭评价机制 ,倒逼“笨鸟”变“俊鸟”。这对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转变发展逻辑的“信号灯”。这将使得企业主动实施技术改进、加大研发投入、节约土地资源,以适应新的评价机制。
浙江省长袁家军曾经表示:“亩均论英雄”改革是地方经济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其初衷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质是推动高质量发展。
必须强调的是:高质量发展之“质”,最重要的是在于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和活力。正因此,浙江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全面突破,撬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营造最佳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其改革的首要意义就在于优化政府供给、降低制度成本,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毋庸讳言,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来自于浙江经济的活力和底气;而其活力和底气,就在于创业不息、创新不止的企业家群体和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政府环境。这,也就是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之“质”。
高质量发展,还要有“量”,体现的是浙江经济的“蓄能”之途。这个“量”,指的是经济底盘,是产业集群,是经济规模。如果只有阿里的“一马当先”而无众多民企和县域经济的“万马奔腾”,就无法支撑起浙江经济的强大动能。
事实上,浙江经济向来被誉为“老百姓经济”,靠的就是创业创新的“千军万马”汇聚起市场经济的“燎原之势”。比如曾经的“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等块状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发挥浙江县域经济、产业集群和各种创业主体“八仙过海”的神通,从而汇聚起强大的发展动能。
昨天发布的《2019浙江省县域高质量发展报告》则认为:浙江的县域高质量发展还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着力推动块状经济升级,始终坚持开放合作,强化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着力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系统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融入大都市区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事实也如此,我们既需要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基金小镇等城市经济体的崛起;也需要县域特色产业的壮大,还需要乡村振兴、家庭小康等各种经济力量的“添砖加瓦”。
当然,县域经济各有各的突破口。比如嘉善县可以瞄准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从规划、机制、平台、项目、产业等多角度抓住“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机遇,成为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排头兵。萧山区可以抢抓数字经济风口,依托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跻身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的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等。
是的,浙江经济的万紫千红,在于上下左右齐发力。所以,浙江一手加快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八大万亿产业,加快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一手持之以恒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浙江17个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4%,其中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增长7.9%,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此外,上半年浙江 GDP总量28256亿元,同比增长7.1%,高于全国增长的0.8个百分点。
是的,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有新兴产业的繁荣,也要有传统产业的凤凰涅磐;既要有改革开放的政府作为,更要有自强不息的企业内生力量;既要有民营企业的体制优势,也要有国资国企的发展壮大;既要有乡村振兴的“泥土味”,又要有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的“时尚范”。
一句话,只有各方共同发力,才能汇聚成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