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正文
以人为本 科学推进 切莫让垃圾分类流于形式
2019年08月29日 10:02:04 来源: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辣叶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8月28日讯(中国蓝融媒体中心 特约评论员 辣叶)对于浙江人来说,和垃圾的战斗,早在十多年前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时就已经开始。因此,当《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即将于2019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消息传来,浙江人还是比较淡定的。

  随着垃圾围城现象的日益突出,垃圾分类处理已经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场残酷的战争,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垃圾分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地规划,切不可流于形式。

  生活垃圾在源头上进行分类,只是完成第一步,终端处置直接决定了垃圾的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垃圾分类能否取得成功,源头分类、中间运输到末端处置,环环相扣,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垃圾分类失败。不能简单地摆放上分类收集的垃圾箱,就当成已经垃圾分类了,如果垃圾分类停留在形式上,必然会引起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的抵触,必然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因此垃圾分类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方积极行动起来,抓住关键问题,先易后难,采取科学方法和有效措施,稳步推进。

  可回收垃圾是垃圾分类处理中,最容易实现、也最容易收集的。城市的可回收垃圾分拣率相对较高,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偏远地区的可利用资源回收问题,这一方面,丽水云和垃圾兑换超市等成功实践,值得各地借鉴、推广。

  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各地的推广,社会上出现很多所谓的垃圾分类神器,不少地方几乎一夜之间,智能垃圾回收器就取代了传统垃圾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智能垃圾回收机器清理不及时、人力资本偏高等问题已经显现,智能垃圾回收器成了虚有图表的摆设。这也提醒我们,在垃圾分类新政实施之前,一定要做细致的市场摸底、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搞一刀切。

  前些年关于废旧电池处理的经验教训提醒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一些重要垃圾的处理,特别是那些高污染的垃圾。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废旧电池、旧手机、报废电脑出现在了等待处理的垃圾序列。对于这些电子垃圾,处理的关键在于完善回收渠道,特别是责成生产厂家承担起回收废旧产品的责任。如果放任这些电子垃圾和其他普通垃圾一起处理,势必造成二次污染,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

  相对来说,厨余垃圾的处理,应该是目前技术上相对比较成熟的。近年来,浙江各地在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置、太阳能普通堆肥处置、环保酵素处置等处置模式的探索上,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厨余垃圾处理的关键,在于各地应该因地制宜建设符合当地实际的处置模式,切莫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在垃圾分类的道路上,我们是可以学习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一个客观存在,西方所谓的垃圾分类,是建立在牺牲其他国家环境基础上的。我们应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同时加大垃圾分类的科研攻坚,探索一条符合浙江实际的垃圾分类处置模式。

标签: 垃圾分类;电子垃圾;垃圾回收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以人为本 科学推进 切莫让垃圾分类流于形式